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
大廚利用各種奇異工具,通過物理或者化學的變化,把食材的味道、口感、質地、樣貌完全打散,再重新“組合”成一道新菜。比如,把固體的食材變成液體甚至氣體食用,或使一種食材的味道和外表酷似另一種食材。如:泡沫狀的馬鈴薯,用蔬菜製作的魚子醬等。但頂級分子食物製作起來就如同做科學實驗一樣複雜,難度極高,因此價格極高。分子美食之父
艾維·提斯博士(1955年6月5日-)現任法國國家食品及農業局高級研究員;他是一名分子美食物理學家,有“分子美食之父”、“分子美食精神之父”之稱。兩極分化
頂級“分子食物”製作起來就如同做科學實驗一樣複雜,難度極高,因此價格堪比鑽石,就算有錢也未必能夠如願享用。第一位“烹”制出“分子食物”的是西班牙大廚法瑞·阿迪拉,他最拿手的就是將蜜瓜做出魚子醬的形狀和口感。雖然阿迪拉只是一家距巴塞隆納約兩小時車程的小餐廳El Bulli的主廚,但慕名而來的食客眾多,每年的訂座數量高達50萬。由於餐廳只在每年4月至9月間營業,且只提供晚餐,加上店內只有20張餐桌,每年只能招待8000名顧客,所以有人苦笑說,想到El Bulli吃晚餐,可能要等上50年! 不過,“分子食物”並不都是那么高不可攀,中國很早就有自己的“分子食物”了,而且幾乎人人都吃過,那就是棉花糖。這個我們從小喜愛,並且司空見慣的食物若仔細追究起來,分子美食的專家們也許會這樣解釋:“蔗糖晶體的分子原本有著非常整齊的排列方式,一旦進入棉花糖製作機,機器中心溫度很高的加熱腔釋放出來的熱量會打破晶體的排列,從而使晶體變成糖漿。而加熱腔中有一些比顆粒蔗糖尺寸還小的孔,當糖在加熱腔中高速鏇轉的時候,離心力將糖漿從小孔中噴射到周圍。由於液態物質遇冷凝固的速度和它的體積有關,體積越小凝固越快。因此從小孔中噴射出來的糖漿就凝固成糖絲,不會黏連在一起。”這樣說來,棉花糖確實算得上是“改變食材分子結構,再重新組合”的食品。食物評價
“分子食物”被人們稱為“未來食物”,它使廚師們擁有了廣闊的創造空間和“化腐朽為神奇”的無限可能。而對於食客來說,“分子食物”誘發了一場“感官革命”,它讓人們幾個感官並用,每一口咬下去都充滿了驚奇和疑問。英國分子名廚赫斯頓·布魯曼索說,分子廚藝的各種先進技術,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烹調的可能性,讓人們從日復一日簡單的食物中解脫出來,最重要的是,有些時候它可以滿足我們心靈的需要,“這個技術終將回歸人們的內心,喚醒那些美好的味覺記憶。”同時,一些科學家認為,“人造”食物很有可能解決某些地方食物短缺的問題。美國康奈爾大學食品科學教授卡門·莫拉魯稱:“分子美食科學能讓我們從分子的角度製造出無限多的食物,不再受地理、氣候、產量等因素的局限。”法國化學家塞斯相信,“人造”食物還能改善農村地區的貧窮狀況,因為農民們可以通過“把他們的蔬菜分解”來提高收益率。
雖然對“分子食物”的讚揚之聲不斷,但也有不少人對其安全性提出了質疑。有批評人士擔心,改變了分子結構的食物可能對人體有害。也有人說這是在“糟蹋食物”,只追求口感而忽略營養。塞斯也不得不承認,很多人還無法接受全部由分子材料合成的“人造”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