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示例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唐·趙嘏《長安秋望》詩)
夜半呻吟雜嘯歌,南冠何幸近名詞。(民國·田漢《南京獄中·贈陳同生》)
典故
原文

譯文
晉侯視察軍用倉庫,見到鍾儀,問人說:“戴著南方的帽子而被囚禁的人是誰?"宮吏回答說:“是鄭人所獻的楚國俘虜。”晉侯讓人把他放出來,召見並且慰問他。鍾儀行再拜之禮,叩頭。晉侯問他家世代所作的官職,他回答說:“是樂官。”普侯說:“能演奏音樂嗎?”鍾儀回答說:“這是先人的職責,豈敢從事於其他?”晉侯命人給他一張琴,他彈奏南方的樂調。晉侯說:“你們的君王怎么樣?”鍾儀回答說:“這不是小人所能知道的。”晉侯再三問他,他回答說:“當他做太子的時候,師、保事奉著他,他每天早晨向令尹嬰齊、晚上向大夫側去請教。我不知道別的了。”晉侯將這件事告訴了範文子。範文子說:“楚囚是君子啊,說話時舉出先人的官職,這是不背棄根本;奏樂,奏家鄉的樂調,這是不忘記故舊;舉出楚君做太子時候的事,這是沒有私心;稱二卿的名字,這是尊崇君王。不背棄根本,這是仁;不忘記故舊,這是信;沒有私心,這是忠;尊崇君主,這是敏。用仁來辨理事情,用信來保守它,用忠來成就它,用敏來推行它。事情即使很大,也必然成功。君王何不放他回去,讓他結成晉、楚的友好呢?”晉侯聽從了範文子,對鍾儀重加禮遇,讓他回國去促成兩國友好。
選自《左傳·成公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