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指頭陀

八指頭陀

近代寄禪法師,名敬安,俗名黃讀山,曾任中華佛教會第一任會長,是清末著名的詩僧,別號“八指頭陀”。一八七七年敬安廿七歲之時,在寧波阿育王寺佛舍利塔前燃二指,並剜臂肉燃燈供佛,自此號“八指頭陀”。

生平

出生

寄禪法師1850年1月3日生於湖南湘潭縣石潭鎮銀湖村(現在屬於楊家橋鎮)一個農民家庭。父名黃宣杏,母親胡氏。他小時即易感傷。七歲時母親亡故,十一歲時入私塾讀書。十二歲父又死,因無衣食,為人放牛謀生。有一天,與群兒避雨村中,閱讀唐詩中“少孤為客早”句,不覺淚下,私塾的老師周雲帆問其原因,他回答無法讀書。周雲帆同情他的不幸遭遇,乃收留他在家,掃地煮飯,一有閒暇,就教他讀書,並經常向人誇獎說:“這孩子忍苦耐勞,將來一定是有出息的。”不久,周雲帆過世,在強烈的求知慾的驅使下,他又自動去替一個富豪子弟當書童。誰知主人不準他讀書,苦差、打罵卻經常接踵而至,“願無五斗祿,寧折壯士腰?”他暗想,這種屈辱生活,必須改變!於是決心離開那,另行去學手藝。

學藝

學藝期間,他又經常遭到主人殘酷的鞭打,昏死數次。“一日見籬間白桃花為風雨摧敗,不覺失聲大哭,因概然動出塵想。”想起自己父母早亡,嘆息人生如寄旅,人間猶如火宅,不可久住。終於在十八歲時投湘陰法華寺當了和尚。“孤苦無依,歸命正覺,豈唯玩道,亦以資生。”

出家

他的出家,既非是為了好逸惡勞,又非科場仕途不通或情場失意,而是看到雨打桃花,感受到稚嫩嬌艷的生命經受風雨的無情摧打,從而想到世間生命的苦迫。這正如當年釋迦牟尼一樣。佛祖到野外去游散,偶然看田間農民的農作情形,不覺引起無限的感慨,頓生悲憫之心。不忍貧農的饑渴勞瘠,不忍眾生的自相殘殺,不忍老死的逼迫。這些“世間大苦”深深剌痛了釋尊的心,於是不忍再受王宮的福樂,為了探求解脫自我與眾生苦難的大道,決意擺脫一切去出家。寄禪法師亦是由花及人,感到生之悲苦,遂生脫離紅塵之願。這種由自己身世所引發的對人生苦難的悲懷在詩人是感觸頗深的,以致在他日後的詩中屢屢得以體現。他的“若使窮黎俱得所,男誰為盜女為娼?”由己及人,對在水深火熱中苦苦掙扎的哀哀眾生表示深深的同情。這種感情也是由他自己的生活經歷所引發的。他出家以後,在衡陽仁瑞寺苦行五年,到浙江行腳十年,過著“樹皮蓋屋,僅避風雨,野蔬充腸,微接氣息”的清苦生活。中年以後雖當了住持,但其持身和生活方式都是純禪和子式的“破衲離披不問年”、“紫芋黃精飽我飢”,“破屋牽蘿補”,衣食住行是非常簡單的。

慈悲

由於他一直像窮困百姓一樣生活在社會的最低層,故能對眾生--勞苦大眾表示深深的同情,他的思想感情亦能時刻與百姓相溝通,人雖出家,心猶在世,思憂於國,情懷於民。他在自己的詩中表達了自己的願望:“我不願成佛,亦不樂升天。欲為婆竭龍,力能障百川。晦氣坐自息,羅剎何敢前!髻中牟尼珠,普雨粟與棉,大眾盡溫飽,俱登仁壽筵。”作為一佛子,他寧願捨棄“成佛”、“升天”的最高成就與願望而希圖人民的溫飽與長壽。從他的詩中可以感受到他對世間大苦的悲憫。這正如他在自己的詩中所表示出來的“我雖學佛未忘世”,“詠絮無心苦民族”的情懷。寄禪法師和一切高僧一樣,未皈依佛門之前,實為性情中人,正因為對世間苦迫的不忍,所以才發起了寄身佛門的心愿,希冀從此遠離紅塵,擺脫世間種種欲望以及幻化無常的染著,求得自身的清淨。正因為他先天中有這樣一種根性,因此,即使在出家之後依然能冷眼熱腸,注視著世間眾生的苦難。深徹的慧照中,貫徹著同情的慈悲。所以才有他的詩句“盡有哀時淚未休”。誰說出家人只顧自身的寂滅與自了?他的慈悲情懷中永遠和著悲天憫人的熱淚。

學詩

寄禪法師是詩人,又是禪僧。他在修禪的過程中生活非常簡樸。他在投湘陰縣法華寺出家以後,拜東林和尚為師。同年冬到南嶽祝聖寺,從賢楷律師受具足戒。十九歲時,赴衡陽岐山仁瑞寺,從?志禪師學禪五年。一八七一年,二十一歲的寄禪在岐山參禪,到巴陵看望舅父,游岳陽樓,有人分韻賦詩,寄禪獨自一人,縱目四顧,水天一色,忽得“洞庭波送一僧來”之句。歸告詩人郭菊蓀,郭因此勸他學詩,並送他一本《唐詩三百首》,寄禪從此開始學詩。廿三歲時開始寫詩,曾一度乘船到長沙麓山寺參訪笠雲芳圃,後游岳陽洞庭湖,後又回到岐山。

遊歷

一八七五年,寄禪廿五歲,住湘陰法華寺。夏秋之交,他離開湖南,遠遊浙江各名山大寺,先後經過九年時間。他先到禪宗著名道場鎮江金山寺,從大定密源參禪。不久,行腳江南,漫遊杭州、寧波等地,遍參禪林耆宿。一八七七年,在他廿七歲之時燃指剜肉供佛之後,歷游天童、茅山、普陀、雪竇等處。一八八一年,寄禪最初的詩集《嚼梅吟》,在寧波出版,使他在當時詩壇上獲得了一席地位。一八八六年,王闓運集諸名士在長沙開福寺創設碧湖詩社,參加者共十九人,寄禪也被邀參加。這年秋,他又北上武昌,乘船重遊金山,冬又回到湖南。在以後的幾年?,他先後出版了《八指頭陀詩集》以及《白梅集》。

任職

寄禪法師在自己多年遊歷的生涯中,從三十八歲起至五十一歲,先後擔任過湖南六個叢林的住持;衡陽大羅漢寺,南嶽上封寺、大善寺,寧鄉溈山密印寺,湘陰神鼎山資聖寺,長沙上林寺。一九○二年,浙江寧波天童寺首座幻人率領兩序首領代表前來長沙,請寄禪到天童寺任住持。天童寺為東南名剎,自明末密雲圓悟重興以來,規模宏大,儼然為十方叢林模範。清末漸趨衰落,寄禪擔任住持以後,天童寺再度重興起來。五年後,寄禪法師住持天童任期已滿,僧眾又留他重任。

詩選

山林脫塵俗 景物最清幽

梵唄和松韻 清泉繞屋流

升深時度鳥 樹老自鳴秋

賞玩歸來晚 青天月一鉤

其一

欲覓三乘法 來參一指禪

人天開覺路 衣缽得真傳

水到源頭活 山從雨後妍

拈花曾示我 微笑證前緣

其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