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鈞墜底功

全稱為千鈞難撼服氣硬煉墜底固架功法在整理《功家秘法寶藏》卷二硬形武功類《千鈞墜底功圖說》中,作者就仔細端詳、研究過“八大功力全像做架精圖”。

全稱為千鈞難撼服氣硬煉墜底固架功法,屬武漢太和門(即功家南派)內四大功種之一硬形武功範疇。該功因做上勁後可令演練者產生千鈞超能功力而下沉墜入地下的能量,故名。
千鈞墜底功,歷來被圈內譽為較力功、穩固下盤之要法。據優秀教師者之師李松如、李鍾奇兩位老先生講述:“千鈞墜底功的全盤完整功法,即‘八大功力圖’(系八套演練千鈞墜底功的圖說總譜)演練完畢後,可達到兩腿晃動、陷地過膝的功效。如吾師李老六,清鹹豐年間官任兩江總督制台門武將軍。某日,外地有名拳師兩人率八十餘名習練武藝者來江寧府相訪並與該地圈內行家交手。李老六先生在下浮橋的洋錢廠迎戰對家。他‘一夫當關’,只拉了個‘馬襠’架子,且任數十名赳赳武夫輪番出手,或拳腳相攻,或刀棒夾擊,直打了近半個時辰,李老六先生仍自始至終神色自若,毫無懼色。更有甚者,其兩腿竟然陷入泥地,深及膝蓋,圍攻者驚疑萬狀,噤若寒蟬。斯時,只見李老六先生忽地將身子一縱,沖天而起,並帶得泥土碎塊四濺紛飛,隨之矯若游龍,吟嘯拂袖而去。”
千鈞墜底功,共有八個定型擺成“樁式”的固定架子(即動作)。當年(即十年前)在整理《功家秘法寶藏》卷二硬形武功類《千鈞墜底功圖說》中,作者就仔細端詳、研究過“八大功力全像做架精圖”。
這是八幅繪有八名中年乾(即男性)道衣冠楚楚、右手持握撣塵並搭於左臂之上、拉架擺出八個不同造型動作的繡像。它們分別示意了千鈞墜底功中“八大架”的主要(關鍵)姿式。另外,在每一幅繡像的四周,都標有文字相同的“四字訣云:“墜底八架,謂之硬形。硬做下墜,墜而固之。提勁捺氣,托物(一名托械)助之。八架演畢,神力頓生。千斤之力,萬力難起。兩腿晃動,陷地過膝。”上述“四字訣”中所表示的含義是,千鈞墜底功的全盤完整功法共有八個架子,即“墜底八架”之說。這八子架子歸類於內家武當派太和門(又名功家南派)中四大功種之一的硬形武功範疇,即謂之硬形之說。這些硬做的架子使操作者身體的重心下移,按本門術語解譯(釋)則為“底盤墜固”(即兩腿心的雙湧泉穴定氣穩固),而操作者運起功力並且把自己的內氣往下盤(即人體下部髖骨頭以下)強力下降,還要藉助於托物(即特製的做架器械)來進行。待到所有的架子,即“八大架”演練完畢,便能夠使操作者產生出神奇莫測的巨大力量。這千斤之力,是其它任何力量也能難以比擬的。另外,使出千鈞墜底功時,只要把兩腿作晃動狀,便可令自己的膝部陷進泥土地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