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德魯·德勒奇吉

亞歷山德魯·德勒奇吉

前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常設主席團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大國民議會主席、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兼內務部長、國家安全部部長。

人物:

亞歷山德魯·德勒吉奇AlexandruDraghici(1913年9月26日——1993年12月12日)前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常設主席團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大國民議會主席、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兼內務部長、國家安全部部長。上將。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黨務和國務活動家,長期領導羅馬尼亞國家安全部門。

早期革命生涯:

1913年9月26日出生於羅馬尼亞布澤烏縣一個農民家庭。1928年起先後在布澤烏和布加勒斯特鐵路工廠當工人。
..
1930年加入羅馬尼亞共產黨,並參加羅共領導的工人運動。1931年參加羅馬尼亞鐵路和石油工人大罷工,並成為羅馬尼亞共產主義青年團的領導人之一。1935年因開展革命工作而被反動當局逮捕入獄,1936年被判處10年徒刑。與他同時被捕並判刑的還有安娜·波克爾(AnaPauker)、亞歷山德魯·莫吉奧羅什(AlexandruMoghioroș)、斯米爾·馬爾科維奇(ȘmilMarcovici)等人。他們先後被關押在吉拉瓦、多夫塔納、克拉約瓦監獄和特爾古日烏集中營。在1944年“八·二三”武裝起義期間,德勒奇吉和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建立了密切的政治關係,成為黨內“監獄派”的骨幹成員。

解放後:

全國解放後,他進入政法系統任職,參加了審判和懲辦戰犯的工作。1945年4月作為國家公訴人,在人民法院對羅馬尼亞國家的敵人、法西斯分子、叛徒、內奸、賣國賊提起指控和公訴。1948——1954年參與了羅共的一系列“內部肅清”。
亞·德勒奇吉亞·德勒奇吉

1945年10月在羅馬尼亞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1946——1968年先後當選為胡內多阿拉州和巴克烏州的大國民議會代表。1948年2月在羅馬尼亞共產黨和羅馬尼亞社會民主黨兩黨聯合代表大會(羅共“六大”)上當選為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委員,同年任內務部副部長併兼管全國公安工作。1949年12月28日——1950年1月26日任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大國民議會主席。1950年12月30日被授予少將軍銜。
1952年5月28日——1952年9月20日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內務部長。1952年9月20日——1957年3月19日任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長。1952年10月2日晉升為中將。1954年4月當選為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54年8月20日——1957年3月19日任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1955年8月20日晉升為上將。1955年12月羅共七大和1960年6月羅共八大當選為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政治局委員。
1957年3月19日——1965年7月27日再次任內務部長,1961年3月21日——1965年3月17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副主席。1965年3月18日——7月24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1965年7月在羅馬尼亞共產黨第九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羅共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常設主席團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1967年12月9日——1968年5月25日再任部長會議副主席。1968年11月被解除黨內外一切職務。

內部肅清:

當時在蘇聯的影響下,東歐各國掀起了大規模的“清洗”浪潮。在1948——1954年喬治烏—德治發動的“內部肅清”中,德勒奇吉及其領導的國家安全部門一直扮演著關鍵角色。他是“大清洗”的主要組織者和執行者,先後參與了對“帕特勒什卡努—科夫里集團案件”、“瓦西列·盧卡案件”等重大案件的偵訊和審理。
Alexandru DraghiciAlexandru Draghici

這場“內部肅清”最早始自1946年夏,曾在1940——1944年任羅共中央總書記的“國內派”領袖斯特凡·福里什被處決。其後,1948年4月,工人黨中央全會決議以“放棄對剝削者進行階級鬥爭並主張同剝削階級進行合作”,經濟上鼓吹資產階級的自由貿易政策為由,將建黨元老、“國內派”領導人盧克雷奇烏·帕特勒什卡努和約瑟夫·科夫里撤職並逮捕,1954年4月被判處死刑。1952年,被視為蘇聯代言人的“莫斯科局”三駕馬車:瓦西列·盧卡(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安娜·波克爾(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副總理兼外交部長)和特奧哈里·喬治斯庫(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內務部長)被撤職。1952年5月,盧卡被捕,波克爾和喬治斯庫則由於莫斯科的干涉,在莫洛托夫、貝利亞的庇護下免遭逮捕和處決的命運。1954年10月,盧卡被審判並判處死刑,後被減為無期徒刑,死在監獄。波克爾和喬治斯庫保住了性命,但是都從公眾的視野中消失了。
同時,“大清洗”急速擴大化,1948——1950年,合併後的羅馬尼亞工人黨對黨員進行普遍審查,將20多萬人清洗出黨,幾乎占了當時黨員(56萬多人)的一半,雖然純潔了黨員隊伍、強化了黨的戰鬥力,但也造成了大量的冤假錯案。羅馬尼亞是這個地區的唯一一個清洗是由史達林發起,但又不是直接服務於蘇聯的利益的國家。喬治烏—德治利用清洗消滅了所有權力的競爭對手。德勒奇吉也因在“內部肅清”前後的表現深得喬治烏—德治的信任和倚重,進入權力的核心圈子。
在“史達林主義”的路線下,整個“大清洗”中有約100多萬人被監禁。隨著大清洗的結束,基於政治穩定的需要,特別是1956年“匈牙利事件”的影響,喬治烏—德治在1955——1964年間頒布了一系列法令,使大多數政治犯獲得赦免。德勒奇吉則強化對內務安全系統的掌握,排除了蘇聯顧問的控制和干擾。但與此同時,德勒奇吉在“內部肅清”中涉入過深以及他掌控的國家安全部門權力過大,使得喬治烏—德治對他也心存疑慮和警覺,因此在接班人的選擇上轉而更多的傾向了尼古拉·齊奧塞斯庫。

