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枝杜鵑

刺枝杜鵑

刺枝杜鵑(Rhododendron beanianum Cowan),杜鵑花科,杜鵑屬的一種植物。產中國西藏東南部。緬甸東北部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刺枝杜鵑種中文名:刺枝杜鵑

海拔:3200-3700

命名來源:(中國高等植物圖鑑)【new fl et silva 10: 245. 1938】

中國植物志:57(2):275

亞組中文名:火紅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Neriiflora Sleumer

組中文名:常綠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亞屬中文名:常綠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形態特徵

常綠直立小灌木,高2—3米;幼枝淺黃褐色,有分枝的星芒狀剛毛,混生有具柄腺 體。葉革質,倒卵形至橢圓形,長6.3—10.5厘米,寬2--4厘米,先端圓形,有小突尖 頭,長0.7—1毫米,基部多少圓形,邊緣微反卷,上面乾後暗黃綠色,有微皺紋,無 毛,中脈凹下,側脈13對和網脈均凹下,下面密被一層棕色有分枝的絨毛組成的厚毛 被,主側脈均隱匿於毛被中;葉柄長1.5—2厘米,被淺棕色細剛毛至絨毛,上面略有淺溝,下面圓形。頂生短總狀傘形花序,布花6—10朵;總軸長6毫米,無毛,花梗長1.7 厘米,密被淺棕色細剛毛狀絨毛;花萼大,杯狀,長7—9毫米,外面散生微絨毛,裂片 5,卵形至長圓形,整齊,長5—6毫米;花冠管狀鐘形,長3.9厘米,直徑4厘米,深 紅色至淡紅白色, 肉質, 內面基部有5枚黑紅色的蜜腺囊,裂片5,扁圓形, 長1.3厘 米, 寬1.8厘米, 布缺刻;雄蕊10,不等長, 長1.6—2.5厘米,花絲上部白色,基部深紅色,無毛,花葯黑褐色,長圓形,長2—2.6毫米,寬1.3毫米;雌蕊長3.2毫米;子房柱狀卵球形, 長5.5毫米, 寬4毫米,略有淺溝紋, 密被黃棕色絨毛,花柱長2.4厘米, 基部有棕色絨毛,柱頭小頭狀,寬約1.8毫米。 果未見。

刺枝杜鵑刺枝杜鵑

生存環境

產中國西藏東南部。生於海拔3200-3700米的林中或灌叢中。緬甸東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西藏。

本種提示

本種與似血杜鵑R.haematodes Franch.相近,但枝上有星芒狀剛毛及有柄腺體。 葉短長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上面微有皺紋,易於區別。

病蟲防治

摺疊葉腫病

發病前尤其是在抽梢展葉時可噴灑1︰1︰200的波爾多液,發現病葉及時摘除;發芽前可噴施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1︰200的波爾多液2-3次,通常隔7-10天噴1次;發病後可噴灑65-80%代森錳鋅500倍液或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3-4次,隔7-10天噴1次。

摺疊葉斑病

葉斑病和褐斑病。於5-8月噴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粉銹寧4000倍液、50%代森錳鋅500倍液,隔10天噴1次,共噴7-8次,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發展。為防止葉片黃化,還可增施硫酸亞鐵。

摺疊幣厄病

受害嫩枝葉片頂端布滿稠密的白色或粉紅色的蟎質層,有時葉片產生蟎癭,多由蚜蟲刺傷葉片感染引起。其防治方法:在清除病葉的同時,噴灑含硫酸銅的藥劑;噴灑氧化樂果乳油或將呋喃丹直接放於盆內等方法都可防治蚜蟲及其它刺口器的害蟲。

摺疊冠網蝽

症狀:為害狀成蟲、若蟲都群集在葉背面刺吸汁液,受害葉背面出現很象似被濺污的黑色粘稠物。這一特徵易區別於其它刺吸害蟲。整個受害葉背面呈銹黃色,正面形成很多蒼白斑點,受害嚴重時斑點成片,以至全葉失綠,遠看一片蒼白,提前落葉,不再形成花芽。

防治方法:冬季徹底清除盆花、盆景園內周圍的落葉、雜草。對莖幹較粗並較粗糙的植株,塗刷白塗劑。在越冬成蟲出蟄活動到第一代若蟲開始孵化的階段,是藥劑防治的最有利時機。可噴50%殺螟松1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1000-1500倍液,或10-20%擬除蟲菊酯類1000-2000倍液,每隔10-15天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

摺疊根腐病

症狀:根上出現水漬狀褐斑、軟腐,後腐爛脫皮,木質部呈黑褐色,樹皮逐漸呈灰白色,並會逐步蔓延,“進而擴大到樹幹整個皮層壞死,切斷養分及水分的輸導,使頂端嫩葉逐步乾枯,並自上而下,枝葉萎蔫失水乾枯,以致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半知菌類鐮孢霉屬真菌存活在土壤中的植物殘體上,數年內遇合適寄主仍有侵染力,凡鹼性土壤、濕度大、溫度偏高,均有利於病害的發展蔓延,故確診後,應對死株及盆土及時處理。對鄰近的植株可用0.1%高錳酸鉀浸泡或淋洗全株,並用淨水沖洗後再上盆,盆土可事先用70%托布津1000倍液噴澆。應注意改善場地通風,早晚增加光照,增施鉀肥,提高抗病力。在每年5月份左右用200倍托布津塗抹主幹,每7天至10天塗一次,連續三次,預防感染。

摺疊紅蜘蛛

症狀:主要吸取植株的汁液並使葉片出現灰白色斑點。嚴重時造成葉片轉黃脫落。新梢生長差,樹勢減弱。發病規律在每年的6-8高溫,乾旱時危害尤為嚴重,但大雨及多雨天氣則危害較輕。

防治方法:在冬季清除枯枝落葉以消滅約冬成蟲,在3月開始發生危害時用10%天皇星乳油1000倍液,7051殺蟲素(滅蟲靈)3000倍液或噠嗪酮(速蟎酮)1000倍液噴殺。

參考文獻:

Rhododendron beanianum Cowan New Fl. Et Silva 10:245. F.80 1938; Tagg in Stevenson,Spec.Rhodod.518A 1947;Cowan in Curtis's, Bot Mag. N.Ser.169:f.219.1953;Cullen et Chamb.In Not,Bot Gard.Edinb.37:329. 1979;Chamb in Not.Bot.Gard.Edinb、39:386.1982;西藏植物志3;595.198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