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彭歷史

加彭共和國位於非洲中部,橫跨赤道。東、南同剛果毗鄰,北與喀麥隆接壤,西北同赤道幾內亞相連,西瀕大西洋。面積267000平方公里,人口130萬(1983),主要有芳人、埃希拉人、姆貝德人、奧坎德人,居民中60%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官方語言為法語。首都利伯維爾。  

加彭歷史

正文

加彭共和國位於非洲中部,橫跨赤道。東、南同剛果毗鄰,北與喀麥隆接壤,西北同赤道幾內亞相連,西瀕大西洋。面積267000平方公里,人口130萬(1983),主要有芳人、埃希拉人、姆貝德人、奧坎德人,居民中60%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官方語言為法語。首都利伯維爾。
早期歷史 遠在古代加彭境內已有人類活動。10世紀時,班圖人已在加彭境內定居。15世紀以前,在沿海地區和奧果韋河兩岸形成了一些部落酋長國。居民從事耕作、採集和狩獵。
殖民者的入侵 約1472年,葡萄牙殖民者來到加彭海灣地區。由於這個海灣的地形,很象當時葡萄牙水手穿的外套-葡語為gabao,加彭由此得名。繼葡萄牙之後,荷蘭、英國和法國殖民者接踵而至。從15世紀末到19世紀,加彭成為歐洲殖民者掠獲黑奴的重要場所。1845年從加彭海灣運往古巴和巴西的奴隸達 1.8萬人。殖民者還從加彭掠奪象牙、烏木等產品。
1839年,法國海軍軍官L.┵.布埃-維約美以欺騙方式同沿海酋長丹尼斯簽訂協定,取得了加彭海灣南岸地區的主權。1843年布埃-維約美又從另一個酋長路易斯手中取得海灣北岸地區的主權。法國人在北岸地區使用獲釋奴隸修築堡壘,設立居民點。1848年法國人將該地命名為利伯維爾,意即自由城。1875年和1880年,法國探險家P.-P.-F.-C.S.de布拉柴兩度進入加彭,極力擴展法國勢力,後來法國占領了整個加彭。1881年,利伯維爾一度成為法國在赤道地區的行政中心。1882年,法國政府頒布法令,設立包括加彭和剛果的法屬剛果殖民地,1886年,加彭和剛果分為兩個領地。1910年 1月,加彭、中央剛果、烏班吉-沙立和查德 4塊殖民地合併為法屬赤道非洲。
民族獨立鬥爭 法國殖民當局占領加彭後,將加彭的土地租讓給特許公司經營。這些特許公司實行壟斷貿易、強迫當地居民採集天然橡膠、象牙和烏木供出口。此外,還強迫居民繳納各種捐稅。
加彭人民不斷爆發反抗法國殖民統治的鬥爭。20世紀初,科莫河恩古涅河流域的芳人和米特索格人,曾多次舉行起義,遭到殖民當局的鎮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加彭人民在加彭民主同盟等民族主義政黨的領導下開展了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1953年礦工和林業工人舉行大罷工。1959年,爆發全國性的民眾運動,要求加彭獨立。
法國政府被迫改變其殖民統治政策。1957年 1月根據法國政府頒布的《海外領地根本法》,加彭取得了半自治共和國的地位。1958年11月根據戴高樂政府頒布的《第五共和國憲法》,加彭成了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1960年7月5日,法國同加彭簽訂了移交共同體權力的協定,同年8月17日加彭宣布獨立。
獨立後的加彭 1961年 2月加彭舉行總統和國民議會選舉,加彭民主同盟總書記L.姆巴當選為總統 (1961~1967)。1964年2月,加彭陸軍發動政變,法國出兵干預,政變失敗。1967年11月姆巴總統病故,副總統H.O.邦戈接任總統。1968年執政黨加彭民主同盟改名為加彭民主黨,邦戈任總書記。1979年邦戈連任總統。
邦戈政府實行一黨制,強調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反對部族主義和地方主義。邦戈執政以來,政局比較穩定,經濟發展較快。在經濟上實行開放政策,大量吸收外國資本,促進經濟發展。
加彭對外奉行不結盟和國際合作政策,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干涉,支持南部非洲人民的解放鬥爭。主張通過對話和協商,謀求世界和平,實行睦鄰友好政策。1974年4月20日,加彭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