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簡介
北莊鎮位於山亭區東南部,地處沂蒙山區西部,北接費縣,東臨蒼山縣,南靠棗莊市中區。全鎮總面積18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15萬畝,轄23個行政村,179個自然村,總人口4.85萬人。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優越,礦產資源和各類特產極豐富,交通、通訊十分便利。棗(莊)費(縣)公路、北留公路穿境而過,境內基礎設施齊全完善,柏油公路全面貫通,程控電話村村普及,移動通訊、有線電視覆蓋全鎮。還有密雲縣北莊鎮。
自然資源
北莊鎮自然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水源豐足,是遠近聞名的“豐糧倉”。山嶺山坡寬闊,發展林果業潛力極大,山場草原面積寬廣,極宜發展畜牧養殖業。境內亞熱帶、熱帶各類樹木150餘種,有靈芝、丹參等藥材300餘種。還有花崗岩、石英石、天青石、金、銀、鐵、鋼等礦石特產資源,以務後鐵礦、外峪子、後峪黃金礦、抱樓自天青石為主,具有極大的開採價值。北莊鎮自然生態環境獨特,境內山巒疊嶂,河流縱橫,林木蔥鬱,特有的地形地貌形成奇峰與溶洞交匯,山青水秀,景色秀麗,名勝古蹟眾多,享有“天然公園”的美譽。魯南奇峰抱犢崮,雄居沂蒙七十二崮之首,是一座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名山,號稱“天下第一崮”。抱犢崮自古就是道教、佛教中心和兵家必爭之地,已被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和省級自然保護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她以獨特的“雄、奇、險、秀”而著稱為“魯南小泰山”。熊耳山國家級地質公園,集群崮、雙龍大裂谷、溶洞群、龍抓崖、崩塌地質災害遺址等自然景觀為一體,堪稱“天造地設、鬼斧神工”之作,雙龍大裂谷勘稱“山東僅有,全國罕見”。公園內地質奇觀氣勢雄偉、風景獨特,極具地質科研、考古及教學價值。龍床風景區瀑布飛流、水綠如藍、奇石林立、林木繁茂,峽谷曲徑通幽,景色宜人,慰為壯觀,被稱為“魯南小三峽”,是一處避暑休閒的旅遊勝地。洪門村是一個發展庭院葡萄的生態村,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生態家院富民計畫”示範村,是國家級生態農業旅遊示範點。2004年,北莊鎮被授予“山東省首批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旅遊資源
北莊鎮素有魯南“旅遊大鎮”之稱,有著獨特的旅遊資源優勢,旅遊開發條件得於獨厚。境內有七十二崮之首的國家級森林公園抱犢崮,有國家級地質公園熊耳山——抱犢崮地質公園。兩個國家級公園呈東西相對之勢。國家地質公園集雙龍大裂谷、天然溶洞群、黃龍洞府、龍抓屋、牡丹庵、龍泉河、八戒洞、巨龍洞等景點於一體,具有很高的考古價值、科學價值和旅遊開發價值。境內還有洪門葡萄生態示範村,已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洪門生態庭院開發富民計畫示範村,還有龍床水庫風景區、紅山峪民俗村、滄浪淵、龍門觀、魯南農民第一黨支部遺址,貧民私熟舊址等風景區,獨特的旅遊資源為發展旅遊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犢崮國家森林公園犢崮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棗莊市東北20公里處,此處群山綿延不絕,峰頭林立,自西向東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森林植被面積大,主要樹種為側伯、刺槐還有楸樹等珍貴樹種和多種雜木樹種。群山之中有一峰突起,如擎天柱直插霄漢,這便是抱犢崮。崮西南麓有一條深澗大壑,泉水匯集於此,形成瀑布。深澗東側有清華觀和巢雲觀。半山處有洞數十個,名曰桃源洞、水簾洞等。洞內外石壁雕有千姿百態的佛像。自麓至巔,陡峭如壁,手足並用方能攀援而上。崮頂平田數十畝,石池滿蓄山水,深數尺。佇立崮頂,極目南天,平野如畫,東眺黃海,雲霧繚繞,故有“君山望海”之稱。周圍有巢雲觀、抱犢崮頂、十八羅漢洞、黃龍洞等景點。其主峰位於蒼山縣下村鄉境內,山西與棗莊市相連,海拔584米,為魯南第一高峰,居沂蒙七十二崮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崮”。抱犢崮自古就是道教、佛教中心和兵家必爭之地,已被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和省級自然保護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她以獨特的“雄、奇、險、秀”而著稱為“魯南小泰山”。
