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缺口模型

兩缺口模型是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經濟學家H·B錢納里等提出的,用以分析開發中國家投資大於儲蓄和進口大於出口的一種經濟模型。兩缺口模型在 開發中國家有著廣泛的影響,曾經被許多國家當做制定引進和 利用外資政策的理論依據。兩缺口模型(Two-gap Model),是指 開發中國家為達到儲蓄缺口和外匯缺口的均衡的理論模型。該模型強調了 利用外資對促進 開發中國家經濟成長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有效利用國外資源離不開計畫和政府的調節和干預,揭示了開發中國家經濟改革的必要性。

由來

他們認為 開發中國家要提高 國民經濟成長率,就必須處理好投資與儲蓄、進口與出口的關係。如果儲蓄小於投資,就會出現“儲蓄缺口”;如果出口小於進口,就會出現“ 外匯缺口”。其解決辦法是引進外資,以刺激出口,提高儲蓄水平,達到促進 國民經濟成長的目的。

兩缺口模型(Two-gap Model),是指 開發中國家為達到儲蓄缺口和外匯缺口的均衡的理論模型。該模型是 開發中國家通過利用外部資源,在發揮政府的作用的同時,調整國內的經濟結構以適應引進外部資源。它反映出 開發中國家引進外部資源,對於緩和國內 資源的稀缺性具有重要意義。

兩缺口模型的基本方程式:I-S=M-X

I-S是投資與儲蓄差額,被稱為儲蓄缺口

M-X是進口與出口的差額,被稱為 外匯缺口

對各變數進行調節的目的是使上述公式平衡。

用途和缺陷

兩缺口模型在 開發中國家有著廣泛的影響,曾經被許多國家當做制定引進和 利用外資政策的理論依據。但是,許多 開發中國家引進外資的實踐,以及它們在引進和 利用外資中積累的經驗表明,兩缺口模型存在著一些缺陷和不足。

1.兩缺口模型的基礎是 總量分析,雖然可以說明需要從國外引進的資源總量,但對國內所需追加資源的結構特徵以及國外資源的結構特徵缺乏深刻的理論分析,因此無法說明國內需要的特殊的資源量。此外,兩缺口模型對引進外資的流向也未做更多的說明,如果引進的國外資源被用於消費,會使引進外部資源的意義被削弱。

2.兩缺口模型過分強調 資本形成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容易使人們忽視其他發展因素的作用。經濟發展是若干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包括技術進步、人力資源開發、 資本、 勞動生產率提高、自然資源、經濟結構與體制的改善等因素。為使經濟持續、均衡地發展,必須使各種要素相互協調,共同發揮作用。

3.兩缺口模型從理論的角度論述引進和利用國外資源的積極作用較多,而對實踐中 利用外資可能產生的消極作用提及的較少。例如,它只看到引進外資、利用跨國公司等對 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而忽視了它們可能對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也沒有說明一個國家的借債能力和償債能力。如果發生理解上的錯誤,很容易產生對外資的依賴性,並產生借債過多、債務負擔過重、債務償還困難等一系列問題。

他的“後代”

錢納里與斯特勞特提出兩缺口模型後,引起了西方發展經濟學家的廣泛興趣,有人對它提出了批評,一些發展經濟學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補充和發展,將該模型擴展為"三缺口"和"四缺口",即增加了技術、管理和企業家才能,以及政府稅收等方面韻內容。

"三缺口模型"認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技術、管理、企業家的缺乏是 開發中國家所面臨的最重要的約束,資本吸收因此麗受到限制。由此可見,企業家的缺乏,技術、管理的落後是經濟發展中的又一個缺口,彌補這一缺口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從 開發中國家的實踐來看,國內資源尚無彌補這些缺口的能力,因而必須利甩國外資源來填補,開發中國家在這些方面對外部資源的需要和依靠程度正在日益提高。具體的做法是:在引進外資中實行"一攬子"的資源進口計畫,即在引進外資的同時,注重對國外的適宜技術、管理知識和人才等軟體的配套引進,使進口的資源能得到有效而充分地利用。

"四缺口模型"除了涉及儲蓄、 外匯、技術及管理等三個缺口之外,還探討了政府稅收的計畫目標與實際 稅收收入之間的缺口。大部分 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發展計畫和目標,要靠 政府投資來促進完成,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與 政府支出的 財政補貼有著密切的關係。但 開發中國家比較貧窮的現實,常常使由財政開支決定的政府稅收計畫目標與實際 稅收收入之間存在著缺口。因此,政府要順利實現經濟發展計畫,必須向跨國公司等外資企業的利潤徵稅,並在金融上積極參與外資企業在當地的 生產經營活動,通過徵稅、人股經營、財政參與等形式,為政府籌集公共 金融資源,填補 稅收缺口,支持政府在發展規劃方面的投入。

代表性

1966年,錢納里和斯特勞特在《外援與經濟成長》一文中提出了“兩缺口模型”,第一次比較系統的分析了 利用外資和經濟成長的關係。主要思想就是 開發中國家國內 有效供給與資源計畫需求之間存在缺口,即儲蓄缺口與外匯缺口,而 利用外資是填補這兩個缺口的有效手段。

兩個缺口模式強調,調整的必要性正如 國民收入均衡公式 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均衡發生在事後一樣,儲蓄缺口與 外匯缺口的均衡也是事後的均衡。在事前,決定兩缺口的四要素都是獨立變動的,儲蓄缺口不一定等於 外匯缺口要使兩缺口平衡,適當的調整是必要的。當消極的調整儲蓄缺口大於 外匯缺口,則減少國內投資或增加國內儲蓄;外匯缺口大於儲蓄缺口,減少進口或增加出口。當積極的調整 利用外資,使兩個缺口在更高的經濟成長率下達到均衡時,利用外資不僅能縮減兩缺口,還能提高經濟成長率。積極調整的三階段,就是實證研究發行 利用外資調整兩缺口會依次經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彌補吸收能力的不足;第二階段,彌補儲蓄缺口;第三階段,彌補 外匯缺口。該模型強調了 利用外資對促進 開發中國家經濟成長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有效利用國外資源離不開計畫和政府的調節和干預,揭示了開發中國家經濟改革的必要性。

分類

兩缺口模型經濟學 人文科學 區域經濟學 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分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