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兌郵票

匯兌郵票

匯兌郵票又稱匯兌印紙,供匯兌用的專用郵票。採用票匯方式辦理郵政匯兌業務時貼在匯票及其核對收據上的匯款金額的憑證。形式與郵票相仿,有面值,不能作為寄遞郵件的郵資憑證。

簡介

寶塔圖匯兌郵票寶塔圖匯兌郵票

匯兌郵票又稱匯兌印紙,供匯兌用的專用郵票。採用票匯方式辦理郵政匯兌業務時貼在匯票及其核對收據上的匯款金額的憑證。形式與郵票相仿,有面值,不能作為寄遞郵件的郵資憑證。

1884年荷蘭最早發行匯兌郵票,1895年聖薩爾瓦多和1915年西班牙都發行過匯兌郵票。

中國最早的是1925年開始發行的寶塔圖匯兌印紙(即匯兌郵票)。中國解放區最早的是1946年晉察冀邊區郵政發行的“大好河山”圖匯兌印紙。

中華郵政

寶塔山圖匯兌郵票貼在郵政匯票上寶塔山圖匯兌郵票貼在郵政匯票上

清代郵政從1898年起開辦匯兌業務,在匯票上加貼郵票表明匯款金額。中華郵政初期沿用舊規。

1925年開始使用寶塔圖匯兌印紙,直到1949年,雖然圖案不變,但在近25年中有多家印刷廠承印。

北京一版1925年1月發行。財政部印製局承印,英文版銘為“CHlNESEBUREAUOFENGRAVINGANDPRINTTNG”。全套13種,角、分數票為單色,元數票為雙色:1分桔黃、2分青綠,5分淡紫、1角藍、2角紫醬、5角墨綠、1元桔、咖啡、2元藍、薑黃、5元紅,藍綠10元綠、紫醬、20元紫、藍綠、50元灰、赭、100元棕、淡綠。齒孔14度。100元票因1931年3月開發高額匯票而印製。

北京二版1932年8月發行。全套8種:1元桔黃、2元墨綠、5元桔紅、10元黃綠、20元紫、50元灰、100元棕,300元薑黃。齒孔14度。300元票為1936年12月增印。

香港大東版1939年發行。大東書局香港印刷廠印製。(圖2)全套8種:1元桔黃、2元深綠、5元紅、10元綠、20元紫、50元灰、100元棕,300元薑黃。齒孔14度。

商務版.1940年發行。商務印書館印製(圖3)。全套10種;2角紫醬、5角深綠、1元棕黃、2元藍綠、5元杏黃、10元綠、20元棗紅、50元灰、100元棕、300元薑黃。齒孔12.5度。曾見無齒10元票,但未見匯票上使用。

光華版1942年發行。雲南昆明光華印書館印製(圖4)。全套10種;1元臘黃、2元米綠、5元桔紅、10元綠,20元紫、50元灰、100元棕、300元薑黃、500元紅,1000元淡綠。虛線齒。

中信版1943年發行。重慶中央信託局印製處印製(圖5)。全套16種;1分桔黃、2分綠、5分深紅、1角藍、2角深玫紅、5角深綠、1元棕黃、2元藍綠、5元洋紅、10元黃綠、20元紫、50元灰100元棕、300元薑黃、500元深紅、1000元暗黃綠齒孔13x12.5度。

中央版1945年發行。中央印製廠印製(圖6)。全套8種:100元棕、300元薑黃、500元淡紅、1000元鮮黃綠,3000元藍、5000元彩綠、10000元紫、20000元棕。齒孔13x12.5度。10000、20000元票為1946年9月在上海廠印製(圖7),廠銘改為.中央印製廠上海廠。

