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管理

利潤管理

利潤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核心指標,不論是投資人、債權人還是企業經理人員都非常關心企業的盈利能力,而利潤管理是企業目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行為結果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各經濟主體的利益。利潤管理是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進行的,既是法律制度所允許的.同時還體現了法律制度對企業相關利益主體不同利益的認可和尊重。適度的利潤管理對企業的不斷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過度的利潤管理也會給企業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不利於企業的經營決策。

利潤管理概述

過度的利潤管理會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決策的相關性失真。因此對利潤管理一定要適度,要將其限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

利潤管理總結

動因分析

企業管理當局對利潤管理的動因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分析:

1.需求動因。需求定律告訴我們,在一般情況下,需求引發供給。當前在對企業經營者的經營業績進行考核和評價時,絕大部分都是將考核的重點放在利潤總額上。利潤之所以被絕大多數考評者選中為考核被考核者的首選指標.是因為利潤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正是由於利潤的重要性.企業有關利益主體就把利潤當作了關注的重中之重。根據需求引發供給的原理,社會各方面重視利潤,企業的有關方面就自然會把利潤作為追求的首要目標,除了依靠經營從市場賺取利潤外.如果有一些空間可從財務技術上或從管理行為的選擇上適度擴大利潤額,當然也不會放過。

2.非對稱信息的存在。信息經濟學充分論證了現實世界中的信息不完全性和信息的非對稱性。兩權分離的現代企業制度下.經營者總是比所有者對企業的經營狀況更為熟悉:債權人相對於企業的所有者對信息的知曉程度往往處於弱勢:大股東相對於小股東會掌握更多的信息;政府一般而言難以獲取企業的內部管理信息。信息不對稱程度直接影響企業利潤管理能力的大小。

3.會計人員的企業立場。在法規、準則許可的範圍內,對影響利潤的相關會計數據進行管理控制,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工作。從這個意義上講,會計人員是否站在與經營者或所有者相同的立場上,是能否實施利潤管理行為的關鍵之一。會計人員所面臨的企業工作環境,決定了會計人員的“理性選擇”是站在企業的立場上,同時會計人員也是“經濟人”.企業管理當局有太多的方法使其站在企業的立場上。雖然為了減小其消極影響.我國曾試行和推廣過會計委派制,但這種做法是否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內在要求是值得商榷的。事實上,會計人員的企業立場,也是促進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的一個方面,需要防範和限制的只是其不符合法規制度的過度行為,而這種行為有較多的規範去約束。

4.會計準則的推動。部分學者認為,會計準則的生命力在於其靈活性。相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形勢和經濟環境,會計準則無論多么具體也只能是原則性的。即使準則規定只能用某一種會計方法,但在具體細節上,仍會給企業較多自主選擇的機會,如折舊年限、殘值、存貨報廢、壞賬準備率等。就會計準則的具體和複雜而言,美國堪稱世界之最。美國的會計準則給予企業較多自由選擇的空間。正是會計準則的這種靈活性,給企業從事利潤管理行為提供了技術處理的空間。

實現手段

(1)操控應計性項目操縱經營循環中確認收人和費用的時點。如收人確認的提前和推後,費用分攤標準和分攤方法的選擇.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界限的模糊等等,都有利潤管理的潛力可挖。

(2)靈活運用會計政策。如穩健的會計政策選擇向市場傳遞了企業管理人員對企業前景充滿信心的信號。而業績差的公司存在避重就輕.採取較為樂觀的會計政策的傾向。財務分析師在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時.不會只注重表內揭示.他們會根據表外披露及其他競爭性信息來源對企業已公布的會計數據進行調整,再作決策之用。

(3)利用關聯交易。由於關聯交易是在關聯方之間進行的交易,這就使得關聯交易可能不採取正常交易基礎上的市場公允價格.而是以低於或高於市價的價格成交(有時甚至是無償的)。這樣.關聯交易就導致了不同形式的利益轉移,成為利潤管理的重要手段。

(4)調控生產經營活動。通過調控生產經營活動的手段而實施的利潤管理.比利用會計準則的靈活性更有效、更隱蔽,也更不容易引起人們的懷疑。如企業想多報當期利潤,可通過增加生產量來調節庫存量,導致固定費用在單位產品上分攤額減少:降低應收賬款的信用標準從而增加賒銷:推遲處理壞賬和固定資產清理業務等。

