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淨覺寺

南京淨覺寺

南京淨覺寺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著名清真寺.該寺建於明洪武年間,由回族著名航海家鄭和奏請敕建.明清以來,劉智、王岱輿、伍遵契等對中國伊斯蘭教起過重大影響的學者都在此進行著書立說等學術活動。

簡介

南京淨覺寺
南京的淨覺寺是明朝古寺,有6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著名的八大清真寺之一,位於南三山街。入門映入眼帘就是牌坊正門額上明朝皇帝御書的“淨覺寺”三個字,並刻有“敕建”二字。明洪武年間(1368―1399年)敕建,不久被焚毀.宣德五年(1430年)偉大的穆斯林航海家鄭和奏準重建。弘治五年(1492年)重修。重建後的淨覺寺擴大了規模,北至砂朱巷,東南至大街,西達馬巷。嘉靖年間(1522―1566年)世宗敕賜“淨覺寺”匾額並敕建磚雕牌坊一座,(當地人稱花門樓的明代磚雕石牌坊“文革”中被拆除,它雖是近年重建的,仍保持原來風貌)據說傳該寺在明代建築範圍不少於40畝,僅大殿就有81間。為東南沿海最有名的清真寺。牌坊為雙疊三檐四翹角式,正面浮雕有花卉及幾何圖形,特別之處在於上面雕刻著栩栩如生的五條龍,這在清真寺是極其罕見的。這是中國唯一由皇帝賜名而且在牌樓上允許雕刻動物的皇家清真寺。

建築結構

淨覺寺碑亭
淨覺寺現存建築有院落四進,總建築面積1600多平米,有碑亭、蝴碟廳、望月樓、正殿、後殿及南北講堂等。還有禮拜堂一座,五開間,高大軒敞。禮拜大殿後有高牆一座,相傳為明代所建,為南京寺廟中最高的牆壁。

淨覺寺碑記

“洪武二十五年三月十四日,鹹陽王賽典赤七代孫,賽哈智赴內府宣諭。當日於奉天門奉聖旨,每戶賞鈔五十錠,綿布二百尺與回回。每分作二處,蓋造禮拜寺二座:南京應天府三山街銅作方(坊)一座,陝西承宣布政司西安府長安縣子午巷一座。如有寺院倒塌許重修,不許阻滯與他住坐,任往來府州縣布政司買賣,如遇關津渡口不許阻滯。欽此欽遵。永樂三年二月初四日立石。”

御製至聖百字贊碑

御製至聖百字贊碑
“乾坤初始,天籍注名。傳教大聖,降生西域。授受天經,三十部冊,普化眾生。億兆君師,萬聖領袖。協助天運,保庇國民。五時祈佑,默祝太平。存心真主,加志窮民。拯救患難,洞徹幽冥。超拔靈魂,脫離罪業。仁覆天下,道冠古今。降邪歸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貴聖人。”

歷史

古代史

南京淨覺寺
史料關於淨覺寺始建年代說法不一,有文字記載的是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一說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再有明太祖曾下令禁絕明教一切事物,使得淨覺寺真正的始建年代問題更加撲朔迷離。據明弘治五年(1492年)王鍪所撰《敕建淨覺禮拜二寺碑記》載:洪武二十一年,西域魯密國人亦布拉金、馬可魯丁等,“為征金山開元地面,遂從金山境內隨宋國公歸附中華。欽蒙高帝喜其賓服,欽賞絹絲銀鈔等物,著落禮部與腳力,前往水平府搬家小赴京居住。因而敕建二寺安扎,將馬可魯丁等五戶,分在望月樓、淨覺寺居住。”又據明“永樂三年(1450)二月初四日立石”稱:“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三月十四日,鹹陽王賽典赤七世孫,賽哈智赴內府宣諭。當日於奉天門奉聖旨,每戶賞鈔五十錠,錦布二百尺與回回。每分作二處,蓋造禮拜寺二座”,其中於“南京應天府三山街銅作坊一座……。”一般學者認為此即南京淨覺寺前身。明宣德五年(1430)回族航海家鄭和於下西洋前奏請明宣宗重建。據《敕太監鄭和重建禮拜寺記》載:“得爾所奏:南京三山街禮拜寺被焚。爾因祈保下番錢糧人船,欲要重新蓋造,此爾尊敬之心,何可怠哉?爾為朝廷遠使,既已發心,豈廢爾願?恐爾所用人匠及材料等不敷,臨期誤爾工程,可於南京內宮監式工部支取套用,乃可完備,以侯風信開船,故敕。宣德五年七月二十六日。”明嘉靖年間(1521-1560),世宗朱厚 (cong)賜以“淨覺寺”匾額。該寺在明代南臨宮街,西至馬巷,東至三山街(現中華路),北至砂珠巷,占地40畝。當時禮拜大殿面寬、進深各9間,規模宏大。

