南宋汝窯五棱花口洗

南宋汝窯五棱花口洗

南宋汝窯五棱花口洗所屬南宋時期的文物之一,高4.5cm, 口徑23.5cm,胎質堅硬,細膩。

南宋汝窯五棱花口洗

款 識:南宋
規 格:高4.5cm, 口徑23.5cm
鑑定意見:胎質堅硬,細膩,釉面起伏自然,光澤溫潤如玉,型制少見,器型獨特,加之清代乾隆款刻,華麗無比。刀法流利,精確,書體秀美,紋飾亮麗,藝術風格貫穿了歷史收藏之記錄,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及藝術價值。

概述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與官(河南開封)、鈞(河南禹縣)、哥(浙江龍泉)、定(河北曲陽)窯齊名於世。汝窯以產青瓷著稱。北宋後期被官府選為宮廷燒御用瓷器。釉滋潤,天青色,薄胎,底有細小支釘痕。
汝窯,中國古代著名瓷窯,創燒於北宋晚期,因其窯址在汝州境內(今河南臨汝、寶豐一帶),故名。汝窯以燒制青瓷聞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諸品。汝窯的青瓷,釉中含有瑪瑙,色澤青翠華滋,釉汁肥潤瑩亮,被歷代稱頌,有“宋瓷之冠”美譽,又與同期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合稱“宋代五大名窯”。汝窯開窯時間前後只有二十年,由於燒造時間短暫,產品傳世不多。流傳到至今的真品,已知的不到70件,非常罕見。
在汝州境內(今河南寶豐清涼寺),故名汝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有兩部分,其一於北宋後期被官府選為宮廷燒御用瓷器。釉滋潤,天青色,薄胎,底有細小支釘痕。宋人評青瓷以汝窯為首位, 明清兩代品評宋代五大名窯時, 也列汝窯為第一。此窯燒瓷時間較短,南宋時已有“近尤難得”記載,明代前期景德鎮德御廠曾一度仿燒,清代雍正、乾隆時更有年希堯、唐英等督窯大量仿燒,但鮮有亂真者。臨汝嚴和店、軋花溝、下任村三處遺址燒制民間用青釉瓷器,現稱“臨汝窯”,系汝窯中一部分。燒瓷時間長,主要燒青釉,有印花、刻花裝飾,以印花為主;造型紋飾與耀州窯有不少共同點,燒瓷歷史比耀州晚,屬耀州窯系。汝瓷是我國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瓷之一。名瓷之首,汝窯為魁。汝窯的工匠,以名貴的瑪瑙入釉,燒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芝麻支釘釉滿足”典型特色的汝瓷。
汝窯在河南省汝州市,解放後曾名臨汝縣,古稱汝州,因名。是北方第一個著名的青瓷窯,北宋時創設,燒制御用宮中之器,時間很短,數量也少。器型簡單,但釉色溫潤柔和,在半無光狀態下有如羊脂玉,並截取定窯、越窯的裝飾技法,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歷史

南宋葉�《坦齋筆衡》說:“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說明汝窯在接受宮廷的任務,燒造汝官窯器,使北方青瓷的技術成為全國之冠。在制瓷工藝上開創了香灰色胎,超過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在燒成工藝上,採用滿釉支燒的方法燒成的支釘痕,其細小而規整的程度絕無僅有,汝窯主要依靠釉中所含少量鐵份,在還原氣氛中燒成純正的天青色,使汝窯釉面開裂紋片成為一種裝飾,使在燒成過程中無意識的缺陷(由於胎、釉膨脹係數不一致而產生的缺陷)變成了有意識的裝飾。由上可知,汝窯採用了南方越窯的釉色,同時又吸收定窯的印花技術,創造了印花青瓷的特殊風格,南宋周輝《清波雜誌》云:“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末為釉,”汝窯產品土質細膩,胎骨堅硬,釉色潤澤,釉中含瑪瑙末,產生特殊色澤,其色有卵白、天青、粉青、豆青、蝦青、蝦青中往往微帶黃色,還有蔥綠和天藍等。尤以天青為貴,粉青為上,天藍彌足珍貴,有“雨過天晴雲破處”之稱譽。釉屋瑩厚,有如堆脂,視如碧玉,扣聲如馨,釉面有蟹爪紋、魚子紋和芝麻花。 明代學者高濂在其《燕閒清賞箋》中對自藏汝瓷和由此對整個汝瓷進行了評價:"汝窯,余嘗見之,其色卵白,汁水瑩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隱若蟹爪,底有芝麻花細小掙針,余藏一蒲蘆大壺,圓底,光若僧首,圓處密排掙針數十,上如吹塤收起,咀若筆帽,僅二寸,直塑向天,壺口徑四寸許,上加罩蓋,腹大經尺,制亦奇矣,又見碟子大小數杖,圓淺瓮腹,磬口、釉足,底有細釘,以官窯較之,質制滋潤"。 清代學者梁同書在其《古窯器考》一書中的記載:"汝窯,宋時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建青器窯,屑瑪瑙為釉,如哥而深,微帶黃,有似卵白,真所謂淡青色也。汁水瑩厚如堆脂。┅底有芝麻花細小掙釘,土脈質制較官窯尤滋潤。薄者難得。時唐即耀諸州悉有窯,而以汝為冠。"

