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事件
公元403年(晉安帝元興二年),桓玄到了建康,任太尉,並誅殺了開府儀同三司、都督十六州軍事兼征討(桓玄)大都督的司馬元顯,自居為相國,聲勢煊赫,震動朝野。
陶淵明是中國詩歌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在公元403年所作的詩,占了其一生詩作的六分之一強,表達了其歸隱的強烈欲望,結合陶淵明一生的主要經歷,便可知其歸隱的主要原因乃是晉室情結,而他決定歸隱的年份即此年.
公元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資治通鑑》錄事上起於此年。
公元403年農曆九月,拓跋(王圭)巡幸南平城,觀察地形,在黃瓜堆修建新城;農曆十月,在平城修建西昭陽殿。
公元403年,後秦政權滅後涼,控制了後涼所轄今阿拉善盟大部地區。
公元403年秋七月,南涼王禿髮褥檀(時禿髮鹿利孤已死弟褥檀繼位於樂都),與蒙遜共出兵攻呂隆。隆以境內飢窮,念姑臧終不能保,乃請降於都於長安的後秦主姚興。姚興派尚書左僕射齊難等率四萬餘眾援助呂隆,八月抵姑臧,隆素車白馬投降。褥檀撤退,蒙遜則與齊難結盟休兵。
公元403年,中國高僧法顯到藍毗尼朝聖。
其它大事件
公元403年時高句麗國開始以武力入侵遼東地區,並最終占據了遼東,直到高句麗滅亡時,遼東地區才回歸中原王朝的直接統治之下。
公元403年(東晉元興二年)高句麗占領今遼陽部分地區,在襄平城東60華里今城門口村東山,以石築城。城址兩面環山,一面臨河,是為今遼東著名燕州城。
公元403年以後,羅馬的圓形競技場不再舉行角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