熊耳山國家級地質公園熊耳山地質公園位於棗莊市駐地北20餘公里的山亭區境內,為群山環抱,東西延綿6公里、南北寬2公里;公園內山、林、水、洞、廟、珍禽、民俗樣樣俱全,且別具特色,是一處獨特的地質地貌天然奇觀,成為我省僅有的兩處國家級地質公園之一。主要由下古界的下、中寒武系地層組成,該地層主要為碳酸鹽岩建造組成,局部夾砂頁岩、砂岩的岩石組合。她以熊耳山為主體,集雙龍大裂谷、溶洞群、龍抓崖、牡丹庵、龍泉、天井、崩塌地質災害遺蹟等自然奇觀為一體,堪稱“天造地設、鬼斧神工”之作,是“山東僅有、國內罕見”的石灰岩地質地貌奇觀,更是探險旅遊愛好者的絕佳選擇。2001年被國家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
崮形、崩塌、溶洞、一線天,被公認為熊耳山地質公園的“四絕”。據地質專家考證,抱犢崮的崮形山體是國內最具典型的崮體,“崮”字造型就取於此處;在我國超過100米的一線天不足20個,而熊耳山大裂谷的一線天卻長達千米,且內含無數溶洞、崩塌地貌,可謂奇蹟。熊耳山國家級地質公園,集群崮、雙龍大裂谷、溶洞群、龍抓崖、崩塌地質災害遺址等自然景觀為一體,堪稱“天造地設、鬼斧神工”之作,雙龍大裂谷勘稱“山東僅有,全國罕見”。公園內地質奇觀氣勢雄偉、風景獨特,極具地質科研、考古及教學價值。龍床風景區瀑布飛流、水綠如藍、奇石林立、林木繁茂,峽谷曲徑通幽,景色宜人,慰為壯觀,被稱為“魯南小三峽”,是一處避暑休閒的旅遊勝地。洪門村是一個發展庭院葡萄的生態村,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生態家院富民計畫”示範村,是國家級生態農業旅遊示範點。2004年,北莊鎮被授予“山東省首批環境優美鄉鎮”稱號。先後被評為“山東省十大新景點”、“山東省十佳森林公園”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純樸的民俗風情,是中國古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遠古時屬於東夷族部落,春秋時屬於小邾國,後隸屬齊、魯等國,文化底蘊十分豐富。
旅遊產業建設
北莊鎮確立了建設旅遊強鎮的戰略目標,以旅遊資源為載體,以招商引資為動力,全力做大做強旅遊產業,充分發揮自然、人文、農村等景觀資源優勢,圍繞發展生態旅遊,不斷加大風景區的開發建設的力度,強化宣傳,加大投入,使景區的旅遊綜合服務功能日益增強,成為集農業生產、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區。景區旅遊逐漸升溫,先後被評為“山東省十大新景點”、“山東省十佳森林公園”吸引了眾多遊人,取得了較為明顯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及生態效益。在發展旅遊產業的基礎上,加大環境保護力度。(一)突出重點,狠抓企業環保工作。北莊鎮按照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要求,把工企業的發展與環境保護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把治理污染貫穿於企業的管理髮展中,嚴格按“關、改、治”原則,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分類實施。一是抓住解決發展經濟與環保治理突出問題,堅決關閉和淘汰一批生產方式落後、質量低劣、污染嚴重、與國家產業政策不相符合的企業,儘量騰出環境容量,為發展優質產品提供市場空間,促進產業、產品最佳化升級。二是加快水泥企業粉塵治理改造力度,大力開展資源節約,綜合利用,積極推廣有利環境清潔生產,通過節能、降耗、增效、衛生等綜合措施,強化工企業的生產環節和技術的改造,切實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使廢物最大限度的資源化和無害化,投資200萬元增加了除塵設備,完成了全鎮水泥生產線的粉塵治理工作。三是加大污染限期治理的強制力度,對符合國家政策,尚未建設污染治理設施的企業,逐個進行分析,逐個制訂落實整改計畫和方案,分步實施,達到國家的規定標準.四是實行環境與經濟發展綜合決策,堅決杜絕新污染源的產生,對新建項目,切實考慮與環境保護要求相符合,激發、培育、規範環保產生市場,提高技術起點和市場競爭能力,切實採用清潔生產技術和工藝,努力將污染物排除在生產過程中,從源頭上不控制污染。
