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867年創辦, 稱為軍火機器總局, 又稱天津機器局, 簡稱津局。 1865年5月18日, 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陣亡于山東曹州, 京師大為震動, 除授曾國藩為統帥, 辦理剿捻外, 並連次飛諭李鴻章派洋槍隊由海道赴津, 援護京師。 因為李氏在滬創辦炸彈三局, 卓有成績, 同時也有旨命, 要他派丁日昌帶領匠役到京師製造火器, 接著又改命季氏派員赴津開局鑄造炸彈。 1865年冬, 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已商請李鴻章購備機器運津。 而丁日昌也極力支持崇厚開辦, 允許一切自上海代為設法。
1866年, 恭親王又提出設機器局之議。 當時兵部會議, 也主張在津設局, 於是在這年八月, 恭親王正式具奏, 建議由崇厚籌劃辦理, 設立章程, 奉到諭旨允準。 恭親王奏陳設局, 建議由關稅項下開銷。 因此, 崇厚就奏請將津海東海兩關的二成洋稅, 作為津局的常年經費。 戶部議覆, 卻被推翻。 直到1868年1月, 崇厚再次奏請, 纔奉準由津海東海兩關四成洋稅提領。
建局之初 祟厚一面派英人密妥士(J. A. T. Meadows)赴英購買機器, 一面在津擇地建造廠房。 1866年12月, 總署劃撥廣東輪船阿思本(Sherard Osborn- 注1)兵輪變價款項十三萬兩中, 提出八萬兩, 交密妥士帶英; 繼又由祟厚從洋稅款項下續匯三萬三千餘兩。 1867年3月擇定城東賈家沽道基址, 是為東局。東局建立廠房四十二座, 二百九十餘間, 公所及洋匠員工住所三百餘間, 占地二千二百三十畝。
1867年5月正式開局, 奏派密妥士為總辦。
1967年9月, 在等待機器由英國運來時, 擇定城南海光寺附近, 建立廠房, 是為西局。 在上海、 香港採購了價值數千兩的修造槍炮、 製造炸子、 開花炮的機器, 先行開工製造。 機器並有機輪、 鐵爐、 鏇床等, 配合東廠的建築, 添配對象。
此外, 曾委託總稅務司赫德(Robert Hart)在英購辦一批機器, 也歸入津局。
1868年夏季, 機器陸續運到。 東局一共使用38萬餘兩, 西局使用了9萬餘兩。
1868年10月17日, 丁日昌函祟厚: “天津拱衛京畿, 宜就(江南)廠中機器仿造一分, 以備運津…本年臣蒞任後, 準總理衙門函商, 為未雨綢繆之計, 即經親至上海廠中, 督商局員籌辦。 隨據該局員蘇淞太道應寶時、 選用知府沈保靖、 補用知府馮焌光稟稱, 於五六兩月, 購到旗昌、 祺記兩洋行機器、 汽爐、 車床各件….其未齊之件, 由廠中機器自行配製, 現已配就車床、 刨床、 立鋸及卷鍋爐鐵板機器共八座….一切款項由上海代付。”
1869年9月25日, 丁日昌: “查廠牧領解洋馬槍已於六月十六日由輪船赴津, 前經稟報在案。 現在各項機器均系開單點交倪令收領, 由江海關衙門雇搭夾板船載運, 七月初六日, 已將各項機器送至夾板船裝載清楚。 茲據倪令報稱,於七月初六日, 由滬駛運北上, 理合將起程日期稟乞察核。
李字號箱計裝﹕二尺八寸長一寸五分徑螺絲四副, 共五寸長二寸一分寬鐵閂四條, 三尺三寸長螺絲起子二把, 十五寸長七寸二分寬炮模口失鐵蓋板四塊, 十三寸長四寸寬十二磅彈子泥心鐵模─盒(二件), 十二磅彈子木樣二對共十二寸長銅柄二枝。 炮模口用二十寸半長雙眼牛鐵橫閂二件, 起重架凸字包橫頭鐵用四寸徑生鐵轆轤一副(計四件)。 (以上系鑄炮及鑄彈所用器具, 理合陳明。)
