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齋學派

此派之學,以程、朱為宗,以誠為本,注重躬行實踐。 “謂學以希天,天德誠而無妄,一仁之流行也。 《乾》畫一,實則誠,心與事皆誠,內外一於誠也。

概述

〖凝齋學派〗創始人楊名時(1661一1737)。名時,字賓實,號凝齋,清江陰(今屬江蘇)人。此學派因其號而名。名時出李光地門下,並對李服膺終身。他有從弟名寧承其家學。名時弟子有夏宗瀾、王文震、靖道謨等。其交遊者有方苞、黃叔琳、冉覲祖、朱軾、徐用錫、秦蕙田、蔡德晉莊亨陽官獻瑤徐恪等。此派之學,以程、朱為宗,以誠為本,注重躬行實踐。名時督順天學政時,教諸生以立志居敬、致知力行,不專文詞。他在任禮部尚書兼國於監祭酒時,亦以誠教諸生。“謂學以希天,天德誠而無妄,一仁之流行也。故必純於仁,斯謂之誠。其功則在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以涵義,義以敬行。其要必自□然為己,遁世不見知而無悶,此天德之藏於密而聖學之所以成始而成終也。有聖學斯有王道,乾元始,萬物利,天下相忘於不言,故論聖德以無名為至論,從政以不貪為美。與諸生講論經義至多,大指不出乎此”(徐世昌《清儒學案》)。他還結合《周易》,對誠敬之旨加以發揮,謂:“《乾》二爻言闊邪存誠,在三爻則言忠信以進德。是心之誠也。《乾》二爻言言信行謹,在三爻則言修辭立誠以居業。是事之誠也。《乾》畫一,實則誠,心與事皆誠,內外一於誠也。—君子之自強不息於誠以體《乾》,盡此矣”。“《坤》畫一,虛則生敬,敬以涵義,義以敬行,敬義夾持而德不孤,則全乎天德之誠,而與《乾》同其大矣。人本天而親地,故體《坤》斯有以合天。乾坤本渾然合體,君子之下學而上達,豈有天人之間哉?學者希聖以希天,其階於是乎?”(《經書言學指要》)他認為“‘敬義立而德不孤’一句盡傳心之要”,“凡《四書》所言,總不出敬義二者”,“乾聖百王有一致而同歸者,濂溪周子申其指曰誠無為,幾善惡,君子乾乾,不息於誠。然必懲忿窒欲、遷善改過而後至。蓋敬所以存誠,而懲忿窒欲,遷善改過則謹幾而從事於義之功也。先儒因是有存養、省察、克治之說,存養屬敬,省克屬義,初無二指也”(同上)。對於格物、窮理的傳統命題,該派認為,格物,乃格身心之物,謂“今人錯認格物二字,以博物為格物,不知格物是明善擇善工夫,非博物之謂也”。而窮理之理即指性,故窮理即盡性之始,“若泛然格去,欲為觀象極數之學,非知窮理之要者”。認為“性合內外”,“內外相為體用而不可相無”,但又提出“不可因此遂謂窮理之功既當求之性情,又當求之事物,認作內外並重,兩路用功,終致分馳散漫而無歸宿”。該派既批評漢唐儒者“多以訪詁名物為學,滯於外而忘其內”,又批評佛氏“以明心見性為事,又專於內而遺其外”。認為於夏“博學而寫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的說法“言致知之事最善”。此學派代表著作主要有揚名時《易經札記》、《四書札記》、《詩經札記》、《經書言學指要》、《太學講義》、《學庸講義》、《程功錄》,揚名寧《碎錄》,夏宗瀾《易義記講》、《詩義隨記》,靖道謨《過庭編》、《雲南貴州兩省通志》、《黃州府志》等。唐鑒評此派創始人揚名時曰:“先生從李文貞問學,而□然為己,則其自得者也,不盡出於師授。平時省察縝密,推勘精嚴,札記、講義譜篇,往往能補師之所未及。讀其書,想見踐履之篤實、操持之堅苦,以視夫講學家之籠統陵駕居之不疑者,相去遠矣。”(《清學案小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