(二)結合高效農業建設,狠抓農業生態環保。積極藉助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有利時機,把發展生態觀光農業作為搶占市場、增加農民收入的重點來抓,切實把環保工作貫穿於產業結構調整中去,把環保工作切實與荒山綠化和流域治理緊密結合,大力實施造綠工程和大綠化工作,推動全鎮環境保護得到較好的開展,首先,利用產業結構調整的有利時機,立足本鎮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資源優勢,面向市場,科學規劃,引進新品種,積極發展有利於環保的高質、無公害、高效生態農業園區,形成了西瓜、葡萄、杏、黃姜、絲瓜等優質農業園區,切實打出獨具北莊特色的無公害產品。其次,重點抓名優稀特林果基地建設,堅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注重規模,逐片開發,綜合治理”的原則,全力實施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的戰略,大力開發荒山、荒灘、山坡地崐,發展名優稀特林果基地,緊密結合農田會戰,大打“綠色林果”的品牌,積極進行流域治理,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治理,北莊鎮完成了抱犢崮流域、西伽河流域熊耳山流域等流域治理工程,形成板栗、櫻桃、油桃、凱特杏等優質果基地,為改善生態崐環境,實施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結合村鎮開發建設,狠抓生態農村居住環境的保護。北莊鎮在村鎮開發過程中,科學發行,統籌規劃,把小城鎮建設與發展農村經濟和環境美化、保護緊密的融為一體,立足實際,制定區域內村崐鎮建設的規劃布局,堅持因地制宜,分類實施,循序漸進,堅持節約用地,確定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目標和任務,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保護植被、樹木、水域和自然景觀,另外,抓好村鎮的衛生管理,美化、最佳化周圍環境,由城鎮辦負責對經濟園及市場環境的管理,對亂倒垃圾、亂擺攤點、亂搭亂建等現象進行綜合整治。切實抓好村莊的綠化,環保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進一步加大小城鎮開發建設力度,把生態環境融於村鎮建設中去,切實建設成獨具北莊特色的綠化街道和綠色村鎮走廊。工業經濟
北莊鎮立足獨特的資源優勢,全力擴大招商引資,大力發展工業經濟,提出了“工業強鎮”的戰略口號,注重以資源為載體,堅持“培植骨幹、壯大載體、突出重點、加快發展”的總體思路,重點培植骨幹企業和主體財源,集中精力抓好重點工業項目建設,膨脹工業經濟總量。全力做大做好“水泥、鐵礦、煤炭”三大支柱產業,構築全鎮布局合理、結構最佳化的新型現代工業體系,現已形成了煤炭、水泥、鐵礦開採、食品加工、板材加工、交通運輸等工業體系。相繼投入4500萬元對全鎮水泥產業進行改造擴建,擴大水泥生產規模,使北莊水泥產業從原來的46噸達到100萬噸的生產規模,北莊水泥產品技術質量達到國內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並銷往全國各地,年實現稅收1200萬元。投資6000萬元建設了年產30萬噸精鐵粉的龍滕礦業有限公司,主要對鐵礦石加工提取精鐵粉,年實現稅收1800萬元。投資1500萬元建設年產10萬噸的北莊煤礦已正式投產運營。同時圍繞發展旅遊、農副產品加工和資源開發,全力實施“園區帶動、政策驅動、典型推動、效益拉動”的四動戰略,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規劃建設了鎮駐地、半湖經濟園區、風景區經濟園區2萬多平方米,重新調整了鎮駐地經濟園區發展整體規劃,在務後、洪門、羊欄、鎮駐地建立絲瓜、葡萄、漁業、黃姜等專業批發市場,建立了肉雞加工福豐食品廠、食品製造熊耳山食品有限公司、黃龍洞礦泉水廠、清泉礦泉水廠等民營企業。全鎮中小型企業20多家,民營業戶達1500餘戶,從業人員達7000餘人,為北莊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北莊鎮有較強的工業基礎,擁有永興水泥廠、抱犢崮匯成水泥廠等100萬噸水泥產業,有“百萬噸水泥鄉鎮”之稱,有年產15萬噸的煤礦一所,年產值達16000萬元,實現利稅2600萬元。
農業經濟
北莊鎮農產品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大豆、綠豆、蘋果、杏、桃、板栗、柿子、櫻桃、核桃、絲瓜、花椒、山楂和瓜拉邊茶等。已註冊了“熊耳山”牌小雜糧系列商標。已有萬畝黃姜、萬畝板栗等基地,果樹大棚、蔬菜大棚發展已成規模,達到2000多畝,年產板栗5000噸,葡萄1萬噸,花椒0.8萬噸。
社會事業發展