柰字號箱計裝﹕十二磅炮木樣一副, 六尺半長木樣心鐵桿一枝。 (以上系炮樣器具, 理合陳明。)
鍋釘九磅, 系鑄鐵爐備用, 交委員倪令收領未裝箱。”
由以上的清單來看, 當初是有計畫製造火炮, 但是直到該局被毀, 始終沒有製造火炮的記錄。
1870年, 天津教案發生, 崇厚奉命使法, 11月4日上諭津局改由直督李鴻章接續督辦。 李氏接任, 11月即罷黜洋總辦密妥士, 另委湖北補用道沈保靖總辦局務。 此後歷任總辦, 皆系華人擔任。 廠局地位, 在當時成為北洋主要的大兵工廠, 常年供應北省各軍軍火彈藥。 該年改稱總理天津機器局。
1871年, 撤銷西局, 將機器拼入東局。 將淮軍之修械廠遷在海光寺原址, 又名北洋南局, 全名是北洋行營製造局。 這個製造局屬於淮軍, 由李鴻章督辦, 與其它屬於地方之機器局不同。 此局專造各式新型炮彈槍彈, 產量幾與津局相埒。 此局經費, 至少有一部份由北洋機器局開用, 同時動支淮軍專餉。
主要產品
北洋南局生產子彈殼底
1873年, 建成火藥第二廠。 1874年建成火藥第三及第四廠。

1875年津局購到林明敦式機器, 及中針槍子機器, 準備製造洋槍。 1877年開始製造, 兩年之間, 完成五百二十枝, 此後則大部從事改造士乃得(Snider)槍及從事修整各式舊槍, 極少生產新品。
林明敦滾輪式一號步槍
林明敦的滾輪式(Rolling Block)一號步槍, 是當時世界上最流行的單發軍用步槍, 由美國雷明頓(Remington)公司於1865年推出, 中國曾在1871年至1874年之間採購了14,400枝。 江南制

造局從1871年開始仿造。
士乃得步槍剖面圖
士乃得槍是士乃得(Joseph Snider)所設計, 英國在1866年採用的一種改裝前瞠槍為後膛槍的方法, 將槍管後端的上半部切除, 裝上活門及撞針, 裝彈時打開活門, 使用原有的擊鐵。士乃得只能裝填一發, 口徑是.577, 是一種過渡時期的作法。 美國在內戰結束後, 也採用了阿林(Erskin. S. Alin)的設計, 改裝大量的春田前膛槍為後膛裝填單發步槍。
1876年生產數量: 洋火藥六十四萬三千餘磅、 銅帽四千二百萬顆、林明敦、士乃得後門槍子九十四萬八千顆、 前膛開花炮彈六萬八千個、 後膛鍍鉛來福大炮彈二千餘個、 各式拉火十七萬四千餘枝、 洋式鐵木大炮架及車鏇機器四十餘座。
機局規模
英國人貝思福爵士(LordCharlesBeresford),在1898年訪問了天津機局,他的印象是:“這個兵工廠由直隸總督管轄。看起來在興建時花了許多錢。工作場所的建設非常良好。有一個1200噸的衝壓機,4個鑄造容量20噸的熔爐,以及許多熔礦爐,用的是西門子建造的鍛床。另外還有一個12噸的吊爐和一個40匹馬力的驅動引擎,是由兵工廠自行建造的。當我訪問天津兵工廠時,有一個130匹馬力的引擎正在製造中。工具非常良好,多是英國或德國製造的現代化產品,而且帶有維修及製造小炮所需的所有器材。我親見他們在製造4個160磅壓力的圓形鍋爐。該廠有足夠的擴建空間,可以生產足夠全中國陸軍使用的武器裝備。深水渠道可以直通廠邊。”
蘇格蘭裔的史迪特先生(Mr.Stewart)是兵工廠的負責人。在困難的中國上層干預下,他能取得如此成就,殊為可貴。工廠管理者是一個中國官員,每月支薪150兩(21英磅)。”
“在廠中有一座良好的機器和兩座現代機器,如果須要的話,它們可以達到30,000元的日產值,當我訪問時,它們只能生產15,000元而已。在工廠附近,有一個政府的火藥廠,有很好的機器,由一個德國人管理得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