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連城[陝西渭南潼關十二連城]

十二連城[陝西渭南潼關十二連城]
十二連城[陝西渭南潼關十二連城]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十二連城位於陝西省陝西省潼關縣境內,是建在禁溝西沿用於通訊報警的古代軍事設施。在古時,它與北邊的潼關故城、南邊的秦嶺[中國地理南北分界山脈秦嶺]以及眼前的禁溝共同組成了一條“飛鳥不能逾”的堅固防線。十二連城始建於周至秦孝公九年,公元前353年連線為城。至唐宋時期加強修補,日趨完善。現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十二連城十二連城
自唐代到明清,為了潼關的安全,沿禁溝兩岸夯築方形土台在潼關縣東約3公里的禁溝兩岸,禁溝自秦嶺之蒿岔口起,北至下屯村原頭,南北共長約15公里。溝底由於長期山水的沖刷,形成寬3O米的平坦斜坡道,成為通往潼關城後側一條軍事要道,現在城無存,烽火台存在。

十二連城拱衛著禁溝天險,禁溝也因十二連城而更加險要。有禁溝和十二連城的蟬聯才使得潼關古城固若金湯

由於戰亂及年久失修等原因,十二座城池已損毀殆盡,現僅存17個烽火台,由北(王家園)至南(秦嶺蒿岔峪口)分別為第一至第十七墩。

1992年4月,十二連城被省政府公布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結構

十二連城十二連城
十二連城南起秦嶺蒿岔峪口,北至潼關古城約兩公里處的石門關(今王家園附近),每三里打一土墩,共打土墩17個,俗稱煙墩,又叫烽火台。

烽火台以土築成,方梯形,底邊長10.5米,高7.6米,夯層9—14厘米。

上置煙火,下設守兵,每三里為一城,每城設百人,設火器興駑聯絡呼應,遇有變亂就焚煙舉火以報警。

史書記載

《潼關衛志》載:“右設十二連城于禁溝之西,由南郊以抵山麓計三十里,而十二連城是三潼關十二連城裡一城也。每城設兵百人,而於中城益其兵,多設火器矢石,聯絡呼應,疾若風雨,即有百人之眾,豈能超越而飛渡耶。故守關而不守禁溝者,守猶弗守也,守禁溝而不建十二連城者,守猶未善也。市尤一室之內,杜門塞竇,以防鳥雀之入,而忘閉其牖也。”說明潼關、禁溝、十二連城三者相互依存的唇齒關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