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莊鎮

公莊鎮

公莊鎮位於博羅縣東北部,東與河源市,北與龍門縣相接,總面積 299.5 平方公里,有山地 24 萬多畝,耕地 51202 畝,轄 20 個村委會, 2 個居委會,總人口約 5 萬人。

基本信息

簡介

公莊全境屬半山區,四面環山,中間是一塊50多平方公里的平地。公莊河自北向南貫穿全境,全境氣候溫和,年均氣溫21.5℃,年均降雨量2000毫米,無霜期高達340天。有耕地53459畝,其中水田41106畝。山地面積20多萬畝,林木覆蓋面積10多萬畝。農產水稻、花生、甘蔗、豆類等;土產茶葉、木耳、蜂蜜等;水果有柑桔、黃皮、荔枝、龍眼、枇杷、大蕉、柚等,是全縣較大的水果生產基地;野生動物有山牛、山鹿、穿山甲、山羊和野豬等。

名字由來

相傳明永樂年間(約1424年),莫屋由爺孫倆,爺撈魚蝦交其孫赴顯村出售,買者問從何來?孫以為問魚蝦從何來,答曰:我公裝來(爺爺撈來)。因“裝”、“莊”諧音,故名公莊。

資源

礦產資源有金、銀、銅、鐵、錫、磁鐵、石灰石、粘土等,初步探明金屬礦產儲藏量達2900多萬噸;石灰石蘊藏量達6000多萬噸,是全縣唯一的石灰石產地,石灰生產歷史悠久。水力資源豐富,地表水和地下水相當充沛,公莊河自北向南由鎮中心開闊地帶貫穿而過,年均流量達每秒13立方米,水質優良。築有水東陂等5宗中、小型水庫,總庫容量達8千萬立方米。

水電

公莊供電、供水充足。建有中、小型水力發電站6座,總裝機容量2775千瓦。鎮內建有11萬伏和22萬伏輸變電站兩座,工業用電線路為雙回輸電線路,能夠保證生產、生活用電。有日供水量達3萬噸的自來水廠一間,能滿足我鎮工業生產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

硬體

公莊郵政儲蓄、郵政快件、特快專遞等郵政服務一應俱全,方便快捷。通訊建設達國際先進水平,開通DDN、LAN、ADSL,程控式電話機容量達2萬門,互連網服務進入千家萬戶。鎮內有多家移動通訊服務網點,行動電話信號穩定。

旅遊

公莊山水秀麗,物阜景勝,有良好的生活環境和豐富的旅遊資源。鎮內有大小水庫5座,有省級生態旅遊公園一個,古村落、古文化遺蹟眾多,文化底蘊深厚,特別是客家文化源遠流長,特色飲食享譽全市。鎮內建設有賓館、酒店、中心市場、購物中心等,非常適合休閒度假。

交通

公莊鎮交通便利。縣道218線、楊平路、金龍大道以及正在動工和計畫動工的廣河、粵湘、澳龍等三條高速公路縱橫穿過,構成鎮內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能源充足,通訊便捷。鎮內公路幹線路均為柏油或水泥路面,超一級的水泥公路金龍大道(小金至龍門)貫穿鎮區腹地16km,與國道連線,距深圳市120km,廣州135km。

文化教育

公莊鎮委鎮政府非常重視教育。截至2008年底,公莊鎮有公辦中學兩間:公莊鎮第一中學和博羅縣三鄉中學(完中),公辦國小8間,教學點4個,公辦幼稚園1所,民辦幼稚園+國小一所。2008年,公莊鎮投入2000多萬元創建廣東省教育強鎮,完善了學校軟硬體建設,營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並於2008年12月17日通過省創強專家組驗收,成為博羅縣第一個教育強鎮。

