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口釋義
活作“罄口”;臘梅的一種,花五瓣,就是盛開的時候,也常常半含。
活作“罄口”;臘梅的一種,花五瓣,就是盛開的時候,也常常半含。
活作“罄口”;臘梅的一種,花五瓣,就是盛開的時候,也常常半含。
大型打擊樂器。屬於“八音”中的“石”。用石或玉製作,十六面一組。它的音色,除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等十二...
簡介 發源地 編鐘 獸首編磬 歷史沿革磬口梅,臘梅品種之一。花瓣較圓,色深黃,心紫色,香氣濃,因其花心紫色,又稱“檀香梅”。
植物 種類泗濱浮磬出自《禹貢·徐州》,意為“泗水邊上的可以做磬的石頭”,編磬用的石料,以古徐州的泗濱浮磬質地最好,這在我國最早的歷史文獻《尚書&mi...
磬是一種中國古代石制打擊樂器和禮器。甲古文中磬字左半像懸石,右半像手執槌敲擊。磬起源於某種片狀石制勞動工具,其形在後來有多種變化,質地也從原始的石制進一...
歷史記載 樂器簡介 發展簡史 演奏方法 製作方法引磬又稱擊子,《清朝續文獻通考》中稱雲磬。磬體用銅鑄成,呈仰缽體,與鐵磬或碰鈴相似,磬口外徑5.6厘米~7厘米、磬高3 .5厘米~4厘米、磬壁厚0.4厘...
鐘磬,是古代兩種重要的擊打樂器,編磬的出現朝代不晚於商。1935年在安陽侯家莊西北崗殷代大墓,曾出土過玉制編磬一組,計十三枚,就證明了這一點。
鐘磬 古人是如何保證編鐘的音響效果呢銅磬,是壯、苗、瑤、侗等族的敲擊體鳴樂器。 銅磬是屬於仰缽體,是用銅鑄造而成,銅磬的外形似鍋,口大、底小而圓。 銅磬,壯、苗、瑤、侗等族敲擊體鳴樂器。
雲磬常用於宗教音樂,為寺院所用的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