近現代

南京淨覺寺
清代,淨覺寺又遭毀壞,太平天國據南京時,曾將寺之梁棟榱桷移建藩府。現有建築系清光緒三年(1877)和五年(1879)兩次重建。大殿北邊有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重修碑記一通,牆上嵌有3塊重建重修年份的小碑石,分別刻有“光緒丁丑三年(1877年)桂月重建”,“光緒已卯五年(1879年)重建”等字樣。清代以來迭經出售、出租和拆建馬路,僅餘6.54畝。太平天國初期被拆毀。同治前後回族集資重建,民國初年當地回族商人蔣秀冬氏捐建南北講堂及樓廳,1957年再修。“文革”中為橡膠四廠占用,毀損頗多。原僅存的明代建築磚石牌坊被拆除,匾聯、碑石倖存者無幾。政策恢復後重新開放,1982年、1984年政府撥款修葺、重建一新。現寺建築總面積165o平方米,寺門臨街南開,進入寺門,迎面所見為一座“四柱三間三牌樓”式樣的門樓,是1985年由歙縣古建公司按明代牌坊複製的。院內分兩進,最前為望月樓,有樓廳3間,帶前廊,背朝前作倒座形式,稍後兩側為南北講堂各3間。儀門為圓月形,後進中央是正廳,面闊、進深各3間,廳後為大殿,二者以廊相連,平面是工字形,禮拜大殿為中國宮殿式,建築面積348.7平方米。門額懸“正心誠意”匾,為“民國十一年六月南京回教聯合會會長暨會員敬立”。寺內另有附房17間。該寺還曾先後是“南京市回教聯合會”、“中華回教公會”及其南京籌備委員會、大道報社等全國性及地方回族宗教機構所在地。但是,近年來由於南京本地回族因遷移、分散等原因,寺內的回族民眾越來越少,出入者大半是來自西北等地的撒拉族、東鄉族以及其他民族和國外的伊斯蘭教教徒,比較有代表性的反映出——古老的回族民族傳統氛圍正被新興的伊斯蘭教逐步吞噬,回族人本源精神和民族文化遺產的衰落。

重修

淨覺寺重修碑記
這座百年老寺已破爛不堪,每到雨季院內積水嚴重,加上白蟻侵蝕,當年那個恢弘的建築已是“坑坑窪窪”。除了要對牆體粉刷,屋頂揭頂修繕外,此次大修還要更換腐蝕的檐柱。為此,南京市伊斯蘭教協會和有關單位出資約600萬元,對淨覺寺展開大規模修繕。這次百年大修本著修舊如舊,修舊如初的原則。因此,淨覺寺原來框架全部不動,保留著原始的格局與建築風格。100多年來沒有落架大修,此次,大殿二十幾根柱子換了一半,留下來的老柱子已經有128年的歷史。”包括大殿上的瓦都是按照明朝時對瓦的要求,在蘇州專門定製的仿古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