飲食特色

公莊鎮是博羅縣農業大鎮,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生長在此地的蔬菜瓜果十分天然甜美,是百分百的綠色食品。勤勞聰明的公莊人善於利用當地食材,製作出公莊最出名的特產:甜豆角。
甜豆角以鮮豆角為原料,採用傳統工藝,經曬乾、脫青、脫鹽、配料等多道工序醃製而成。特點:色澤金黃、肉質爽脆、酸甜可口。產品遠銷澳、港地區。
其它出產如臘肉、絲苗米、純正花生油、柑桔、荔枝、龍眼等農產品也遠近馳名。
官山大桔生長在風光旖旎、山清水秀的廣東省生態示範村——官山村。該村遠離城市的喧囂,遠離工業污染,勝似世處桃源。這裡出產的大桔清甜多汁,皮薄易剝,堪稱“桔中之王”,是居家品嘗和饋贈親友的的佳品。
三黃雞公莊鎮出產。因其羽黃、咀黃、腳黃而名。特點:粗食粗養、抗病能力強;肉質肥厚,皮脆嫩滑,尾油足而不膩,骨酥軟而甘香,為宴客佳肴。
公莊菜的美味遠近聞名。“不會吃辣的人不叫公莊人”,流傳在公莊有這樣一句話。公莊菜的特點可以概括為辣,鮮,鹹,香,足。此辣非四川湖南等地區的麻辣、酸辣,而是獨特的鮮辣口感。公莊菜喜用新鮮辣椒作作料,主食材都是本土水靈靈的蔬菜或者家養的粗糧餵大的肉質細嫩爽滑的家禽、家畜,甚至是大山里野生的山雞、山豬,野山塘里捕的鮮魚蝦等,又善用調料,火候掌握極為老到,所作菜餚無不鮮香味美,公莊人厚道好客,滿滿一盤分量十足,恰到好處的火候讓盤中食物色澤誘人,讓人食指大動,嘗一口後欲罷不能,連呼過癮,吃飽了仍回味無窮,念念不忘。

經濟狀況

概況

全鎮地區生產總值(GDP):2005年4744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13181萬元,第二產業21101萬元,第三產業13158萬元;2006年53575萬元,其中第一產業13377萬元,第二產業24956萬元,第三產業15242元;2007年6300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15221萬元,第二產業31360萬元,第三產業16419萬元。

農業

公莊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小麥、甘蔗、花生、水果等經濟作物。2005年,全鎮農業總產值21412萬元,農業增加值-3928萬元,農村集體經濟年純收入39.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28元。2006年,全鎮農業總產值22086萬元,農業增加值674萬元,農村集體經濟年純收入73.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99元。2007年,全鎮農業總產值25224萬元,農業增加值3098萬元,農村集體經濟年純收入667.7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05元。
2005~2007年,鎮委、鎮政府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推動農業生產向專業化、規模化和產業化方向發展,引導農戶儘快走上富裕道路。通過做大做強現有農業企業,扶持發展一批本地農業龍頭企業。同時加強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的管理,提高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的規模和管理水平。2007年,協助官山村和維新村創立“官山柑桔協會”和“維新荔枝、龍眼協會”,為農民提供水果種植、管理、貯藏、加工、運輸、銷售等方面的技術與信息。協助有條件的村向省申報“一鄉一品”項目,提高農產品知名度和生產效益。引進農業龍頭企業,促進養殖業快速發展。2007年,引進粵東最大的鬍鬚雞育種基地、總投資2000萬元的惠州市榮耀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帶動周邊民眾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與市場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增加農民收入。加大農民培訓力度,提高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平均每年培訓農民600人次,培養農業專業戶100戶。
2005年,全鎮工業總產值80960萬元,工業增加值11747萬元。2006年,全鎮工業總產值97029萬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8356萬元,占29﹪;工業增加值8750萬元。2007年,全鎮工業總產值137267萬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2294萬元,占40.9﹪;工業增加值27074萬元;同時全鎮工業經濟的發展帶動用電量大幅攀升,全年全鎮用電量達2.3億度,同比增長92﹪。

第三產業

以交通運輸業、飲食服務業、批發零售業為主。2005~2007年,鎮委、鎮政府大力引進星級賓館、酒店,大型房地產項目。到2007年底,已與一些投資商簽訂了投資意向書,其中較大房地產項目富莊花園已動工建設;全鎮有運輸車輛300多輛,成立有公莊鎮運輸協會。全鎮第三產業總產值:2005年21691萬元,同比增長43﹪,占全鎮地區生產總值(GDP)32﹪;2006年15241萬元,同比降低30﹪,占全鎮地區生產總值(GDP)28.48﹪;2007年16418萬元,同比增長8﹪,占全鎮地區生產總值(GDP)26.06﹪。

