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相傳,建寺之前在山上有一修行洞,邦·洛追登也大師(出生於1276年)和他兒子在洞中修練時預言,在此山上將會有個講經院。到了羅達.司徒曲述仁欽(1354—?年帕摩竹巴掌權時期人),山頂修建了宗政府和一座時輪小廟。當強孜譯師和扎巴堅贊譯師在洞中修煉期間,他們先後鼓動羅達在山上修建一座寺廟,於是,1385年羅達修建了協格爾曲德寺。
協格爾曲德寺建造後,不斷擴大建築規模,僧人有100多名。各種教派共存一寺,和睦相處,薩迦教派,夏魯教派、格魯教派各擁有7個扎倉,寺院有15個殿堂,主供佛為釋迦牟尼(高9米)鍍金佛像。
1645年,在五世達賴喇嘛執政期間,該寺統一信奉格魯教派,該寺先後任了28位堪布,後又劃歸為拉薩色拉寺的下屬寺,授權管理拉薩色拉寺在這裡的領地,代理收租,派役等事宜。曲德寺印製的藏經曾聞名後藏,該寺現保存有較珍貴的文物一百多件,其中手印經、經板、唐卡、協格爾志、綢緞、佛像、法器等文物。對歷史考證、科研都具有較高的價值。
1985年,寺廟進行了修復,現有4個殿堂,40名僧人,主供佛手持金剛佛。
當地每年都會舉行一次賽馬會。賽馬會是當地村民在每年農忙過後自發進行的一種為期7天的慶祝活動。其中內容非常豐富有賽馬,舞蹈比賽,對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