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總論

刑法總論

《刑法總論》教材在借鑑和吸收國內眾多的刑法學教材編寫的有益經驗基礎上,在結構體系、思想內容、編寫風格方面都有所創新,力求精解原理、聯繫實際、關注前沿,使讀者對刑法的基本理念、基本理論和基本制度有比較全面、準確的了解和掌握。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刑法總論

書 名: 刑法總論

作 者:陳子平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3月

ISBN: 9787300103648

開本: 16開

定價: 75.00 元

編輯推薦

刑法學是教育部法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確立的核心課程之一。

教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強調基礎性。本教材以本科生為主要適用對象,因此注重基礎知識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以此幫助讀者更好地把握刑法學各種理論的內在聯繫和邏輯關係,從而達到融會貫通、真正理解和掌握刑法學理論體系的目的。

二是突出時代性。本書一方面力圖吸納刑法理論的最新發展成果,另一方面也力圖反映刑事法制的最新進展,力求使讀者能夠立足前沿,把握最新立法、司法和學術動態,從而更好地為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服務。

三是重視實踐性。刑法學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而本教材注重理論聯繫實際,旨在使學生通過學習,不僅可以準確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刑法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而且善於運用刑法理論解決實踐中的問題,進而提高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是兼顧學術性。本教材不限於對現有刑法規範的詮釋,也不限於對現有刑法理論的介紹,對刑法理論中的一些重點、難點以及爭議性較大的問題進行了有理有據的分析和研判,進而提出了一些新見解,使得本教材思想更為豐富、內容更為廣泛、觀點也較為新穎,融知識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作者簡介

陳曉明,安徽人,畢業於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現為廈門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理事,福建省法學會刑法專業委員會主任。曾獨著、合著或主編《修復性司法的理論與實踐》、《理論刑法學專論》、《刑法總論》、《刑法分論》、《外國刑法專論》和《刑法案例精解(上)》等學術著作多部,並在《法學研究》、《政法論壇》、《中外法學》、《法學》、《法令月刊》(台灣)、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ffender Therapy and Comparative Criminology(SSCI)、Policing and Society 和Journal for Juvenile Justice and Detention Services 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篇 緒論

第一章 刑法概說

第一節 刑法的本質和分類

第二節 刑法的目的與機能

第三節 刑法的創製

第四節 刑法體系、規範和解釋

第二章 刑法學派

第一節 啟蒙主義的刑法思想

第二節 刑事古典學派

第三節 刑事實證學派

第三章 刑法基本原則

第一節 刑法基本原則概述

第二節 罪刑法定原則

第三節 罪行均衡原則

第四節 刑法平等原則

第四章 刑法的效力

第一節 刑法的空間效力

第二節 刑法的時間效力

第二篇 犯罪論

第五章 犯罪概說

第一節 犯罪的概念

第二節 犯罪的分類

第六章犯罪構成概說

第一節 犯罪構成理論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 犯罪構成概述

第三節 犯罪構成要件

第四節 犯罪構成的意義

第七章 犯罪構成客體要件

第一節 犯罪構成客體要件概述

第二節 犯罪客體的種類

第八章 犯罪構成客觀要件

第九章 犯罪構成主體要件

第十章 犯罪構成主觀要件

第十一章 正當化事由

第十二章故意犯罪停止形態

第十三章 共同犯罪

第十四章 罪數形態

第三篇 刑事責任論

第十五章 刑事責任

第十六章 刑罰概說

第十七章 刑罰的裁量

第十八章 刑罰的執行

第十九章 刑罰的消滅

作 者:趙秉志主編

出 版 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8-1

字 數: 637000

版 次: 1

頁 數: 577

印刷時間: 2007-8-1

開 本:

印 次: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300082400

內容簡介

本書是“現代刑事法學系列教材”之一。

本書共分三編,二十二章。主要介紹了刑法概述,刑法的基本原則,刑法立法,刑法解釋,犯罪概念與犯罪構成,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觀方面,犯罪客體,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共同犯罪,正當行為,刑事責任,刑罰概述,刑罰的體系和種類,刑罰裁量,刑罰裁量制度,刑罰執行制度,刑罰消滅制度等內容。

