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化教育

功利化教育

功利化教育,指的是以強烈的終極利益為欲望追逐的動力,完全忽視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和目的,無視過程的愉悅享受,僅求得結果速成的一種教育心理和行為模式。以學校亂收費、學生課業負擔沉重、片面追求升學率以及考證過級熱、高分低能、考試舞弊等現象為表現形式的教育功利化現象正蓄勢而發,如洪水猛獸般侵蝕著教育事業的根基,吞噬著未來青少年的健康心理成長。教育功利化就像是一個打開的潘多拉魔盒或是倒下的多米諾骨牌,它的積弱和連鎖破壞效應帶來的不僅僅是對教育產業的摧殘和人才資源的破壞,更是對整個社會發展的嚴重威脅。

簡介

功利化教育功利化教育
近年來,教育領域出現了許多令人憂心的現象。教師逼學生喝尿、體罰學生致死;學生頻頻向老師揮刀、家長為了孩子與老師拳腳相見;老師補課創收、學生大擺謝師宴;而一到教師節,該不該給老師送禮、送什麼禮,該不該收學生禮等問題就在學生、教師和家長心裡糾結。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全社會已然形成了“強國先強教”的共識。可是,教育領域卻出現了師生關係不再單純、師道尊嚴日益動搖等困境。

表現

功利化教育功利化教育
教育功利化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一是盲目考證過級,即功利化的“藝術熱”現象。從國小到大學,從家長到社會都是以考試定人才。

二是鼓吹“讀書無用論”。特別是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讀書無用論”公開向社會叫囂,用現實的理性挑戰知識的困窘。

三是片面追求成績排名。搜狐《教育觀察》分析認為,中國學生素以勤奮、刻苦、踏實著稱,但是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心理調適能力,卻讓人不敢苟同。一頭扎進書海中,以高考為最終極目標,不聞窗外之事,以至流傳起一個考上清華的同學不知道馬拉多納,沒有聽說喬丹之類的希奇事情。在現實中,惟有好的學習成績才是人才的標準,才是家長炫耀的資本,才是教師眼裡的乖小孩。但是隨著社會價值追求的多元性,以及現實成功人事的經歷研究,“第十名現象”越來越被社會所認同。但是,在家長的觀念里,有好成績,考好學校,這樣功利性學習取向始終影響著學生,約束著教育改革

原因

功利化教育功利化教育
1、源於教育的目的被嚴重歪曲。

站在國家的角度,教育的終極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具有健全人格和修養的公民。而站在個人的角度,受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質。但事實上,素質和知識早已不是家長、學生和學校的終極目標,通過學習賺錢或通過學生賺錢才是終極目標。

2、源於師生關係被異化。

古人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可縱觀如今的教育界,哪個老師不是把學生當成學習的機器,一味地向其灌輸教材中的所謂知識,哪個學校領導沒把學生的考試分數當成是自己的工作業績甚至是升遷跳板。又有多少教育工作者不是對待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寵愛有加,而對學習不好的則“廢物”、“笨蛋”、“白痴”之類的惡語相向。昔日純潔美好的師生關係被各種功利化目的所挾持,教師不單純是教師,而是各種利害衝突下的選擇性施教者;教與學的平衡被打破,學生也失去了學生的本質,演變成了學習的機器甚至是功利的載體。在這種語境下,學生和教師的關係有蛻變為功利買賣的危險,人們如何期望老師和學生之間能相互理解和尊重,如何能夠看到教育發展的美好前景。

3、教育功利化與社會的整體大環境有關,改變教育的堪虞現狀,也非一朝一夕之功,但重要的是人們應該正視問題的存在,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扭轉教育功利化的趨向,中國教育才有希望得以更快的發展和進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