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以楊秀峰為書記的中共冀西區委員會,建立了抗日交通網。組成交通網的每個交通站都設在太行山中,線路多是山中隱蔽的小路。每個交通站都有戳記,戳記上有手填的到達時間。這個戳記不是郵戳,它只是忠實地記錄信件傳送的情況。當時的交通網主要傳遞軍事情報,信封上都不貼郵票,重要的情報則在信封上插上雞毛,以表示信件的緊急。為了有利於掩護 ,送信的交通員都由當地抗日政府組織的兒童團、婦救會、自衛隊的成員來擔任。插有雞毛的急件,要晝夜兼程送達到目的地。從抗日戰爭開始到1940年7月這段時期內,太行革命根據地的交通網都是由各單位自行組建,自成系統。只有簡單的手續制度,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溝通上下聯繫。
相關詞條
-
《雞毛信》
1954年上海電影製片廠著名電影藝術家張駿祥根據華山同名小說改編,著名電影大師石揮執導,《雞毛信》以海娃送雞毛信作為全片的主要線索,結構單純,情節曲折,...
詞語解釋 電影簡介 劇情介紹 創作團隊 榮譽評價 -
雞毛信[卡通片]
卡通片《雞毛信》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重點扶持的中國夢題材卡通片項目之一,由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出品,...
故事梗概 主題音樂 主要人物 播出信息 分集大綱 -
雞毛信
電影《雞毛信》,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於1954年;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石揮執導;其主要劇情為:抗日戰爭期間,河北冀中抗日民主根據地(河北省元氏縣)龍門村的兒...
-
雞毛信[石揮執導電影]
電影《雞毛信》,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於1954年;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石揮執導;其主要劇情為:抗日戰爭期間,河北冀中抗日民主根據地(河北省元氏縣)龍門村的兒...
劇情簡介 演職員表 角色介紹 幕後花絮 獲獎記錄 -
雞毛信[1953年石揮執導電影]
電影《雞毛信》,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於1954年;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石揮執導;其主要劇情為:抗日戰爭期間,河北冀中抗日民主根據地(河北省元氏縣)龍門村的兒...
劇情簡介 演職員表 角色介紹 幕後花絮 獲獎記錄 -
雞毛信[漢語詞語]
舊指需要迅速傳送的公文、信件,上面插上雞毛。 現存全國唯一的雞毛信實物,是從河北省元氏縣仙翁寨發出的。仙翁寨現分為前仙,後仙兩個村。抗日時期,仙翁寨周圍...
詞語解釋 真實故事 國內現存 -
雞毛信[兒童劇]
現代意義的雞毛信出現的時間較晚,大約在一戰之後,二戰起始1930年到1950年左右。 而類似雞毛信性質的信函或是軍事通訊密函,古代早已經有之。 雞毛信的...
基本信息 演出詳情 劇情介紹 -
雞毛信[連環畫]
《雞毛信》連環畫是根據作家華山同名小說改編的,描寫抗日戰爭時期,兒童團員海娃在送一封十萬火急的雞毛信時,與日偽軍相遇,海娃機智勇敢,將信拴在一頭羊的屁股...
故事介紹 內容簡介 相冊 -
八路軍文化園
八路軍文化園位於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太行西街,背靠的鳳凰山,東臨的馬牧河,整個景區由前廣場、遊客諮詢服務中心、勝利大道、軍藝社、勝利壇、實景劇場、八路村等...
發展歷史 景區介紹 環境布局 主要景點 雕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