鄉村

藍坪
明末清初年間,曾、葉、張等姓氏兄弟從興寧遷入定居後,當時靠種植藍(染布原料,草木科)為生,人們以藍而稱當地為藍坪。
鵲樓
原名亞鵲藪。明朝中期,葉氏兄弟從公莊下埔村遷入定居,因當地遍長木棉樹,喜鵲(當地人稱亞鵲)喜歡在木棉樹上作巢,人們便以常見的亞鵲巢為村名,稱亞鵲藪。1955年冬成立高級農業合作社時,人們認為此名不雅而改村名為鵲樓。
黃陂
原名黃陂圍。元朝初期高氏兄弟從興寧黃陂遷入定居,故而得名。
大陂
明朝中期,賴氏兄弟從五華遷入定居,因當地水源充足,旱澇保收,是大坑口水源的頭陂,故當地人取地名為大陂。
維新
原有維有墩和出頭瀝。土改時,黃陂、維有墩、出頭瀝合併設為維新鄉府。1965年維有墩和出頭瀝合併為一個大隊時,幹部民眾認為按原鄉府名稱為維新。
橫嶺
清朝期間,興寧、五華人遷入定居,由於所居住的小山坡位於公莊南面,故稱南嶺,又由於小山坡東西走向,故又稱之為橫嶺。
南梅
原名南坑。清朝乾隆年間鄒、葉、賴、張等姓氏兄弟分別從興寧、五華、和平等地先後遷入定居。因居住地是條坐北向南的長山坑,故取地名為南坑。後與楊梅水等村合併鄉時改稱南梅。
梅州圍
明朝中葉,梅州市梅江區、梅縣區有10多種姓氏兄弟先後遷入定居,由於當時此地一片荒涼,荒草叢生,當時定居人數不足百人,為預防人畜傷害,人們聚居於四甲圳邊。因當地人姓氏較多,人稱梅花姓,因稱當地為梅州圍。
溪聯
清朝同治年間,高氏祖上從福建遷入定居,解放後公莊設區,當時溪口、三墩、墩子、焦坑等村合為一鄉,故稱為溪聯。
溪口
明朝中期,王氏兄弟從惠州遷入定居,因當地有一彎彎曲曲的小溪直流入公莊河口,故取地名為溪口。
獺子圩
明朝明神宗初年,五華人遷入此地開設鐵店,逐步成貿易集市。因該地當時地形貌似動物“獺”形而得名。
四家曾
清朝年間,五華長樂人遷入此地定居,因當時以張、蘇、曾、楊四姓為多,故取名為四家曾。
寨崗
宋朝年間江西省吉安府吉水縣人遷入此地定居。當地有一山似獅嶺,人們在山腳紮寨居住,故取名寨崗。
松園圍
清朝嘉慶年間,公莊桔子圩人遷入此地,因當地遍長松樹,故取地名為松園圍。
陂頭神
清朝期間,當地開明紳士劉老爺修建八甲陂頭和八早圳,解決了當地農業灌溉難題,人們為紀念他,在上黃屋處為他樹碑立神,後人稱之為陂頭神。
桔子圩
雅稱“小惠州”。明朝光字年間(1530年)成圩。因此圩所在地有數十畝桔樹,且有公莊河環繞而過,故當地取名“桔水圍”。每年桔子成熟季節,桔子多在此圩上市,得名“桔子圩”。明朝崇禎年間(1629年),此圩遷至河東側地,仍沿用“桔子圩”。因此地處公莊河中游,當時水深河寬,水運便利,商船往返石龍、惠州等地頻繁,頗有惠州景觀,故又稱“小惠州”。
壩子
明朝中期,有石氏、吳氏兄弟從興寧遷入定居,後黃、許、駱、陳等姓氏兄弟陸續從龍川、興寧等地遷入。為解決當時農業灌溉難問題,人們修建河壩,故取名壩子。
南溪
元朝末年,外地人遷入此地定居,因此地位於公莊南面,且有一條小溪繞村流過,故而得名。
藹崗
原名矮江。相傳原有江氏一書生,個子很矮,人稱“矮江”。因其辦事公道,村里凡有大小事情均叫“矮江”來辦,久而久之,人們便把當地稱為“矮江”。後因此地姓氏較多,為求和氣,不用“江”氏,而改為“藹崗”。
白沙崗
明朝中期,林氏兄弟從公莊下陂桔園遷入當地定居於一個小山崗上,因山崗上原住有白、沙兩姓,故稱之為“白沙崗”。
近石
清朝中期,朱氏兄弟從公莊老朱屋村遷至此地定居,因居住地石頭較多,且臨近一大石,故取地名為“近石”。
官山
明朝末年,吳氏從興寧遷入定居,古傳“沒有官山,先有吳屋”。官山來由是因此地有一高山名叫“天子嶂”,相傳山頂原有一座會出天子的墳地叫“天子墳”,當朝皇帝得知後,派出瞻天師給予毀掉。因出天子的地方附近的人較易做官,故人們稱之為“官山”。