中央印製廠即中央信託局印製廠,1945年3月改名,抗戰勝利後遷滬。

晉察冀邊區郵政

“大好河山”圖匯兌郵票“大好河山”圖匯兌郵票

1946年6月晉察冀邊區郵政管理局曾印刷過兩套匯兌印紙,匯兌印紙也稱匯兌郵票。

一套是未加蓋的,圖案為張家口大境門長城,城門樓上方有“大山好河”四個字,票面印有“晉察冀郵政匯兌印紙”字樣,石印。全套十二枚,50元(桔紅)、100元(橄黃)、200元(褐色)、500元(湖綠)、1000元(淡藍)、2000元(深藍)、5000元(棕紅)、10000元(深紫)、20000元(紫紅)、50000元(藍綠)、100000元(淺褐),以上為有齒孔票,50000元(藍綠)尚有無齒孔票一種。

另一套是加蓋邊幣改值的,石印,有齒孔票。全套五枚有1萬元、2萬元、5萬元、10萬元、50萬元。

從這套十二枚張家口城門圖匯兌印紙來看,幾乎與十五枚一套小型抗戰勝利紀念郵票是一對孿生姐妹。這兩套票都是1946年發行晉察冀邊區郵政管理局發行的,分別是用無水印白紙和有水印絹絲紙印刷,圖幅一樣,為20x21.5毫米,全張枚數90(9x10)一樣,齒孔9.5度也一樣,晉察冀幣。這兩套票發行的樣式和意義是相似的。
張家口城門圖匯兌印紙中有十枚票採用紙絹絲印刷。紙絹絲紙又稱絲棉紙、絲紋紙,含有許多長短不一,顏色不同的細小染色絲質纖維的安全紙。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偽滿洲國傀儡政權發行的郵票,常用有水印絹絲紙印刷。晉察冀邊區郵政管理局利用偽滿政權留存下的絹絲紙印刷抗戰勝利郵票和張家口城門圖匯兌印紙。
晉察冀邊區郵政是由戰時交通過渡到郵政。1944年10月晉察冀邊區交通總局在阜平縣成立,1945年8月23日張家口解放,晉察冀邊區交通總局隨邊區黨政機關進駐張家口,10月5日晉察冀邊區郵政管理局在張家口成立。由於軍管時期資費較低,其後因物價上漲,幾次提高郵費,抗戰郵票進行加蓋“邊幣”改值,張家口城門圖匯兌印紙有五枚也進行加蓋“邊幣”改值。抗戰郵票是晉察冀邊區財政處印刷局印刷,張家口城門圖匯兌印紙可能也是晉察冀邊區財政處印刷局印刷。但要研究才能確認。

張家口城門圖匯兌印紙設計者至今還是個謎。據資料記載,晉察冀邊區交通總局成立後,籌印的郵票是請邊區抗敵畫報社的徐靈同志幫助設計的,經過研究提出三個設計方案,即:1、五台山;2、萬里長城;3、盧溝橋。結果採用第二方案萬里長城圖。1945年6月,徐靈同志畫完了設計圖稿,畫面有藍天、青山、綠樹、長城城牆、敵樓。7月份送晉察冀畫報社製版和印刷,印出了樣票。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投降,晉察冀邊區交通總局奉命接管張家口等地區的偽蒙疆郵政,在冀晉區試辦郵政的事暫緩了下來,這套郵票未能發行。後來在1945年12月起,晉察冀邊區郵政管理局發行了抗戰勝利紀念郵票。當時晉察冀邊區只收寄信件,暫不辦理其它郵政業務,後來社會秩序逐漸恢復,經濟日益繁榮,郵政業務需要增加,開辦了匯兌、包裹和電報等業務。從1946年6月11日到7月1日分三次開辦了39個局的匯兌業務。晉察冀邊區郵政管理局就發行了這套張家口城門圖匯兌印紙。匯兌印紙圖案設計可能也是請徐靈同志設計,當時理念都是以長城圖為主,故採用張家口大境門的“大好河山”長城圖。當然這設計者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張家口城門圖匯兌印紙是解放區第一套匯兌印紙,使用時間短,面值高,而且是解放戰爭時期用在郵政匯兌上,故留存在市場上極少,是區票中難得一套珍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