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列昂廷·薩拉揚 Leontin Salajan(1913年6月19日——1966年8月28日)前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武裝部隊部部長。大將。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務和國務活動家、軍事家、統帥,羅馬尼亞人民軍的主要締造者之一。
革命生涯:
1913年6月19日生於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的薩圖馬雷縣的桑圖公社。1934年3月13日參軍入伍,在羅馬尼亞王國軍隊第3通信團(軍事工程)服役。退伍後,薩拉揚在羅馬尼亞國營鐵路公司的奧拉迪亞鐵路工廠當機械工人。1939年加入羅馬尼亞共產黨,從此走上無產階級革命道路,一直活躍於蒂米什瓦拉和奧拉迪亞地區的黨組織。
1944年任羅共比霍爾縣縣委書記。1948年2月羅馬尼亞共產黨—社會民主黨聯合代表大會,當選為兩黨合併後的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委員。同年任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政府衛生和社會服務部副部長。1949年9月24日——1950年3月17日任羅馬尼亞人民軍陸軍司令,並擔任彼特魯·格羅查政府建設部長,被授予少將軍銜。
1950年3月18日任羅馬尼亞武裝部隊部副部長兼人民軍總參謀長,1951年10月,晉升為陸軍中將,任武裝部隊部第一副部長。在此期間,他接受系統的軍事教育和訓練,1953年從軍事學院畢業。1954年4月26日被解除總參謀長職務。
1955年10月3日——1966年8月28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武裝部隊部部長(國防部長),晉升陸軍上將。1955年12月羅共七大和1960年6月羅共八大,均當選為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59年晉升為大將。1965年7月羅馬尼亞共產黨第九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羅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他還是羅馬尼亞大國民議會代表(1948——1966)。
列廷昂·薩拉揚曾榮獲“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之星”勳章、“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勞動”勳章、“羅馬尼亞共產黨(工人黨)建黨四十周年”獎章等眾多勳章、獎章和榮譽稱號。
人民軍統帥:
列廷昂·薩拉揚長期擔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武裝力量的領導人,主持人民軍隊建設,是羅馬尼亞的國防和安全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執行者。
1956年“匈牙利事件”時期,時任政治局候補委員、國防部長的列廷昂·薩拉揚指揮調動軍隊,和埃米爾·波德納拉希(政治局委員、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大將)、亞歷山德魯·德勒奇吉(政治局委員、內務部長,上將)、尼古拉·齊奧塞斯庫(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通力協作,採取積極、果斷的措施,迅速控制和穩定國內局勢,防止因事態擴大而波及到羅馬尼亞和可能出現的國內動盪。
在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時代和齊奧塞斯庫時代,羅馬尼亞力圖在社會主義陣營中既依託蘇聯支持又維護本國主權和利益,在經濟上反對“國際專業分工”,在軍事上,促使蘇聯於1958年從羅馬尼亞撤出所有駐軍,拒絕加入“華約一體化”計畫,拒絕華沙條約組織在羅馬尼亞境內舉行軍事演習,在華約內部取得了類似法國在北約中的相對獨立地位,這是東歐的“戴高樂主義”。作為羅馬尼亞軍隊統帥的薩拉揚堅定地貫徹和執行了這一方針。
1966年春,列廷昂·薩拉揚參加了華沙條約組織國家在莫斯科和布加勒斯特舉行的多次首腦會議,在會議上,堅持保持羅馬尼亞軍隊的獨立性,認為華沙條約組織締約國聯合武裝部隊指揮機構應建立在軍事協調機制上,而不是蘇聯的控制工具,反對在華約組織內建立單一的軍事指揮原則。
為解決分歧,1966年5月,華約組織締約國聯合武裝部隊總司令安德烈·安東諾維奇·格列奇科元帥在布加勒斯特,與羅馬尼亞國防部長薩拉揚大將、總參謀長格奧爾基·揚上將舉行軍事首腦會談,為勃列日涅夫和齊奧塞斯庫的華約組織成員國首腦會議和國防部長會議做鋪墊。
列廷昂·薩拉揚大將為加強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國防力量,維護羅馬尼亞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一直殫精竭慮,繁重的國務和軍務工作使他的健康不斷惡化。1965年11月,薩拉揚大將率羅馬尼亞軍事代表團訪問南斯拉夫期間,因出血性潰瘍而住院治療。1966年8月28日,在訪問莫斯科後不久,出血性潰瘍再度發作,並發器官功能衰竭,病情加重,最終不治逝世,他死於膽汁性腹膜炎,年僅53歲。
1966年8月30日,羅馬尼亞黨和國家為列廷昂·薩拉揚舉行隆重的國葬,蘇聯國防部長羅季翁·雅科夫列維奇·馬利諾夫斯基元帥和華約組織成員國國防部長參加了葬禮。他被安葬在“自由公園”的“為人民、祖國的自由和社會主義而鬥爭的英雄紀念碑”陵墓的半圓形地穴內。
1989年12月,羅馬尼亞政局發生劇變後,1991年,被視為共產主義象徵之一的陵園被拆除,薩拉揚和其他已故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遺體被遷移到其他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