基礎設施

公莊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新行政中心區、商住區、商貿區、文教衛區、生態旅遊區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化水平不斷提升,建有一個占地60畝集休閒、娛樂、健身於一體的文化體育廣場,一間四星級和一間三星級標準設計的賓館正在動工建設。
2006年12月,鎮委、鎮政府根據舊城市總體規劃與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現狀不相適應的狀況,重新修編城市總體規劃,2007年6月人大例會表決通過。總體規劃期限至2025年,近2006~2011年,遠2012~2025年。規劃發展定位是:建設成為惠州市中心城鎮。發展思路是:謀求經濟、社會、城市和環境協調發展,不斷擴大城鎮建設規模,力爭5年內城鎮建設區面積從現有的1.6平方公里擴大到4.6平方公里,10年內城鎮建成區面積達再擴大到8平方公里。工作目標是:完善規劃、加大投入、突出重點、把城市結構拉開,以新行政中心區為建設發展龍頭,有序地配套和促進周邊建設,積極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工作,實現城市化水平的明顯提升。新城市總體規劃以省道金龍路為軸線,獺子為中心,東至寨崗、南至桔子、西至溪聯、北至石橋頭的長帶發展模式。形成東南區無污染工業區,西區布置高品質住宅區、休閒用地結合人文景觀;北區重工業區,寺前嶺布置行政中心區、休閒及居住為主的城市空間布局;形成以行政中心為中心,四家曾、陂頭神、松園圍、橫嶺、梅州圍等村為依託的特色鮮明、優勢互補、功能完善的城鎮網路體系。
2005~2007年,全鎮投入2475.08萬元,完成村道硬底化83.25公里;投入1029萬元,完成公莊河、利山河及鎮內部分水利設施建設;投入180萬元,建成車站綜合樓和停車場;投入3000萬元,建成日供水量3萬立方米的長源自來水廠;投入130萬元,完成勞動技術培訓中心大樓主體工程;投入310萬元,建成公路養護中心大樓;投入210萬元,建成文化藝術服務中心大樓;投入300萬元,完成新敬老院大樓主體工程;投入1200萬元,完成富莊花園小區樓房主體工程;投入700萬元,完成廣場一路、二路建設;投入300萬元,完成舊城改造工程;投入400萬元,完善新規劃中心區的排污排洪工程。到2007年底,墟鎮建成區面積1.6平方公里;鎮內建有水力發電站8座、110千伏和220千伏輸變電站各1座,年供電量達5億千瓦時,發電量達700萬千瓦時;建有日供水量3萬立方米自來水廠1間,可提供充足的工業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程控電話裝機容量20000門,用戶達9000戶;有郵政所1間,可提供快速便捷的郵政傳遞服務。