北莊鎮堅持兩大文明一起抓,統籌規劃,齊頭並進,強化思想道德建設,協調推進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一是堅持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建設為重點。在機關開展“思想、紀律、作風”三整頓活動,強化宗旨教育,廉潔勤政教育,樹立想民為民,扶貧濟困,敢於吃苦,無私奉獻的公僕精神,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工作作風。強化職業道德教育,在醫院、供電、工商等單位以檢查行業新風為目標,以規範化服務為要求開展以社會承諾服務為主題的系列化文明創建活動,促進行業文明新風的形成。在學校開展以培育“四有”新人為目標,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鏇律,全面培養青少年的優良品德,通過開展模範事跡報告會,希望工程、手拉手心連心活動等不同形式的教育,廣大師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風貌。在企事業單位開展愛崗敬業,爭做文明單位,爭做模範職工活動,增強了廣大幹部職工的創業意識,求得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充分利用宣傳車、培訓班、科技大集、廣播電視和發放明白紙等形勢,引導廣大民眾積極學科學、用科學、提高科技文化素質,增強科技致富本領和遵紀守法意識。二是協調抓好社會各項事業,努力改善民眾的生活條件,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抓好教育事業,不斷強化教育教學改革,使全鎮教育水平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多年來升學率居全區前列。鎮中心衛生院內強素質,外樹形象,不斷提高醫療水平,改善服務質量,成為全市鄉鎮醫院的排頭兵,被評為全區首家“百姓滿意醫院”。擁有全市唯一一家鄉鎮一級福利院,投資1500萬元,實現全鎮村村通油路,投資100萬元,完成了全市文明生態村試點村建設工程,被評為全市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先進單位。全力打造平安創建工程,紮實推崐進全鎮平安建設,積極組織開展各類平安創建活動,被山東省省委、省政府評為平安創建先進單位;信訪穩定工作,嚴格落實信訪穩定工作制度,積極排查隱患,化解矛盾,幫助解決民眾的困難問題,使全鎮信訪穩定局勢良好,被評為全區信訪工作模範鎮,為全鎮的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全鎮社會穩定,人民生活安定,一派祥和景象。歷史文化
北莊鎮不僅有無限的自然風光,而且還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純樸的民俗風情,是中國古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遠古時屬於東夷族部落,春秋時屬於小邾國,後隸屬齊、魯等國,文化底蘊十分豐富。有春秋戰國時孔子聽孺子歌處—滄浪淵、東漢渴口墓群、道教修煉地黃龍洞、南北朝鉤魚台、古磁窯址、隋唐時期的三清觀、唐代摩崖浮雕十八羅漢、抱犢崮天台祠等;近代在抱犢崮發生了震驚中外的“民國第一案”;現代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崐時期,這裡又是革命先輩的抗日根據地、黨組織建立紀念地,魯南地區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就在這裡誕生。陳毅、羅榮桓、陳光崐等著名將帥曾先後在此戰鬥過,譜寫了許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歷史篇章。抱犢崮山區崐曾被譽為“魯南小延安”。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的前身—抱犢劇社就誕生在這裡。另外,北莊鎮還有獨特的民俗民情,在餐飲、生活、服裝裝飾、居住院落、地方方言、節日習俗、生活用具等方面都有獨特的民俗風情,在餐飲生活上,北莊鎮農民主食煎餅、糊塗(俗稱稀飯),過去通常過節吃饃饃、燒餅、麵條、水餃,還有元宵、臘八粥,肉食以豬肉為主;在服飾上,服飾式樣繁多,製作有差異,季節服裝差異較大,兒童服裝更是豐富多樣,在帽巾、佩飾、鞋襪上也多有不同。在居住院落上,主要以村院居住為主,大多單家獨院、房屋院落大多門朝南,多以紅磚、石頭為建築材料,房屋多以瓦房、平房為主;在節日習俗上,主要有春節(俗稱過年)、元宵節、龍頭節(二月二)、清明節、端午節、六月六、七月七、中秋節(八月十五)、重陽節、臘八節等。我們鎮政府及廣大民眾高度重視民俗文化的發展,積極組織開展種類民俗活動,建設了民俗博物館,收藏了各類民俗器物2000餘件,使民俗文化得到了健康發展。悠久的歷史文化、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奇特的自然景觀、純樸的民俗風情和光榮的革命傳統賦予了北莊鎮獨特的魅力。
密雲縣北莊鎮
概述北莊鎮位於密雲縣域東北部,地處密雲水庫上游,距密雲縣城38公里,距市區110公里,距首都機場90公里,距101國道6公里,交通便利。鎮域東北與河北省興隆縣接壤,西與太師屯鎮交界,南同大城子鎮毗鄰。
