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劉雲旭教授,一名由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知識分子,中國共產黨黨員和科技教育工作者,一直把國家的前途,人民的命運和自己緊緊的連在一起。把為國家出力,為人民服務,不僅當成責任、義務,而且當成樂趣。在從事科技教育工作的同時,深入工礦企業,了解情況,找出問題,鑽研學習、科學試驗、解決問題,既協助企業促進了生產,又豐富了教學內容,同時提高了學識水平和養成了專業興趣。本著這種理念,他取得了輝煌成績,在給黨和國家作出重大貢獻的同時,黨和國家給予了他諸多榮譽,多次評為吉林省優秀共產黨員,五次評為長春市勞動模範、一次特級勞動模範,三次評為吉林省勞動模範,一次特級勞動模範,1985年評為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獲國家“五一”勞動獎章,1986年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1990年評為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和全國優秀技術協作積極分子等。1992年退職,1998年退休。劉雲旭教授在半個世紀的人生經歷中憑他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忠誠和責任心,憑他對科學事業的堅韌奮鬥和執著追求,憑他勤於治學和任勞任怨的耕耘精神,憑他對專業的博學和精深,憑他五十年如一日的忘我敬業精神,為黨和國家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為長春工業大學的發展奉獻他所有的光和熱。無論是作為普通的教師還是作為一院之長,不論是在教學崗位還是在離休之後,都一如既往不圖名利,無私奉獻,取得了一項又一項科研成果,並贏得學界的公認。他用自已的言行,體現了一位科學家的師者風範。
劉雲旭教授195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先是在第一機械部教育司工作,1955年到吉林工學院任教,從事金屬材料和熱處理學業,出於對專業的熱愛,使他對材料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一乾到現在就是五十多個年頭。
這期間,發表科技論文120餘篇,專著八部,完成各類科研項目30多項,獲全國科學大會科技成果獎1項,全國機械科學大會科技成果獎1項,吉林省科學大會獎5項,吉林省科技進步獎2項,多次被評為吉林省勞動模範和特技勞動模範,國家優秀教育工作者並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協作先進個人,教育部優秀科技工作者。同時,他還是全國第7、8屆政協委員。現任《金屬熱處理》一級期刊的主任委員和第一副主編。在累累碩果和榮譽的背後,他克服了重重困難,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堅韌和勤勞,做出了許多個人犧牲。他常說:“無論在哪裡,無論是什麼時候,無論是做什麼,都要符合國家的發展要求,都要符合黨和人民民眾的利益。”實際工作中,他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和付出,踐行了自己的這份諾言.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在全國高校中,金屬熱處理專業只注重講解工藝,至於為什麼沒有一本系統的理論教材給出明確的解釋。劉老師本人勤於到工廠實際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他在與技術工程人員、工人交談中發現急需要有一本從原理上講清楚熱處理工藝製造依據的教材,他下決心由他完成這項工作,他蒐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結合自己多年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以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夜以繼日的趕稿,第一次在全國範圍內將金屬熱處理從原理的高度給出了理論上的答覆,並成為全國高校的統編教材。