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苦參湯

加減苦參湯

製法將苦參,芒硝,艾葉,荊芥,甘草。 苦以味名,參以功名,故名苦參。 苦參炭為苦參片用武火炒至外面焦黑,裡面焦黃,存性,而後入藥者。

配方

苦參30克,芒硝40克,艾葉15克,荊芥15克,甘草12克。

製法

將苦參,芒硝,艾葉,荊芥,甘草。放入砂鍋,加水同煎。

功效

炎性外痔,血栓外痔,內痔脫垂嵌頓,痔手術後肛緣水腫,肛周濕疹,肛門瘙癢症。

方解

本方為自擬方。該方以苦參清熱燥濕為君;芒硝辛苦鹹寒以加強燥濕的作用;荊芥、艾葉辛溫以佐苦寒加強燥濕消腫作用,並可祛風止癢;甘草調和諸藥,且能甘緩止痛。諸藥共奏清熱燥濕,祛風止癢之功。

用法

肛門腫脹疼痛,甚至劇痛,肛周潮紅起濕疹,瘙癢難忍,自覺肛門有異物感,過食辛辣油膩之品或情志不舒可誘發或加重,舌紅苔黃膩,脈滑或弦。若局部有傷口者,薰洗後再換藥;若局部有紅腫,疼痛明顯者,加黃柏12克,明礬10克;局部瘙癢明顯者,加蛇床子30克,地膚子30克。本方經多年運用,療效頗著。使用本方時尤需注重局部症狀的辨證。

苦參苦參

苦參

【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苦參SophoraflavescensAit.的乾燥根。

【別名】:苦骨(《綱目》)、川參(《貴州民間方藥集》)、鳳凰爪(《廣西中獸醫藥植》)、牛參(《湖南藥物志》)。苦參,又名:苦識、水槐(《本經》)、地槐、菟槐、驕槐、白莖、虎麻、岑莖、祿白、陵郎(《別錄》)、野槐(《綱目》)、山槐子、白萼。苦以味名,參以功名,故名苦參。

【處方名】:苦參、炒苦參、苦參炭。處方中寫苦參指生苦參。為原藥材去雜質及蘆頭和鬚根,洗淨曬乾,切片入藥者。炒苦參為苦參片用麩炒至微黃入藥者。苦參炭為苦參片用武火炒至外面焦黑,裡面焦黃,存性,而後入藥者。

乾燥根呈圓柱形,長10~30厘米,直徑1~2.4厘米。表面有明顯縱皺,皮孔明顯突出而稍反卷,橫向延長。栓皮很薄,棕黃色或灰棕色,多數破裂向外捲曲,易剝落而顯現黃色的光滑皮部。質堅硬,不易折斷,折斷面粗纖維狀。橫斷面黃白色,形成層明顯。氣刺鼻,味極苦。苦參片為斜切的薄片,形狀大小不一,斜圓形或長橢圓形,長2~5厘米,寬1~1.5厘米,厚約2~5毫米。質堅硬,切面淡黃白色,有環狀年輪,木質部作放射紋。以整齊、色黃白、味苦者為佳。全國各地均產,以山西、湖北、河南、河北產量較大。顯微鑑定:根橫切面:木栓層為多列木栓細胞。皮層狹窄。韌皮部散有纖維束,纖維束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晶細胞的壁不均勻木化增厚;射線較寬而明顯,幾達至木栓層形成不成環。木質部導管放射狀排列;木纖維束也為晶纖維。粉末:淡黃色。①澱粉粒類圓形或長圓形,直徑4-22μm,臍點裂縫狀,大粒層紋隱約可見;復粒由2-12分粒組成。②纖維細長,平直或稍彎曲,直徑11-27μm,壁甚厚,非木化,孔溝不明顯,胞腔線形。纖維束周圍的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晶細胞的壁不增均勻木化增厚;草酸鈣方晶類雙錐形、菱形或多面形。③具緣紋孔導管直徑27-126μm,具緣紋孔排列緊密,有的數個紋孔口連線成線狀。也有網紋導管。④薄壁細胞類圓形或類長方形,壁稍厚,有的呈不均勻連珠狀,非木化,紋孔大小不一,有的集成紋孔域,有的胞腔含細小針晶。⑤木栓細胞表面觀類多角形,垂周壁有紋孔呈斷續狀,表面有不規則細裂紋。另偶見石細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