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石雕柱礎

北魏石雕柱礎,北魏石雕珍品。1966年山西大同司馬金龍墓出土。

簡介

高16.5厘米。上部為鼓狀復盆,頂部雕蓮花,周圍為高浮雕蟠龍山形;下座淺浮雕盤繞的忍冬紋、雲紋和伎樂童子。座四角各圓雕一伎樂童子,作擊鼓、舞蹈等姿勢,形象生動,雕刻精美。天保十年(559)石刻造像碑北齊遺物。1965年,安徽毫縣鹹平寺舊址發現。碑為四面造像,雕刻精美,為北齊時期代表作。殘高124.5厘米、寬29.5—30.5厘米。背面雕佛龕一,龕下刻銘文,其餘三面各殘存三個佛龕,每面上龕的龕楣均雕人字帔,帔上飾瓔珞寶蓋。正面,上龕雕高髻佛像立於蓮座上,側立二菩薩。右邊的菩薩,一手提帶,一手拈荷葉,背後一裸體童子作揭幔狀。中龕雕戴花冠披瓔珞觀音像,並手坐於蓮座上。二菩薩分立兩旁。下龕僅存一高髻佛上身及蓮花頭光。右面,上龕雕一佛,高鬂,結跏趺坐。旁立二花冠菩薩。中龕雕經變故事,共二十四人,以山為界,按故事情節分隔為七組。下龕僅存一浮屠和一飛天頭部。左面,上龕雕一佛高髻,結跏趺坐於蓮花須彌座上。二花冠菩薩侍立兩側。中龕主佛與上龕同,略小。側立二菩薩和二弟子,後雕菩提樹。下龕雕一佛二菩薩和二蓮花化生。背面僅一龕,雕高髻佛像,袖手結跏跌坐、左侍立一菩薩戴花冠,舉火珠,提裙帶。龕下界以方格、橫九格,豎存二十三格,上十六格刻造像銘文,下刻比丘、維那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