至今為止《金屬熱處理原理》一書是該專業領域中發表論文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理論文獻,依然被許多重點大學作為必修的理論課程。劉老師主持完成的輕工業部《低碳馬氏體鋼鍬及生產線的研發》項目,獲全國科學大會科技成果獎。該成果在十幾個省市推廣套用。當時,每年為國家創造兩千多萬元的效益,在理論上突破了熱處理行業長期以來認為低碳鋼是不能淬火使用的觀點。另一項《從馬氏體形態論發揮鋼鐵材料潛力》的理論成果,獲全國機械科學大會科技成果獎。這兩項成果獲得與會專家學者的普遍讚譽,被譽為具有創造性的成果。
1978年復院後,他首次把金屬材料和熱處理專業改成材料科學和技術工程專業。那時,有些人和其它院校還不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定義這門專業。十多年之後,幾乎全國高校也都認同並改了過來。
上世紀60年代初,劉老師就開始研究熱處理節能項目。在我校創辦了第一個節能研究所,後來轉型為我校高技術產品研製廠。在全國範圍內,最先提出利用鍛軋餘熱進行汽車齒輪件等溫正火的理論,按其工藝理論生產的汽車齒輪件等溫正火和滲碳自動線被列為國家火炬項目。產品鑑定時,哈工大雷廷權院士稱讚為開創了國內熱處理設備和工藝的先河,具有同時代國際領先水平。
藝高人膽大,劉老師經常深入企業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為我省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常常是問題解決後什麼回報也不要。
過去,在鋼絲生產過程中為保持和提高產品性能,中間採用鉛浴等溫處理,鉛是有毒物質,由於鉛揮發,極大的危害了工人的身體健康,有的甚至患有佝僂病,脫髮。劉老師看在眼裡疼在心上,他潛心研究。那是文革年代,他冒著破壞“抓革命,促生產”的罪名,大膽的提出了用鹽浴代替鉛浴的工藝措施,有人問,出現問題怎么辦,劉老師果斷的講:“我負責!”就這樣,經過試驗終於獲得成功。後來,吉林日報發表了“送走鉛瘟神”的文章。在本該獲得榮譽的時候,劉老師卻悄悄地退到了背後。1981年起,大型齒輪軸承(直徑4.32米)淬火是很難解決的事,由於我國沒有這方面的處理經驗,全部依靠進口,當時一件合人民幣四、五十萬元,搞壞了責任是相當大的。劉老師從熱處理原理出發,認為是可以實現的,非常有魄力的提出要我們自己搞。要知道,這種實驗是不允許失敗的,時間緊,任務重,有沒有給反覆做模擬實驗的資金和必要的支撐條件,只能直接進行生產處理。劉老師也擔心出事故,讓工人遠離現場,自己親自動手調試。其實,他通過對鋼的成分和原理分析,制定了合理淬火工藝,內心對於成功有把握的,但同時也面臨著風險和挑戰。試驗終於取得成功,工人們不禁豎起大拇指,說“劉老師才是我們需要的專家”。一直以來,劉老師就是善於把理論套用生產實踐的典範。他心裡裝載著國家的發展和建設。事後他對工人講:“我不用什麼獎勵,只要能把事情做好不出錯,我就滿足了。”這就是一個知識分子崇高的精神境界。
劉老師博覽群書,尤其是在他從事的專業領域裡,視書為命。在動亂年代,受讀書無用的干擾,哪還有多少人有心思讀書和鑽研業務呢。可是劉老師不同,就是在那個時候,他走路都看書。一次,一位年輕人故意跑到他身邊,撞了他一下說:“喂!先生,還看啥書,沒有用。”他卻不以為然,在他心裡,讀書總是有用的,國家要發展,要建設,要強盛就不能沒有知識。就是在那個年代,在他頭上被扣上反動學術權威大帽子的時候,他也沒有放棄科學研究。他依舊深入生產實際,從中吸取營養和力量。蹲在“牛棚里”,守在爐灶前,依然忘我地學習著,鑽研著。在他的筆記本里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心得。裡面有要解決的問題,有大量的文獻資料,有他的科學見解。在他的筆記中,你會看到非常實用的由他自己多年實踐並通過理論總結出來的“金屬熱處理”實用技術200例。