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八景

北流八景

北流八景,是指廣西北流市歷史上成名的著名的八個景點,文字記載北流八景最早來源於辭書和舊《北流縣誌》,每個時期八景的定義略有不同,北宋沈括在其寫的《夢溪筆談》中談到:嘉佑時畫家宋迪,以廉湘山水風景為題作畫,當時的畫家米諾為其畫題詩作序,定名“滯湘八景”。宋迪,北宋人,從那時起,畫家多從鄉土風光描繪,數以八幅,並采四言而名,“八景”從此而興起。

基本信息

北流八景簡介

北流八景 北流八景

《勾漏石刻》中,有一首詩為一個叫鄭尚經寫的,詩題為《北流紀事》。他在明嘉靖丁末(1547年)游勾漏洞時而寫。詩中寫道:“圭江秋波澄素練,龍橋夜月靜悲茄;要知勾漏求為令,丹鼎原能活萬家。”這是見到讚美北流風景最早的文字詩句之一。

八景歷史定義

清雍正九年(1732年)北流知縣陶樂,曾作《北流十詠)},詩中讚頌北流十處迷人的風光景色。這十處風光景色是:容山疊蟑、筆架三峰、圭江澄波、穿鏡夜月、靈台古蹟、印嶺朝霞、勾漏仙蹤、金龜吸露、天門雙閉、石鯉噴泉。很顯然,這十處景色為後來北流八景的形成提供了參考。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北流縣誌》所列的北流八景為:龍橋夜月、印嶺西上、容山曉峰、圭水秋波、金龜吸露、玉鯉噴泉、天門古蹟、勾漏仙蹤。

清嘉慶二十一年(1817年)的《北流縣誌》所列的北流八景為:容山曉峰、圭江秋波、天門古蹟、勾漏仙蹤、龍橋夜月、印嶺朝霞、金龜吸露、石鯉噴泉。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的《北流縣誌》所列的北流八景與嘉慶二十一年的《北流縣誌》列的相同。

以上三本《縣誌》對北流八景稱謂基本定論,大同小異,排列順序有所不同,也有個別字不同。比如,乾隆的《縣誌》中的“玉鯉噴泉”,嘉慶的《縣誌》為“石鯉噴泉”,一個叫‘“玉”,一個叫‘“石”。還有“容山曉蟑”中的“蟑”字,乾隆的縣誌為“蟑”,嘉慶的縣誌為“蟑”,民國二十四年的縣誌為“峰”。筆者認為,“蟑”為合適。此外,乾隆十三年縣誌中的一景:“印嶺西西”這是否排版誤漏?

北流八景詳情

容山曉峰

城西北15公里的大容山,延委八百里,高插雲表,樹木蔥寵,山溪瀑流,其山之大,無所不容,而得其名。主峰梅花頂,海拔1275.5米。又稱三元頂,為北流、玉林、桂平眾望之首。這裡氣候變化無常,不時雲飄山崗,飛快而過;不時陰霆數日,霧鎖其間。臨境環眺,同時之間,一山之中,陰晴互易;此則雷雨滂淪,彼則風日晴霧;時有嵐煙綜繞,遮臉掩目;時遇狂風大作,站立不寧。晨喀觀日,那紅輪噴薄而出,有與黃山媲美。今在巔頂架設70多米高的電視發射塔,發射電視信號,為桂東南一千多萬的電視觀眾收看。現大容山林場開闢了森林公園。

圭水秋波

圭水秋波即是北流圭江,北流有條發源於北流南部,自南向北流向的河流,叫北流河,近縣城河段稱之圭江。過去,北流的舟船貨運暢航梧穗。每年立秋後,北風起時,圭江碧波路問,扑打圭石,帆揚江中之船舶,逆漣而歸;遠處望夫山的倩影,隨波而動。好一派自然景色,今築壩於圭江下游,尤似湖泊,遊船在湖中漫航,為遊客覽勝;圭江西岸約3公里許的河堤配置古式的乳白欄桿,如鏈江中;沿江路上,柳綠花紅,草地鋪綴,陪置花壇;橫跨江心大橋,如虹顯現,景之奇趣,令人讚嘆!