共和國之盾:

德勒奇吉長期領導內務部和國家安全部,任內大力充實公安機關、情報系統和內務部隊,加強國家安全力量。1958年組建的羅馬尼亞國家安全部隊有軍官5633人、士官4108人、文職人員1416人、士兵約46028人,總兵力約57185人,成為捍衛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忠誠衛士和精銳武裝力量。國家安全機構的規模和勢力急劇膨脹,他也成為羅馬尼亞黨和國家最高領導層中炙手可熱的實權派人物,布加勒斯特的“灰衣主教”。

問鼎和失勢:

1965年3月,喬治烏—德治病逝,圍繞接班的權力鬥爭隨即展開。作為喬治烏—德治生前最親密的政治助手之一和國家安全部門的首腦,德勒奇吉成為問鼎第一書記寶座的有力競爭者。在中央政治局內,權力競爭集中在尼古拉·齊奧塞斯庫、亞歷山德魯·德勒奇吉和格奧爾基·阿波斯托爾三人之間進行。經過一番激烈的角逐,齊奧塞斯庫憑藉揚·格奧爾基·毛雷爾埃米爾·波德納拉希等元老的鼎力支持最終勝出。 
布加勒斯特的“灰衣主教”布加勒斯特的“灰衣主教”
 
齊奧塞斯庫上台之初,曾和德勒奇吉、阿波斯托爾斯托伊卡等人建立了良好的關係,藉以鞏固地位,加強權力和提高威信。然後逐漸開始對曾和他爭奪權力或反對他上台的領導人進行整肅。1965年7月,齊奧塞斯庫在羅共九大上強調集體領導和集體工作的原則,並通過黨章規定“一個黨員在黨或國家機關里只能擔任一項需要經常工作的行政職務”,藉此機會解除了兩名中央執委的職務。其中,德勒奇吉的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和內務部長職務被解除。
1968年4月,齊奧塞斯庫在羅共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提出重新審視黨在過去所犯的錯誤,糾正一系列冤假錯案,為40年代後期至50年代中期被清洗的前黨政幹部恢復名譽。6月25日羅共中央全會的結論認為:“當時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格奧爾基·喬治烏一德治違反黨紀,對調查過程進行干預……施加了消極的影響。”羅共中央對福里什、帕特勒什卡努、盧卡等人予以平反。
全會指責德勒奇吉“濫用職權”、是“罪惡行為的組織者和執行者”,1968年11月14日被解除了黨內外一切職務。1969年任布夫特亞國際會計準則機構(IASBuftea)主任,1972年退休。1978年,亞歷山德魯·德勒奇吉獲得平反。

客死異鄉:

1989年12月羅馬尼亞政局發生劇變後,羅新政府針對德勒奇吉“過去所犯的罪行”重新展開刑事調查並提起公訴。1991年,德勒奇吉舉家逃離羅馬尼亞,流亡匈牙利。1992年羅馬尼亞政府提出引渡要求,但遭到匈牙利當局的拒絕(德勒奇吉曾在1956年反對將流亡的匈牙利改革派”領袖,前總理伊姆雷·納吉引渡回國)。1993年他因一項暗殺罪名的指控再次被起訴並受到缺席審判。1993年12月12日亞歷山德魯·德勒奇吉病逝於布達佩斯,享年81歲。如今,他的畫像被掛在羅馬尼亞國會眾議院的榮譽牆上,與羅馬尼亞歷屆議會議長的畫像一起,作為歷史連續性的標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