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一直活在春秋戰國 1

其實我們一直活在春秋戰國 1

[1]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東周在戰國後期(前256年)被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代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裡面。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盪,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后期至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內容簡介

當你“常回家看看”時,你不自覺踐行著儒家的“孝”;

當你翻閱養生小百科時,你不會知道它來源於“道”;

當你被捲入激烈商戰時,這些招式孫臏早已拆過……

春秋、戰國,你以為那個時代很遠,其實,它很近……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這段被後人稱之為春秋戰國的550年間,那些空前絕後的偉大人物和傳世經典井噴似的湧現:

孔子述《論語》、孟子寫《孟子》、老子寫《道德經》、墨子寫《墨子》、孫子寫《孫子兵法》、鬼谷子寫《鬼谷子》、韓非寫《韓非子》……

百家爭鳴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基石,四書五經鑄造了後世中國人的價值觀,春秋五霸開創了謀略計策的典範,戰國七雄構建了現今中國版圖的框架。

如今2000多年過去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一直沒有走出過那個時代聖人先賢們的思想邊界,我們今天的生活習慣也與春秋戰國絲絲相扣:見麵點頭打招呼,是周禮作揖的簡化;端午節吃的粽子,戰國的時候就已經包好;指導今日中國農耕安排的農曆節氣,同樣始於春秋戰國;甚至我們的姓氏,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也來自於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

這是一本樸實而直白的書。

用大白話講述歷史的讀物,最容易夾帶作者的“私貨”,而且“私貨”越是煽情越是有文采,就越能破壞歷史的真相。然而這本書不是,它像是一本樸素的紀錄片,只是直白地講述當時發生了什麼,一段一段地將影像放出來,只在必要的地方做一點註解,然後少少地給一些客觀的總結。春秋戰國的歷史本身已那么精彩紛呈,春秋戰國的人物本身已那么有稜有角,無需加以任何修飾,就好像最上品的菜餚,從來不需要味素。

翻開本書,查看中國人思維方式的源頭,時不時茅塞頓開,時不時眼前一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