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吉州窯黑釉香爐

一尊仿先秦青銅鼎式爐

文物介紹

點擊查看大圖
南宋吉州窯黑釉香爐,是一尊仿先秦青銅鼎式爐,在吉州窯的產品中比較少見。吉州窯地位突出,時有“北磁州,南吉州”之說,影響較大,產品通過贛江而遠銷海內外。《景德鎮陶錄》記載:“江西窯器,唐在洪州,宋出吉州。”吉州窯始創於晚唐,興盛於五代、北宋,極盛於南宋,而衰落於元末明初,前後約600年。元末明初刊行的《東昌志》云:“至五代時,民聚其地,耕且陶焉,由是井落墟市,祠廟寺觀始制。”此說比較靠得住。
南宋吉州窯黑釉香爐高9厘米,直徑11厘米,爐口平沿外折,中腹微鼓,三隻帶弓弧形矮足,露出胎體,底部為灰白色,上面有些貼上得很緊的紅壤,雖經沖刷但依舊保留著,可見此爐應為出土之物了。爐身以黑釉為主色調,黑釉施至底部,釉汁瑩潤,釉面光潔,器型規整,製作精細,別具雅趣。內胎不施釉,拉坯痕跡明顯,刀法簡練,瓷土淘洗不夠精細,可以看到一些雜質,胎體略顯得粗松一點。
黑釉不是特別令人喜歡的色彩,歷代產量不多。在我的印象中,除浙江德清窯生產的黑釉瓷器比較著名外,其他窯口只是零星地燒造。入宋以後,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當時社會上飲茶、鬥茶的風氣盛行,從宮廷到民間多喜用黑色茶盞作飲茶、鬥茶的器具。鬥茶時用半發酵的茶餅碾成細末,置碗盞中,使用初沸之水加以點注,水面浮起一層白沫,用黑盞盛茶便於觀察茶沫白色,衡量鬥茶的勝負。這在南宋燒制盞碗的建窯遺址也得佐證,吉州窯遺址出土大量黑釉茶盞也足以說明了。黑瓷是在青瓷的基礎上發明的,黑瓷和青瓷釉色的呈色劑都是氧化亞鐵,恰當控制氧化亞鐵就能燒出美麗的黑瓷和青瓷。黑瓷黑如漆,經化驗氧化亞鐵含量達8%左右。這些黑釉上閃爍著金色的光芒,給人奇特的美感,它將人們的思維帶進了廣闊的空間。

地理位置

吉州窯遺址離吉安市並不遠,才18公里。千里贛江經過萬安十八灘後緩緩流入吉泰盆地,江面驟寬,水流平緩,使得吉州永和鎮成為“船舶大小總相宜”的天然良港。永和鎮同湖北漢口鎮廣東佛山鎮為宋代三大名鎮,當年是“民物繁庶,舟車輻輳”的繁華之地。我曾前往永和鎮古窯遺址考察,仰望窯址旁那座高高聳立的本覺寺塔,斑斑駁駁,顯得古樸而挺拔,為吉州窯平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街巷小道用廢匣缽片嵌砌成各式各樣圖案花紋,縱橫交錯,盡顯古瓷城的風貌。
我發現吉州窯瓷器製作有些特點:施釉往往不規則,在胎腳和圈足處露出胎骨,露胎處時常可見修胎時不工整的用刀痕跡和生硬的稜角。這樣的缺憾,成為吉州窯器物的重要特徵,而一般的仿製品則刻意要將瓷胎修飾得平整漂亮,缺少了自然粗獷的韻味。
南宋吉州窯黑釉香爐,代表了吉州窯在黑釉燒造工藝上具有較高的水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