他能不假思索地畫出一百多條合金熱處理“C”曲線,堪稱一絕。在合金設計方面更體現了他精湛的理論功底。由他設計改性處理的Mn13耐磨鋼,用於鞍山礦業集團大型球磨機襯板比原來使用壽命提高一倍。他設計的低碳低合金空冷貝氏體鋼,鍛後無需熱處理,對比傳統材料大量地節省了能源。同時也提高了產品的質量。經台架試驗,合金滿足材料使用性能要求。他關於鋼貝氏體開始轉轉變點的理論計算。被英國劍橋大學在尖端項目超級貝氏體鋼設計中引用,並發來征尋意見。他時刻跟蹤科學發展的前沿。他比較早地進入到了納米材料領域,憑藉他對納米材料科學的熟知,幫助四平市高斯達納米材料製造設備公司進行納米技術開發,為企業申請到國家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項目資金1.2億元。而他自己分文不取,這也體現了他另一面心底無私。還有他為白城泵業有限公司進行合金設計,一下子就解決了企業的技術難題,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後,企業獲得了材料配方,他也沒取分文。他不是不懂應該有合理的回報,因為他是一個不計較個人得失,甘於奉獻的人。他說:“企業有困難,我們能做到的就要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企業一時有困難拿不出錢來,以後能發展就好了。”還說:“這方面我不會說,以後你們去講。”他就是這樣,很少想著個人利益。
劉老師時刻關心年輕教師的成長,鼓勵和培養他們對科研的積極性。尤其支持到生產實踐中去,把理論結合於生產實踐解決問題。他對年輕教師提出的疑難問題,總是耐心、仔細地給予解答,並幫助拓展他們的科研思路,幫助他們進行科研立項,扶植青年教師成長。他主張,要想傳授好專業知識,必須有實踐經驗。把實踐回歸到理論上才能授教於人,才能教好學生,才能培養出國家建設的有用人才。客觀地講,材料學院每一位青年教師都得到過劉老師的言傳身教,都對這位嚴於律己的師者報有一份崇敬之心。
劉雲旭老師在擔任吉林工學院院長期間,為我校的發展,為黨的教育事業殫精竭慮。每天都超負荷地工作,以他的膽識和才智為學校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自從他退職後,卸下了領導者的擔子,卻沒有忘擔負起師者的責任。退休十幾年來,他到學校上班的次數甚至比一些正常在崗的教師還要多。而今他已是76歲高齡了。一段時間,他的三個女兒一個在北京中國社科院工作,另兩位都在國外從事研究工作。由於工作忙,小孩沒人照顧,劉雲旭老師的夫人朱啟惠老師也是我校材料學院的資深教授,,擔負起看護外孫和外孫女的重任,常常是劉老師一人在家,自己照顧自己。按理,他應該和其他人一樣享享清福,子女們也動員他去北京、去國外享受天倫之樂,護照都為他辦好了。可是,他卻沒有去選擇。為什麼?因為他心裡有他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業。他說:“我好不容易靜下心來可以全心全意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哪都不去。”不僅他自己是這樣,他還讓他的女兒回學校參與部分教學和科研工作。他的二女兒劉澄博士是該專業的頂尖人物,受聘我校材料學院客座教授,經常回來進行學術交流,並承擔一定的教學和科研任務。三女兒劉萍現在美國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帶博士後。到現在她也不申請加入美國國籍,她向父親表示,將來一定回國效力。因此,劉老師被評為長春市十佳僑眷。他就是這樣,心裡裝著的是國家,心繫著長春工業大學的發展。他人在這,心也在這,他的身心早已與黨的教育事業同呼吸共命運;早已與學校榮辱與共。作為長春工業大學的品牌和資深學者,他要守候在這塊土地上,儘自己必生的精力,為學校的發展,為黨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劉老師生活樸素,在物質上沒什麼追求,常常是一碗麵,一碟小鹹菜,不餓就行。身上的背包一背就是十幾年,他以另一種方式充分體現了他的人生價值。以劉老師的資歷,退休後反聘他給研究生講《材料科學導論》和《合金設計學》課程,開始每月僅有300元錢補貼,他是為錢嗎?