天門古蹟

天門古蹟 天門古蹟

天門古蹟,位於城西7.5公里處,天門關遺址。天門關,原名叫鬼門關,明宣德四年(1429年)改為此名,時人並于山之西側的石壁上刻鑿“天門關”三個大字和一首小詩:“行行萬里度天關,天涯遙看海上山,剪棘摩崖尋舊刻,依然便擬北流還。”迄今,“天門關”三字赫然入目,但那首小詩已字跡漫遊,難以辨認。關名雖改,但後人還是襲稱其為“鬼門關”。為何叫“鬼門關”?典籍記載:“鬼門關,顛崖速谷,兩峰相對30步,路經其中,構成險要關隘,是通往欽廉雷瓊和交趾的交通要道。”唐代以後,海南作為謫徙之地,以示對被貶之官員的懲處。因而“鬼門關”是必經之地。那時的嶺南人煙稀少,交通不便,又有瘴宿(一種傳染病)侵害,過“鬼門關”時,這些被貶之官員便產生一種生死未卜、而又無可奈何的悽惶心情,好像進入“鬼門關”就是進入了地獄的感受。歷史在前進,時代在變化。過去淒冷陰森可怕的“鬼門關”不復存了。如今玉梧二級公路關前經過,附近村莊樓房林立。不少遊人到此關欣賞500多年前的石刻。

勾漏仙蹤

勾漏仙蹤指城東北5公里的勾漏山,有寶圭洞,道書稱為“第二十二洞天”,最勝處日白沙洞,縱廣一頃,涸井數個,皆舊采沙處。相傳東晉葛洪辭去散騎常侍的高官,求為勾漏令,於洞中煉丹修道,後成仙而去。古人把洞內乳石形成似的丹灶、石床、藥盆都稱其為遺物。頌詩讚詞刻遍壁間,計有 120多幅,漢、唐、宋、元、明、清、民國、新中國時期均有。在眾多的碑刻中,有唐代的《唐相衛國李公上西嶽書真跡》碑,有漢代的《玉符彈琴處》,還有當代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郭沫若《寄題廣西勾漏洞》詩等。民國二十四年《北流縣誌》稱:“按舊志所列八景,以勾漏仙蹤為最正確。其磅腐瑰法,奇特玲球,風景天然,超絕塵表。古今名人墨客游詠其間者,史不勝書,列之為景,因為歷史上所公認也。”勾漏洞景物是自然中形成的,但經過人工修建後顯得更加多姿多彩。幾百年來,經過歷屆朝代的修建,特別是解放以後,黨和政府重視文物保護和管理,不斷改善勾漏洞的環境,使之成為風景旅遊勝地,每年接待遊客數以萬計。

龍橋夜月

龍橋夜月是指城東百餘米、西河匯入圭江河口處。初時,以竹木做的橋,橫跨西河兩岸,名叫化龍橋。宋朝改為石拱橋,稱學前橋。清嘉慶年間重修,外加青石塊磚砌成該橋,跨度為8米的單孔拱橋。橋面建一個風雨亭,亭柱圓形,為質地上好的格木所做,亭頂蓋琉璃瓦,檐角翹首,亭內雕樑畫棟。橋的左右磚門額上鑲“登龍橋”三字。靜夜倚欄,水光接天;月望之際,晴空與波中兩月映照;月晦之夕,橋孔與水相襯宛如一月,妙趣橫生。現在橋的周邊建了不少樓房,當年的自然景色已不存在。

印嶺朝霞

印嶺朝霞是指城東半公里。因四周平坦,中間突出一小山,形如印狀,故名印嶺。印嶺寬二、三百米,頂顛平整。曙光晨展,站在該山之西,往東觀景,紅光四射,彩霞斑斕。清光緒年間,首在嶺端建聚奎塔一座,七層,高70餘尺,使印嶺添輝。惜於抗日期間遭毀。現城區街道擴建至嶺下,綠樹翠竹遍于山中。

金龜吸露

金龜吸露是指城東郊1公里,臨江數百米,一嶺突兀於公路旁,稱之為金龜山。山色蒼蒼黃黃,其背躬隆,坡陀四垂;首戴巨石,高十餘例,嵌金突出,間色青黑,且有口吻狀,遠近視之,真如龜也。圭江直南而來,龜從東北昂首而起,匍匐赴江而飲之。現在山下周邊建了不少樓房。

石鯉噴泉

石鯉噴泉是指城東北10公里的銅石嶺之小鋼石嶺前的民安小溪潭河處。河床遍石,其中有一塊突出水面好似魚狀,有泉水噴出,故名。後因年久變遷,林少水枯,河床淤塞,現在沒能再看到其景了,僅有泉湧出現。

北流八景贊詩

北流名人鍾烈火夫曾對北流八景跌跋探訪,獲識匪淺,深有感觸,得詩詩一首:

勾漏仙蹤丹灶在,石鯉噴泉潛深淵;

金龜吸露吻高昂,容山曉峰繞塔端;

龍橋夜月弦半現,天門古蹟詩百篇;

圭江秋波凝白鏈,印嶺朝霞奎塔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