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佛教石刻造像窖藏遺址

北周佛教石刻造像窖藏遺址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漢城鄉竇寨村,遺址為研究漢唐之間數百年,長安地區佛教寺院的發展提供了翔實的實物資料。2007年4月14日,竇寨村村民蓋房開挖地基時,在距地表1.2米左右意外發現兩尊石刻佛像,隨即文物考古人員對現場進行考古勘探,勘探面積達800平方米,在莊基地南面又發現一個灰坑。經過清理髮掘,共出土石刻佛像6尊、菩薩像6尊,以及大量的佛像和菩薩像的殘缺石塊,同時還出土了大量漢代陶片。這次發現的佛像均為青石質立佛,體形高大,造型敦厚簡練,肉髻低平,頭部在整個身體中占比例較大,呈頭大身短造型。佛像內著右衽僧祇支,外穿通肩袈裟,從手印上看均呈右手施無畏印,左手牽握衣角的姿態。造像身上的貼金彩繪保存較好,色彩鮮艷,但所有佛像和菩薩像均有不同程度的殘缺,如6尊佛像,均缺底座,僅有兩尊有頭。而所出的菩薩像殘缺程度更為嚴重,全部是遭到人為破壞後,集中掩埋的。從這批造像製作時代看,並無北周以後的作品,同出的磚瓦和陶片也為漢代或北朝時期的,發現的兩件瓦當分別為漢代的雲紋瓦當和北朝的蓮花紋瓦當,沒有發現隋唐以後的器物。因此推斷這批石刻製作和被毀的時間,應在北周時期,是否與北周武宗毀佛有關,還有待於今後的發現和研究工作來解決。北魏以後北方地區佛教的發展,經過東、西魏,逐漸發展分為兩大體系:北周和北齊。北齊目前以山東青州龍興寺為代表,北周以長安為代表。特別是北周佛教的發展,對隋唐時期佛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北周王朝建都長安,立朝雖僅25年,但在中國佛教發展史上卻留下重要印跡。北周中前期,因統治者普遍信奉和提倡,佛教盛極一時。據文獻記載北周時期長安寺院林立,僧侶眾多,造像成風,僅雍州長安地區有名可考的寺院就達幾十所,而且寺院主要集中分布在漢長安舊城中,而北周境內寺院分布也相當廣泛,唐法琳的《辯證論》卷三《十代奉佛篇》稱全國有寺共931所。
西安竇寨村北周佛教石刻窖藏遺址的發現,為漢長安城遺址內佛寺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實物資料和明確的出土地點。對這處遺址以及歷年來漢長安城遺址內不同地區佛教石刻出土的情況進行進一步綜合研究,將對研究漢唐之間數百年,長安地區佛教寺院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