價值

金滅北宋後,汝窯也隨之消亡。其開窯時間前後只有二十年,由於燒造時間短暫,傳世亦不多。流傳到今天的真品已不足百件,已知的僅67件,其中台北故宮21件,北京故宮17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戴維中國藝術基金會(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其他散藏於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全世界收藏有汝窯瓷器的博物館不到十家。1992年一件直徑8厘米的汝窯小盤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的一次拍賣會上以154萬美元成交。之後,在香港的一次拍賣會上,一件汝窯三犧尊更是創下5000萬港元的天價。香港蘇富比2012年4月4日舉行“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有900年歷史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經34口叫價,以天價2.0786億港元成交,較拍賣前估值底價高逾3倍。拍賣場內競投氣氛熾熱,當中“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先拔頭籌,拍賣由第一口價四千萬港元開始,有八位競標者爭持約十五分鐘,當叫價至一億四千萬港元時,一名電話競投者與一位場內競投者仍激烈爭持,再經過十口叫價後,最終以三十四口叫價,由電話競投者以天價二億零七百八十六萬元成交,並較估價高逾三倍。縱有萬貫不如汝瓷一片,汝瓷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讚譽。隨光變幻,觀其釉色,猶如“雨過天晴雲破處”之美妙,溫潤古樸。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稱。北宋時汝瓷器表常刻“奉華”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榮記。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被稱之為“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 據古陶瓷專家陳萬里先生推論:“從宋微宗崇寧五年,上溯到哲宗元�元年,是汝瓷發展的鼎盛時期。當時,北宋皇室,不惜工本,命汝州造青瓷,是因定州白瓷有芒,統治者認為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汝瓷自此選為皇室御用珍品,亦稱汝官瓷

特徵

汝瓷是我國宋代“汝、鈞、官、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因產於汝州而得名,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汝瓷的基本鑑別方法,從傳世品看,主要有五大特徵。
一、胎色:
汝瓷胎質細膩,胎土中含有微量銅,迎光照看,微見紅色,胎色灰中略帶著黃色,俗稱“香灰胎”,多見汝州蟒川嚴和店、大峪東溝,汝州文廟、清涼寺等窯址;汝州張公巷汝窯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窯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窯的主要特徵。
二、釉色:
汝瓷為宮廷壟斷,制器不計成本,以瑪瑙入釉,、粉青、天藍色較多,也有豆綠、青綠、月白、桔皮紋等釉色,釉面滋潤柔和,純淨如玉,有明顯酥油感覺,釉稍透亮,多呈乳濁或結晶狀。用放大鏡觀察,可見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氣泡,釉面撫之如絹,溫潤古樸,光亮瑩潤,釉如堆脂,素靜典雅、色澤滋潤純正、紋片晶瑩多變為主要特徵。視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紅暈,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陽晚霞,有的似雨過天晴,有的如長虹懸空,世稱“天青為貴,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汝州張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潤,手感如玉。有青如天 、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徵。
三、支釘:
宋代宮廷用汝窯器物一般均採用滿釉支燒,為了避免窯爐內雜質的污染,需用匣缽裝好,並將器物用墊圈和支釘墊起,防止與匣缽粘連。高濂的《遵生八箋》說汝窯“底有芝麻細小掙針”。在器物底部可見細如芝麻狀的支釘痕三、五、七個,六個支釘的很少,痕跡很淺,大小如粟米。張公巷的器物呈圓形支釘。蟒川嚴和店、大峪東溝一帶汝窯器多無支釘痕,個別碗、套盒、凹足缽、洗、器蓋等用墊餅支燒工藝。
四、器型:
汝窯器有瓶、尊、盞托、碗、盤、洗、奩、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數還有堆花、印花等裝飾,底部更有青花年號款,多是用刀筆刻畫,和印花、模印等工藝。如:天青花草紋鵝頸瓶、粉青履蓮盞托、天青蓮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龍紋缽、蓮花紋缽、輻射紋荷葉器座、輻射紋斂口花缽(藏河南),暗花雙魚盤(藏英國)。另外,在傳世品的個別器物上還出現有文字。如:“奉華”二字多見於尊、瓶、碟之上。“蔡丙”、“寧”則是見於小碟與洗上。文字雖不是裝飾,但仍提高了對器物的鑑賞意趣,其中“奉華”應是宋奉華宮的專用物。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寬板沿諸種。盤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數種。還有三足洗、弦紋尊(奩)、套盒、尊、方壺、圓壺等,還有為數不多的蓮花器座、荷葉器座、鏤孔器、鳥、龍等瓷塑工藝品。也用花、鳥、蟲、魚裝飾來滿足皇親貴族們的閒情逸趣。
五、開片紋
汝瓷開片堪稱一絕,開片的形成,開始時是器物於高溫焙燒下產生的一種釉表缺陷,行話叫“崩釉”。汝窯的藝術匠師將這種難以控制的、千變萬化的釉病,通過人為地操作轉換為一種自然美妙的裝飾,而且控制的恰到好處,可謂巧奪天工的絕活。釉面開片較細密,多呈斜裂開片,深淺相互交織疊錯,象是銀光閃閃的片片魚鱗,或呈蟬翼紋狀,給人以排列有序的層次感。釉中細小沙眼呈魚子紋、芝麻花和蟹爪紋。並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葉沫,部分柳條紋狀的開片是因手拉坯轆轤鏇轉時,使泥料分子排列結構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現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