北莊鎮四面環山,北依五指山,西南有錐峰山,東北為棒槌山,中部為河川谷地,轄區面積83.5平方i-language:#00FF;mso-fareast-font-family:仿宋_GB2312">97000畝,耕地6717畝,林地面積87300畝,經濟林面積20700畝,林木覆蓋率達到73.42%。境內有清水河、大黃岩河、小黃岩河三條水系,河流總長度20公里,年均溫8-10℃,正常年降水量650毫米,氣候涼爽,環境優美。全鎮有11個行政村、40個自然村,有農戶3030戶,8186口人。鎮政府駐地北莊村,鎮區面積0.59平方公里,有中國小各1所,衛生院1所,規模企業5家,有職工2500人,鎮區總人口4850人。經過幾年來的努力建設,全鎮道路、供水、供電、排水、電訊等基礎設施已逐步完善,環境狀況良好。
經濟狀況北莊鎮在市委、市政府及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發展為主鏇律,以增加經濟總量、財政收入、人均收入為目標,以最佳化鎮域環境為重點,以發展觀光旅遊休閒農業產業為戰略,加快經濟發展。2005年,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92650萬元,人均勞動所得6922元,財政收入2956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2.6%、10.2%、77.9%。
“十五”期間,北莊鎮認真履行生態涵養發展區的功能定位,確定了“打造觀光旅遊休閒農業產業”的發展思路,按照這一思路,北莊鎮以加大“兩山一川”開發建設為重點,全面實施山區綜合水利富民工程,使鎮域內的生態環境優勢進一步突顯,著力培育的特色林果業、綠色養殖業和休閒農業已初具規模,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獲得首都文明鄉鎮、京郊農村發展二三產業先進鄉鎮、北京市農村體育工作先進鄉鎮、北京市三年水利富民綜合開發先進鄉鎮、京郊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先進鄉鎮、密雲縣綠化美化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2005年,縣委、縣政府確定了創建國家級生態縣的目標,這為北莊鎮加快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為此,北莊鎮黨委、政府決定利用2~3年時間,完成10個行政村文明生態村和環境優美鄉鎮的創建工作。2005年有3個行政村參加了文明生態村的創建工作,以“三治、五化”為突破口,全鎮共投資近1000萬元,完成道路硬化10.5萬平米,安裝路燈432盞,栽植綠化美化樹種15.26萬株,戶廁改造1277套,安裝太陽能890個,搭建節能吊炕963鋪,完成自來水改造3個村。通過文明生態村的創建,進一步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觀,提高了農民的生態保護意識和文明素質,村民的生活方式有了新的轉變,村民的整體意識和大局意識明顯增強。在此基礎上,鎮黨委、政府決定乘勢而上,在鞏固提高北莊村、朱家灣村、東莊村文明生態村建設的同時,確保在2006年內完成暖泉會村、抗峪村、土門村、葦子峪村、營房村、楊家堡村6個行政村文明生態村的創建工作;完成環境優美鄉鎮的創建工作。以環境優美鄉鎮和文明生態村創建為載體,推動鎮村逐步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促進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協調發展,提高民眾生活水平,2006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01583萬元,人均勞動所得7640元。
新農村建設1.興尊老愛幼之風。各行政村每年為老年人、老黨員、老幹部、老復員軍人發放300-1200元不等的生活補助款,節假日為他們送去米麵油進行慰問;逐年加大對鎮域內3所幼稚園環境改造投入。2.重尊師重教之德。開創密雲縣鄉村教育之先河,鎮設立專項資金對全鎮優秀骨幹教師每年在教師節進行表彰;各村每年對考入大學的學生給予2000-5000元的獎勵,偏遠村為鎮內中國小生每月發放固定交通補助。3.創和諧安定新篇。為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及保險農戶各村實行全額或差額補貼,提高參合、參保率;對因病、突發事件、升學困難戶各村集體組織捐款,渡過難關。4.享文化文教盛宴。全鎮實現村村有圖書室,藏書達2萬餘冊;建成數字影院4家,08年已放映各類影片63場;市、縣、村、民間文藝團體08年已演出達26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