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之位置和架構
北洋武備學堂(簡稱老武備)在天津白河下游東岸,大直沽以北,唐家口子以南。對河西岸附近為海大道及英國租界紫竹林碼頭,輪舶往來,帆檣如林,碼頭百貨堆積如山,地位非常重要。
老武備在東岸闢地1000餘畝,撥天津練軍營兵丁一營,修築方型大土城以圍之。土城牆上,築有通道和女牆以為護牆。臨白河一面之南北兩城角處,並築炮台兩座,台內地下鑿空為貯存彈藥之地下室。城牆外面圍以壕塹引水形成護城河,並在河邊遍植楊柳。城之西面,臨河開一營門;北面對唐家口子也開一營門,均設吊橋。城內中央為堂址,建舊式瓦房500間。北面有演武廳,東面有彈藥軍械庫和輕汽球房及馬廄,南面為職員住宅。東南隅開大水池,引白河水流人為練習架設軍用橋樑之用。池之中心有一小島,上植花木,以為全體人員遊憩之地。池西留有一座民間廟宇(五聖廟,內有僧眾)。堂址西面寬闊草地為大操場。
全堂正門西向,六扇大門,門上繪有“神荼鬱壘”彩色立像,一如舊式衙署。堂內六進,分六大部分。大門內左為衛隊房,右為號令房、號房(傳達)、雜物庫房;第二進為辦公室及大堂;三進為講堂、中德教習室、儀器室;四進為飯廳,大、小廚房,剃頭房,浴室;五進為學生宿舍和自習室;最後為步槍暫存室及修械室。堂之四隅均有廁所。
堂外大部分為大操場所占,放眼一觀,非常開闊。堂之四圍亦皆植樹。土城外以東附近辟有打靶場,為學生實彈射擊練習之所。土城北距老龍頭(老火車站)5里,東距東局子(北洋機器局)8里,東北距北洋水師學堂也約8里。
學堂之組織
老武備設總辦一人:首任楊某。繼任聯芳(春卿)在任13年,是留法學生,以外交官、候補道調任,漢軍旗人。會辦一人:首任蔭昌(午樓),蒙古族人,留德學生,以外交官、府班調任。繼任那晉(希侯),旗人,軍機大臣那桐的胞弟。監督一人:史悠祥(季之),江蘇溧陽人,以州班調用,掌教務。提調一人:周傳經(殿臣),江蘇武進人,以府班調用,掌庶務。總教習一人:崔曝(少和),江蘇吳縣人,以府班調用,掌中文課程。教習9人:廷奎(立齋),旗人,舊學;孫小槎(星舟),浙江松江人,舊學;吳曉山(亮如),浙江蕭山人,德文;德海(春濤),旗人,同文館學生,德文;景放(敘堂),旗人,普通學;劉玉山(曉峰),合肥人,管理汽球,兼教習;金大廷(子元),上海人,軍醫,基督徒,兼教習;王光明(耀庭)天津人,管理彈藥、軍械,兼教習;李玉田(子豐),天津人,繪圖,兼教習。洋教習4人:司密特、艾德、奇開芬、弗蘭克(均德國軍事專家)。
另任大廚房王順,管理學生膳食(炊事員30人);小廚房蘇立成,管理職員膳食(炊事員10人);號令長劉良材,掌吹號(號兵10人);衛隊長,衛隊50人;號房(傳達)10人。
學生平均額數500人。
學堂之經費
老武備常年經費15萬兩,但軍裝費用在外。
薪水
總辦每月120兩,會辦每月100兩,監督每月80兩,提調每月80兩,總教每月80兩,教習每月40至60兩,洋教習每月300至350兩,助教每月30至40兩,其他每月25至30兩,學生每月津貼2至3兩。
獎勵
每3年由總辦擇優保舉晉升,加薪人數不等,學生則津貼升級;德國教習不再加薪,但有年節饋贈和宴請以酬之。學生年終考試,優秀者給獎、升班,拔選學長和助教,三至五年畢業,分充教官。
學堂之編制和課程
學生
全體學生編為4個大隊,每隊3大排,每大排3小排。每大隊126人,每大排42人,每小排14人。每大隊各有大隊長1人、副大隊長1人,每大排有大排長1人,每小排有小排長1人。學生518人,共編為步、馬、炮、工、輜5科,每科100人。餘18人學習汽球及修械。外置總隊長1人,管轄4個大隊,由監督兼任。
軍事課程
基本戰術、套用戰術、圖上戰術、戰略學、孫子兵法、管子兵法、溝壘學、彈道學、軍制學、野外勤務、步兵操典、汽球學等。
普通課國文、算術、幾何、三角、代數、地理、中外歷史、政治學、格致等。
招生
年齡在18至25歲,粗通文理即可。家庭出身不拘,但凡考取學生均要有保證人(由軍營保送者例外)。
附設的幼年鐵路學堂
老武備在總辦聯芳接辦後,又成立一幼年鐵路學堂,附設在老武備內(在堂內西北隅另闢一院)。招20歲以下的聰穎子弟百人深造之,課程以行軍鐵路之築造為主課,以普通學為附課。但均須學習德文,以為留德之預備。條件以身體健壯、五官清整為準,不計身長,5年畢業,可升入老武備或留德,其待遇與老武備同。幼年鐵路學堂經費另支,德國教習兼教授。