(5)購買或出售資產和業務。在需要調節利潤的時候,企業可能會出售一部分資產或業務:也可能通過併購企業來實施利潤管理。

存在條件

根據企業契約理論,企業的實質是“一系列契約的聯結”。市場經濟中企業與管理人員簽訂的報酬契約及企業與債權人簽訂的債務契約等一系列契約的訂立與實施主要是以會計信息作為依據。當各契約人之間存在著利益衝突時,在自利意識驅使下,契約關係人有動機對會計信息進行操縱,以使契約關係的實際執行出現有利於己的結果。同時從信息經濟學理論的角度看,在信息不對稱這一根本問題普遍存在的情況下,通常需要簽定契約來保證處於信息弱勢一方的利益,但由於代理人總是擁有比委託人更多的信息,代理人便有動機進行利潤管理,將信息優勢轉化為利益優勢。大量的實證研究結果從各個側面對上述理論進行了經驗驗證 以上的假設都是建立在對人類行為的理性假設之上,即人都是理性人,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

另一方面,由於會計本身具有彈性,一定程度上要求管理當局進行會計選擇。對於公認會計準則來說,由於會計實務的複雜多樣性,考慮到成本一效益原則,準則不可能對會計處理方法進行完全的限制。正是由於會計選擇的存在,管理當局自然會通過會計政策選擇,來使個人敬用及公司價值最大化。而會計的基本前提一權責發生制為會計利潤管理提供了機會。在中國特定的政策背景下,由於股市缺乏投資者有力的外部監控,財務信息披露缺乏透明度,資本市場股價大幅波動,給盈餘管理更多的空間。

利潤管理作用

根據國外學者的研究,適度利潤管理是有利和必要的。如美國企業採取的“收益均衡化”利潤管理行為,是為了提高股東的滿意程度,進而實現經營者自身福利的提高;日本企業採用收益平滑化的會計處理方法,使利潤管理行為具有長期的特徵。利潤管理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利潤管理有利於更好地反映企業的經濟效益。從傳統的觀念來看,衡量一個企業經濟效益的公認標準就是利潤。根據經典的經濟學理論,某項投資實現了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相等,它就實現了利潤的最大化。儘管現代理財觀念不再把利潤最大化作為理財目標,而是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理財目標,但企業最大限度地獲得利潤,整個社會的財富才能實現最大化,從而帶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利潤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業經濟效益的高低和對社會貢獻的大小。

2.利潤管理可為政策法規的制定提供借鑑和參考。通過為政策法規的制定提供借鑑和參考,利潤管理一方面直接為企業內部的法規和準則的制定者提供了限制的目標,為政策法規的完善明確了方向,另一方面也為改進企業績效考核提供了思路。通過研究發現,企業利潤管理的重要動因是因為絕大多數的績效考核是以利潤為主,若要使企業利潤管理不致過“度”,可考慮改進考核指標體系,如引入EVA指標或平衡計分卡考核辦法等。績效考核指標的改進可引導企業的經營管理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3.利潤管理可作為向外界傳遞有用信息的工具。在某些情況下,管理當局欲向外界傳遞某一內部信息,而內部信息往往是相當複雜並具有專業性,如果直接披露該信息,外界由於無法判別該信息的可靠性,或者即使能對該信息進行檢驗,但檢驗成本巨大,因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而放棄檢驗。外部信息使用者就會因此對管理層所披露的信息產生懷疑。當管理當局通過利潤管理,逐步披露該信息,反而是一條相對有效的傳遞信息的途徑。

4.利潤管理有利於不斷促進企業改變目標戰略。適度的利潤管理既是一個企業不斷走向成熟的標誌.也是企業人力資源素質較高的標誌,它對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和宣傳適度利潤管理,逐步形成一種對適度利潤管理的理解和容忍,恢復和提高社會公眾對財務信息的信任度,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利潤管理的不斷完善與提高,有利於企業引進新的管理方式,提高經營業績,從而相應地改變目標戰略,更好地促進企業未來的發展。

方法

企業如何進行利潤管理?這裡有一個簡便方法,就是構建一個“利潤平面管理模式”,這對於協調橫跨多個職能部門的業務流程而言,是一個十分有用的做法。其中有三個關鍵要素:

1、利潤地圖。可以快速分析客戶、產品和訂單的利潤率,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建立一個基於業務活動的成本系統,利潤分析不是基於分析工作需達到多高的精準度,而是及時發現企業哪塊業務會深陷虧損海洋,哪塊業務是高聳于海面之上的利潤島。

2、利潤槓桿。重要的利潤槓桿就是能夠將“差”客戶轉變為“好”客戶,給企業帶來盈利。

3、利潤管理流程。要經常對利潤增長機會進行優先排序,哪些做法最有利於利潤增長?如果某個部門已經完成利潤指標,如何讓他們配合其他部門完成利潤指標,共同提升利潤?誰應發揮帶頭作用?這些問題搞清楚了,利潤管理水平也就上了一個台階。

重要性

企業的利潤是社會主義積累的主要來源。因而企業利潤的多少,直接影響著社會主義資金積累的數量和速度,影響著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的規模和速度,影響著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滿足程度。在堅持按照國家計畫指導進行生產的前提下,企業加強利潤管理,努力創造出更多的利潤,對加速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有著極其重要的政治經濟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