作者簡介

趙秉志,新中國首屆刑法學博士(1988),美國杜克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1990—1991)。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院長暨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暨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國際刑法學協會中國分會常務副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法學組成員、最高人民法院特邀諮詢員、最高人民檢察院研究室顧問等。曾任國家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1999—2005)。曾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刑法修改小組成員全程參加中國刑法典的修訂研擬工作(1988—1997)。曾被國家授予“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1991);被中國法學會評定為首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1995);被國家人事部評選為首批跨世紀中青年學術帶頭人而納入“百千萬人才工程”(1997);被教育部評選納入“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1999)。曾出版個人專著和文集15部;主編專業著作百餘部,刑法學教材10餘部;在國內外報刊上發表論文500餘篇;主持中外科研項目近40項;論著和個人曾30餘次獲獎。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刑法、中國區際刑法、國際刑法。

目錄

上編 緒論

第一章 刑法學概述

第一節 刑法學的界定

第二節 刑法學的研究對象

第三節 刑法學的體系

第四節 刑法學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節 刑法學的研究方法

第六節 新中國刑法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第二章 刑法概述

第一節 刑法的概念和性質

第二節 刑法的目的和根據

第三節 刑法的機能和任務

第四節 刑法的類別和體系

第三章 刑法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 刑法基本原則的界定和意義

第二節 罪刑法定原則

第三節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

第四節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第五節 刑法的其他基本原則

第四章 刑法立法

第一節 刑法立法概說

第二節 刑法立法的原則

第三節 刑法立法的模式

第四節 新中國刑法的創製與發展

第五章 刑法解釋

第一節 刑法解釋概述

第二節 刑法解釋的理論與原則

第三節刑法解釋方法

第六章 刑法的效力

第一節 刑法的時間效力

第二節 刑法的空間效力

第三節 刑法效力的限制

中編 犯罪論

第七章 犯罪概念與犯罪構成

第一節 犯罪的概念

第二節 犯罪構成

第八章 犯罪主體

第一節 犯罪主體概述

第二節 刑事責任能力

第三節 與刑事責任能力有關的因素

第四節 犯罪主體的特殊身份

第五節 單位犯罪

第九章 犯罪主觀方面

第一節 犯罪主觀方面概述

第二節 犯罪故意

第三節 犯罪過失

第四節 無罪過事

第五節 犯罪目的和犯罪動機

第六節 認識錯誤

第十章 犯罪客觀方面

第一節 犯罪客觀方面概述

第二節危害行為

第三節 危害結果

第四節 刑法上因果關係

第十一章 犯罪客體

第一節 犯罪客體及其種類

第二節 犯罪對象

第十二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

第一節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概述

第二節犯罪既遂形態

第三節 犯罪預備形態

第四節 犯罪未遂形態

第五節 犯罪中止形態

第十三章 共同犯罪

第一節 共同犯罪概述

第二節 共同犯罪的形式

第三節 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責任

第十四章 一罪與數罪

第一節 一罪與數罪的區分

第二節 實質的一罪

第三節 法定的一罪

第四節 處斷的一罪

第十五章 正當行為

第一節 正當行為概述

第二節 正當防衛

第三節 緊急避險

第四節 其他正當行為

下編 刑事責任與刑罰論

第十六章 刑事責任

第一節 刑事責任的概念

第二節 刑事責任的根據

第三節 刑事責任的過程

第十七章 刑罰概述

第一節 刑罰的概念

第二節 刑罰的目的

第三節 刑罰的功能

第十八章 刑罰的體系和種類

第一節 刑罰的體系和種類概述

第二節 主刑

第三節 附加刑

第四節非刑罰處理方法

第十九章 刑罰裁量

第一節 刑罰裁量概述

第二節 刑罰裁量的原則

第三節 刑罰裁量的情節

第二十章 刑罰裁量制度

第一節 累犯

第二節 自首

第三節 立功

第四節 數罪併罰

第五節 緩刑

第二十一章 刑罰執行制度

第一節 減刑

第二節 假釋

第二十二章 刑罰消滅制度

第一節 刑罰消滅概述

第二節 時效

第三節 赦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