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鼻魨

凹鼻魨

凹鼻魨(學名:Chelonodon patoca),俗名沖繩河魨、氣規、規仔,為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科的一種。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凹鼻魨
拉丁學名Chelonodonpatoca二名法Chelonodonpatoca
凹鼻魨凹鼻魨
界動物界門脊椎動物門綱輻鰭魚綱目魨形目科四齒魨科屬凹鼻魨屬命名者Hamilton年代1822
分布
本魚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東非、南非馬爾地夫波斯灣、印度、孟加拉緬甸、泰國、菲律賓、中國、台灣、日本、越南、馬來西亞、印尼、紐幾內亞澳洲等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Ganges海峽

深度

水深20-200米。

形態特徵

本魚體呈圓筒形,被覆由鱗片特化的細棘;口小。魚體黃棕色,散布許多白色圓斑,特徵是腹部上方具鮮黃色區塊。尾鰭截形,背鰭軟條9-11枚;臀鰭軟條8-10枚,體長可達33厘米。魚體黃棕色,散布許多白色圓斑,特徵是腹部上方具鮮黃色區塊。尾鰭截形。
體亞圓筒形,稍側扁,體前部粗圓,向後漸細,尾柄長圓錐狀。鼻區不被皮膜蓋住,但具皮膜突起或呈葉狀。體腹側下緣有一弱的縱行皮褶。體背棘部小棘弱,自眼間隔延伸至背鰭基底前方;腹面小棘強,分布於眼下方至肛門前方。
背鰭近似鐮刀形,位於體後部,具軟條9-10;臀鰭與其同形,具軟條8;無腹鰭;胸鰭寬短,近呈方形,後緣稍圓;尾鰭寬大,呈圓弧形。體背部及體側上半部為黃褐色,體側下半部為黃色,腹面乳白色;背側及體側散布許多澹色橢圓形斑;眼眶間隔具黑色橫帶。各鰭灰黃色,但尾鰭後半部灰黑色。[1]

生態

本魚常在河口、紅樹林區活動,屬於廣鹽性魚類。遊動緩慢,受驚嚇會吸入大量的空氣或水,將魚體漲大成圓球狀,以嚇退掠食者。肉食性,以小型底棲動物為食。

生長環境

最大體長:33公分棲息深度:20-200公尺
棲息環境:深海、砂泥底、河口、澹水、近海沿岸、瀉湖。
棲所生態:
暖溫水近海底層中小型魚類,有時可發現於河口域、汽水域、瀉湖,甚至河川下游等潮水可到達的水域。主要以軟體動物、甲殼類、棘皮動物及魚類等為食。[1]
常在河口、紅樹林區活動,屬廣鹽性魚類。遊動緩慢,受驚嚇會泵入大量的空氣或水,將魚體漲大成圓球狀,以嚇退掠食者。肉食性,以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為主。[2]飼養:
適合水溫:25攝氏度(夏季:+1~2℃・冬季:-1~2℃)
適用比重:請使用1.022左右的海水調適。[3]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南岸,東至印尼、菲律賓,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中過分布
台灣四周海域均見。[1]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Ganges海峽。台灣南部及西部海域。[2]

經濟利用

可食用,但是精巢和內臟有河豚毒素,處理時需小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