顯然不是,有人說,這是他的樂趣;是的,樂在其中,能常常把自己豐富、淵博的知識積累全部奉獻在他畢生追求的事業上,何樂而不為。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人生境界。為此,他做出了許多個人犧牲也毫不在意。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事業上,大年三十還在家裡看論文,你去看他三句話不離本行,全是專業上的事情。他為人師表,苛求自己。他家距學校有近三公里的路程,每天都是徒步上班。他有病住進醫院也不向學校要車。學校領導去看望他,他從不提任何要求,只說工作不講個人生活。他常說:“平平淡淡生活才舒心,踏實。”一些老師在學術上或科研上有搞不清的問題,一個電話他就親自到學校來,從不拒絕。只有師者的那份親和,而從不擺權威的架子。他對學生更是一位慈祥而又滿腹經綸的先生。他在授課時,師法自然,妙語連珠,理論聯繫實際,課後對學生的提問更是認真、詳細的作答。他竭盡心力,要把自己對專業的認知傳授給他的學生們,他桃李滿天下。
退職後,他不為金錢所動,以對國家的發展和人民需要為己任,以他淵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科研經驗,繼續從事教學、科研和技術工作,他組織、策劃並指導材料專業教師完成了許多科研、教學工作,發表科技論文50多篇,策劃和完成了20多項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項目。一位76歲的長者依舊保持著飽滿的工作熱忱,默默地克服著許多不便和困難。為長春工業大學的發展不惜精力地工作著,從沒有產生放棄、停息的念頭,背後支撐著他的動力是對事業無止境的追求。他是一面旗幟,在他身上讓我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一位真正師者的人格魅力和風範。
科研成果
1.汽車零件國產化腫大技術攻關1)轎車滲碳齒輪坯等溫正火:滲碳齒輪是汽車的重零部件,在整個轎車國產化的價格比重很大。為解決一汽(捷達車)、二汽等企業滲碳齒輪傳統正火工藝質量不合格、齒輪坯切削性不穩定、製品變形大等問題。劉雲旭教授提出了等溫正火新工藝的解決方案。而當時國內教科書、期刊均無此述語,企業專家們對此方案存有疑惑,但鑒於捷達轎車國產化的燃眉之急,決定由他主持研製一條等溫正火生產線在一汽專用車廠試用,結果獲得成功,為德國專家認可。此後,等溫正火生產線在國內迅速普及推廣。到目前,汽車齒輪不經等溫正火不能使用,已經成為行業內共識,其研製的等溫正火生產線,被評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
2)高碳非調質鋼汽車連桿:捷達轎車連桿採用高碳非調質鋼製造,解決了鍛後控制冷卻的技術關鍵,具有節能、簡化工藝、零件質量高等優點。他專門研究了這種鋼控制冷卻與顯微組織和性能之間的關係,在Materials & Design(1998)和國內期刊上發表多篇研究果,不僅為連桿國產化提供了依據,而且為進一步擴大這類鋼的套用提供了條件。
2.節約能源新技術、新材料的研發
針對我國進入經濟高速發展階段出現的能耗增長超過GDP增長這一難以使經濟持續發展的問題,他提出了零件節能熱處理技術方案:
1)利用鍛造餘熱空冷製造汽車前梁的研究。前梁是汽車中最重最大的鍛件,原採用合金調質鋼,經淬火、高溫回火處理,每噸前梁熱處理加熱耗電達600KMh。
為節省這一能耗,他設計了一種低碳低合金空冷貝氏體鋼,鍛後無需熱處理,經台架試驗,壽命達到調質鋼件技術要求,並通過省級技術鑑定。
2)汽車滲碳齒輪坯利用鍛(軋)餘熱等溫正火新工藝。利用齒輪坯鍛(軋)成形後的餘熱,精確控制冷卻,使齒輪坯無需再正火,每噸鍛件節電400KM·h,並改善齒輪的切削加工性和減少齒輪最終的變形。產品經廠家使用證明質量良好。有關研究成果已在美國Minerals, Metals& Materials society 會議論文集(1999)發表,在國內期刊上也發表了多篇論蓍。
3.節約重要資源的新材料研發
為節約我國緊缺的金屬鉻資源,劉雲旭教授設計研發了低鉻耐磨材料。
1)研發了低鉻耐磨球(國內需求量100萬噸)。他與吉林鐵合金合作,用低鉻(<2%)代替高鉻耐磨球,其硬度、抗衝擊性都達到高鉻球的技術要求,同時降低了成本。
