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勤政殿在上下樓台上,結構為兩層的大規模建築物,在建築物內部沒有上下之分,在殿的中央,設有帝王的御座,原來在殿內設有許多用於儀式的器具,現在已蕩然無存。現存的勤政殿在萬曆二十年(1592年,宣祖二十六年)由於壬辰倭亂被燒毀,後在同治六年(1867年,高宗四年),由興宣大院君予以修復,其正面寬為100.7尺,側面為70.1尺。光武元年(1897年)朝鮮高宗稱帝後不在是皇宮。特色
為了顯示國君的威嚴,勤政殿建在高於地面的基台之上,並設有其他宮殿所不具備的欄桿,欄桿上雕有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禽獸模樣。首先在台階左右按東西南北方向,雕有象徵保駕意味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此外按12屬相,雕有象徵各年的12隻動物,其中保存有8隻動物的模樣。此外在基台的邊角有一對表情活潑的獬豸,脅下的一隻正在吃奶的小石獸顯得非常可愛。由此可以看出朝鮮的祖先對於動物不是抱有恐懼之心,而是以人類共存的朋友而予以表現。在基台中央台階的中央,建有被稱為踏道的平面石板,由於是朝鮮國王專用,上面雕有一對鳳凰在雲上展翅的浮雕。建築物的屋頂為2層,屋檐下的多層式拱包裝飾最為華麗。在室內將1、2層上下貫通,建為寬闊高深的空間,殿中央設有專為朝鮮國王準備的御座。勤政殿為沒有牆體的建築物。用門窗與外部隔離,一共有4個分合門。即若將四壁的門全部打開,則只剩下4個樑柱。在中央有龍床的裝飾,下面為朝鮮國王御座。在舉辦特別的慶典時,朝鮮國王坐在御座之上,國王繼承者在御殿的東面而立。在後面有三折式屏風,繪有日月五嶽圖。這個日月五嶽圖象徵國王的權力,含有對朝鮮國王頌祝的意味。在天棚的中央,有黃龍戲如意珠的浮雕,黃龍的等級較青龍要高。
通過勤政殿的東側大門走出,可以看到由稱作薄石的花崗岩鋪成的寬闊平地,襯托建築物雄壯的規模和氣勢。被稱為薄石的石材大小不一,自然規律地進行鋪設,行走方便,還能感受到朝鮮祖先防止陽光反射的智慧,還可體會到與西洋式有規律的大理石截然不同的藝術美。前院中央排有從正1品到從9品的品階石。在召開正式會議時,滿朝文武百官按各自官階不同進行排列。
另外在月台左右,設有類似香爐的容器。這不是香爐而是被稱為鼎的容器。是祈願國泰民安的象徵。在下端台階左右設有大缸。大缸外觀類似於石鍋,由鐵製成,在缸中盛滿了水,有防火的作用。傳說當冠岳山的火魔入侵宮內時,在大缸中看到自己可怕的倒影,就會驚惶失措地逃竄。
在勤政殿周圍設有行閣,南行閣的中央有勤政門,南側有興禮門和作為景福宮正門的光華門。在勤政殿月台的欄桿上雕刻的獬豸、朱雀、青龍、白虎、玄武等各種石雕,如果留心地一一去品味的話,也是別有一番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