領導班子

鎮委書記、人大主席陳裕聰:主持鎮委、人大全面工作。
鎮委副書記、鎮長朱易彬:主持鎮政府全面工作。
鎮委副書記:協助書記主持鎮委日常工作,配合書記、鎮長抓招商引資工作;分管黨務、黨群、組織、人事、政法、維護穩定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政協、黨校、老幹部、工會工作,聯繫水東陂林場。
分管單位:組織辦、黨校、派出所、交警工作站、信訪辦、綜治辦、司法所、政協聯絡組、工會。
鎮委委員、副鎮長朱光華:分管農林水、三防、移民、新農村建設,聯繫水東陂水庫。
分管單位:農業辦、水利所、林業站、農經中心、農技推廣站、畜牧獸醫站、農機站、長源自來水廠。
鎮委委員、紀委書記陳海明:分管紀檢、監察、黨風廉政建設、鎮機關考勤考核和電力、交通工作。
分管單位:紀委辦、考核辦、交通辦、供電所、220千伏變電站、110千伏變電站。
鎮委委員、武裝部長石元輝:分管教育、衛生(含愛國衛生)、科技、武裝(含人防)、民兵和鎮房地產開發公司工作。
分管單位:教衛辦、中心國小及屬下各學校、公莊一中、三鄉中學、英才學校、衛生院、上坪醫院、武裝部、鎮房地產開發公司。
鎮委委員劉錦輝:分管行政、計畫統計、黨務、組織、人事、老幹部和外出鄉賢工作。
分管單位:黨政辦(車隊、餐廳、統計)、組織辦、外出鄉賢辦、老幹部活動中心,聯繫老戰士聯誼會。
鎮委委員劉桂英:分管青年、婦女、兒童和計畫生育工作。
分管單位:婦聯、團委、計生辦、計生服務中心。
鎮委委員范偉雄:分管環保、第一、第三產業招商引資和統僑工作。
分管單位:第一招商辦、環保辦、統僑辦。
鎮委委員許貞棋:分管公安、消防工作;協助黃冠偉副書記分管政法工作。
分管單位:派出所、消防隊。
鎮委委員黃偉健:分管宣傳、文化、體育(含老人體協)、廣播電視,第二產業招商引資工作。
分管單位:文化服務中心、廣播電視站、郵政支局、惠州日報(公莊)發行站、第二招商辦。
副鎮長田敬東:分管財貿、民政、鎮屬水電站管理工作。
分管單位:財政所、社會事務辦、鎮屬水電站、國稅分局、地稅分局、工商銀行、工商所、農村信用社、保險公司、商業公司、供銷社、糧所、食品公司、福利院、老人康樂中心。
副鎮長劉志偉:分管第二產業、質量監督、打假打私、勞動和社會保障、經貿、安全生產、食品安全、國土、電信、移動、聯通。
分管單位:經濟發展辦(含物價、生豬協調)、安監辦、社保所、經濟發展總公司、國土所、勞動管理所、鎮域內資工業企業、電信支局、移動公司、聯通公司。
鎮人大副主席、綜治辦專職副主任駱國行:協助鎮人大主席分管人大日常工作;分管綜治、信訪、維穩工作,規劃建設和城市管理(含環境衛生)工作。
分管單位:人大辦、綜治信訪維穩中心、信訪辦、司法所、村建辦、環衛所、綠化所、城監隊、公用事業管理所、房管所。
工會主任楊國華:分管工會工作。
正科級幹部丁運良:協助鎮委委員、副鎮長朱光華分管農林水面上工作。
鎮長助理李橋如:協助鎮委委員、紀委書記陳海明分管交通工作。
副科級幹部溫國平:協助分管大項目工作。

相關解說

公莊鎮位於博羅縣東北部,東與河源市,北與龍門縣相接,總面積 299.5 平方公里,有山地 24 萬多畝,耕地 51202 畝,轄 20 個村委會, 2 個居委會,總人口約 5 萬人。公莊鎮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四季宜人,年降雨量 2000mm ,無霜期長達 340 天以上,非常適宜發展『三高』農業。目前,公莊已發展有果樹 1.6 萬畝,經濟林 20 萬多畝,蔬菜基地 7000 多畝。
公莊鎮礦產資源豐富,水資源充沛。礦產尤以鐵礦石和石灰石蘊藏量最多,分別為 2900 萬噸和 6000 多萬噸,還有大量的花崗岩和葉岩有待開發。公莊河自北至南從鎮內中間開闊地帶貫穿而過,年平均流量每秒 13 立方米,鎮內建有中型水庫 1 宗,小型水庫 3 宗,庫容量達 8000 萬立方米。公莊交通方便,能源充足,通訊便捷。鎮內公路幹線路均為柏油或水泥路面,超一級的水泥公路金龍大道(小金至龍門)貫穿鎮區腹地 16km,與國道連線,距深圳市 120km,廣州 135km。鎮內建有日供水量 10000 噸的自來水廠,建有 6 座水力發電站,總裝機容量 2775 千瓦,還有 110kv和 35kv輸變電站各一座, 220kv輸變電站正在籌建中。程控電話裝機容量達 6000 門,傳真、手提電話、無線尋呼、網際網路等先進通訊服務網點遍布全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