學堂之其他
軍械
採用德國克虜伯鋼廠出品的六生陸炮6門,老毛瑟獨發步槍500支,六輪手槍50把,馬刀100把,指揮刀50把。系留汽球亦購自德國。
以後北洋機器局(天津東局子)亦能造毛瑟槍,彈頭系鉛丸,彈內用黑色火藥;亦可造六生口徑山炮,鋼彈頭,用棉花炸藥。
軍裝
軍裝一律中國制,夏黃卡其布、草帽、鍍金銅帽章、銅鈕、銅皮帶扣、黃皮彈盒;冬黑呢衣褲、呢帽、黑羽緞高腰靴、黃皮背包、髮辮垂在背包下面。
外場
每日上午半天,無論何科,均須進操場加入步操練習,一律由德國教習發口令(用華語)。
休息
那時所有中國各機關均無休息日,惟年假延長達一個月之久。老武備則為之破例,由於洋人須作禮拜,4個德國教習每逢星期日自動的不來。為了遷就,只好也休息。禮拜日這天,老武備職員、生徒們,大都過河逛紫竹林(英租界)。當時租界內已有煤氣路燈,但無瀝青馬路只有石子路。
輕汽球
每月用大型吹風機(4人推轉)吹風入汽球內,約吹一小時,使球充滿空氣檢驗其是否漏,以便即時修補;每年一次以機器將氫氣灌入。一經灌足,球體立升,必須將球體覆罩大網,網之下端邊緣系沙囊多隻,不使球體上升。升時除去沙囊,自然扶搖升起。球下懸掛一大竹斗,斗內可坐5人。球上掛有旗幟數十面。球升時自下仰視有若足球大小,即不再升。在空中起碼經24小時方行降落。
相關詞條
-
天津北洋武備學堂
學生平均額數500人。 學生 全體學生編為4個大隊,每隊3大排,每大排3小排。
-
保定陸軍學堂暨軍官學校史略
第一章袁世凱督直時期的北洋武備學堂(1902—1906)第一節保定北洋武備學堂的興起一、保定北洋武備學堂產生的背景二、保定北洋陸軍武備學堂的起源三...及其職員薪水四、直隸陸軍國小堂的成就第六節保定北洋武備學堂中的日本教習一...
內容簡介 本書目錄 -
北洋軍閥二十四位上將
北洋上將亂拆亂談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共正式授予上將65名。現將這65名上將胡亂作一解析,看能否從中發現點什麼。若以軍種計,則陸軍6...
北洋上將亂拆亂談 北洋軍閥二十四位上將 -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歷史沿革旅遊開放景點1901年11月李鴻章病逝,袁世凱到保定接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小站的練兵教員根據《辛丑條約》不準駐紮天津附...
歷史沿革 學術研究 校園環境 校園文化 知名校友 -
雷震春
入天津 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後擔任 嵩武軍總教習。光緒十八年(1892年),任天津北洋武備學堂學長。光緒二十年(1894年),雷震春調赴朝鮮,任...
生平經歷 人物趣事 -
朱泮藻
人物簡介朱泮藻(1875~1959),號子芹,山東壽光人,陸軍上將。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歷任北洋軍哨長、隊官、管帶、標統、協統、督署參謀長...於北洋武備學堂。歷任新建陸軍哨長、隊官等職。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五月,任...
人物簡介 人物生平 -
馮國璋
。6月,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在天津創辦北洋武備學堂。馮國璋成為武備學堂第一期...
人物生平 中期經歷 人物軼聞 歷史評價 子孫後代 -
北洋軍閥
發展歷史 北洋軍閥統治區域(1917-1918) 1912年4月,袁世凱取得政權後,由於同盟會的內部分化,於是袁世凱便趁機拉攏部...
發展歷史 勢力分布 統治 冠名方法 形成原因 -
傅良佐
簡介 傅良佐 傅良佐,字清節, 1894年在長沙考入梁啓超、熊希齡創辦的時務學堂,學校停辦後被北洋武備學堂錄取。後赴日本留學,在陸軍士官學校...。1894年(光緒20年),傅良佐入湖南時務學堂,後來轉學北洋武備學堂...
簡介 生平 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