2)設計研發了消耗較大的無鉻耐磨白口鑄鐵產品,經工廠生產性試驗表明,新材料的性能與含鉻15%、鉬3%的鑄鐵比相當,而生產成本可降低50%,極具競爭力。該產品全國年消耗超億元。
4.納米技術、納米材料的研究
劉雲旭教授對納米技術套用於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1)他與四平市高斯達納米製造設備公司合作,為納米技術套用進行設計和試驗研究,為企業申請到國家東北老工業斟地改造項目基金1.2億元。
2)他與四平換熱器企業合作,研發了抗積垢(水、油垢)表面納米技術,延長了產品使用壽命,提高了換熱效率,進而市場競爭力增強。
3)他對常規武器表面納米技術處理進行了研究,顯著提高耐磨性、耐蝕性、耐熱性,現樣品已交總後勤部檢測中。
5.中藥材超微細化先進制造技術
劉雲旭教授從中藥材先進制造技術理念和中藥轉斟因治病機制出發,提出了中藥材超微細化增高療效的低溫加工方法,編寫了“中藥超微細化先進制造技術”和“中藥治醫機理探討”兩篇文章。
1)他與吉林農大藥材學院、長春中醫學院等單位合作,進行了“中藥超微細粉顆粒加工設備,製劑工藝及其質量標準的研究”,已取得階段成果。
2)他與敦化力元藥業公司合作,開展“瓜霜退熱靈膠囊的二次開發”的研究,對名貴中藥超微細化加工後大幅度提高混合成藥療效進行了研究。
6.劉雲旭教授對抗災害能力、確保全全的增強材料及裝置進行了研發:
1)他目前正在研發抗地震用鋼。他從“小震完好”,“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目標出發。研究了抗地震鋼筋。初步研發具有高強度同時具有高延、塑性的抗地震用鋼,通過試驗得到高於目前廣泛使用3級鋼筋強度一倍的效果。
2)他對煤礦“雙通”,“網預報”安全系統進行研發。提出了“煤礦雙通,兩預報安全系統研發建議。
在劉雲旭教授無私的奉獻和熱情指導下,一大批中青教師成為了教學和科研的骨幹。劉雲旭教授的教育思想、科研理念和忘我的工作,深深感染著他的一代又一代學生。
近年來主要工作
(1)與一汽、通鋼合作,研發了一種新型汽車前梁專用非調質鋼,由省科技廳立項,現完成台架使用壽命試驗並通過鑑定,獲得吉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根據近年來地震頻繁、地震造成的人員財產損失以及建築物倒塌情況編制了《抗震鋼材研發項目建議書(可行性報告)》,並立為教育廳的研發項目。
(3)設計並生產了一種低合金、高強度、高耐磨性和抗破裂的合金鋼磨球,目前正在鞍鋼礦山公司進行生產性試驗。
(4)為揚州恆達有限公司研發的一條網帶式滲碳齒輪坯等溫正火生產線,解決了目前國內設備難以生產合格產品的問題,現已正式投產。
(5)為長春客車廠攻克客車衝壓側梁開裂的技術難題,找到了衝壓開裂的原因和防止辦法,經生產性試驗合格率為100%。
(6)完成了白城市粉末冶金廠用添加微量納米金屬粉降低鐵基粉末冶金零件燒結溫度200攝氏度的節能科研任務,現已投入生產。
(7)為鞍山鋼鐵公司研發了新型秋磨機襯板,在很少增加生產成本的情況下使用壽命由2000小時延長到5000小時。
(8)與山東省楔模軋廠合作,研發設計了“利用楔摸軋鋼件餘熱等溫正火新工藝新設備”,每噸鋼件可省電400度,已經按此工藝生產鋼件經某汽車廠使用證明性能良好。
劉雲旭同志還有很多科技貢獻,他不但為長春工業大學發展帶來了經濟效益,同時為吉林省的乃至全國的科技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06年劉雲旭同志被聘為長春工業大學科協副主席並當選吉林省軍工創新協會常務理事。作為長春工業大學的老校長,更為難得是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為了科研工作組織給他派車或給他報銷車費都被他婉言謝絕,他還風趣地說:“我身體還好,步行就當運動了”。就是這樣的一個老科技工作者,就是這樣一個老校長,一直在科研第一線為學校和社會做出新的貢獻,從他身上我們不難看出一位老科技工作者的高風亮節和廣闊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