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圩

劉大圩

劉大圩是淮軍故里圩堡群之一,它區別於位於安徽肥西縣境內的劉老圩——二者均為淮軍將領、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的故居,但前者是劉氏晚年與劉氏晚輩浙江按察使劉子務在鄰縣六安境內共同修建的大型莊園。該莊園位於六安市金安區張店鎮鎮郊,距六安市城區南約30km。原建有內外兩道水圩,四面環水,莊園占地面積50萬㎡,原有建築面積10萬㎡。解放後,圩內圩建築改為糧站,外圩祠堂改建為學校,學堂改建為村部,保留原貌的繡花樓。現存的繡花樓依然隱約可見其當年的富麗堂皇和大家風範。

建築特色

劉大圩莊園位於張店鎮鎮郊,是清朝淮軍著名將領、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和浙江按察使劉子務共同投資修建的,劉大圩莊園原建有內外兩道水圩,四面環水,占地約5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為江淮地區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一方名圩,被譽為“江淮第一水圩”。現仍存有四面環水的內圩、古樸典雅的石橋、古色古香的繡花樓以及遺存的花雕木刻和文化典籍等,留存徽派建築風格明顯,歷史文化底蘊厚重,非常適宜建設開發以清代末年一代名將劉銘傳個人事跡為主線的集文化、娛樂、科學為一體的“江淮第一水圩”旅遊產品,同時該處還是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雄兵首捷張家店”的張家店戰役重要戰場之一,紅色旅遊產品開發也極具優勢。

歷史

劉銘傳在晚年,痼癖山林,看中六安麻埠物產豐富,商業繁華,又是聯繫皖西至湖北麻城,英山、羅田等地的交通要道,遂在麻埠西南十二里的火燒沖與油介嶺間興建劉大圩(已為響洪甸水庫淹沒,劉大圩僅有油介嶺山峰露出水面,現屬金寨縣齊山鄉李灣村),規模完全按照大潛山劉老圩式樣建造,但工程量已非老圩可比擬。曾任圩子管家的方厚儒老先生,年近八旬,其先人亦是劉氏管家,他聽先人說修建圩子時運來兩船銀子,石河堤後的空宕和圩基是僱人從河道上挑沙石堆填,每擔沙石五個銅板,挑沙石的人整天川流不息。

圩子建成後,劉銘傳召募三百名鐵匠,打鐵兼操練,守衛圩子。慮及國家一旦發生戰事,此三百名鐵匠可作為親兵,奔赴疆場。為此,翁同和曾上書告劉銘傳私興宮室,高築城牆,蓄養兵馬,有謀反意。殊不識老將憂國之心哉!

麻埠一帶鄉人傳說,劉銘傳在世時,山洪暴發,水急峰高,只見蟒蛇溝里一條黑埂,攔住洪峰,洪水猛漲數丈。眼看圩子不保。劉銘傳命兵勇拖出銅炮,一炮轟響,水落數丈,三炮打去,水平如故。劉銘傳死後第二年,又是山洪暴發,依樣打炮,洪峰越打越大。終於把圩子沖毀。劉銘傳是黑虎星,蟒蛇即龍,故龍虎相鬥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