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義縣復北門記

全義縣復北門記

柳宗元《全義縣復北門記》一文。文辭簡潔,意境雋永,至今傳誦不衰。現存於《柳河東集》第二十六卷。

全義縣復北門記碑刻全義縣復北門記碑刻

《全義縣復北門記》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改任柳州刺史。赴任途中路過全義,盧遵留他小住一日。他見全義縣城北門恢復之後,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一派欣欣向榮景象,不禁有感而發,當即揮筆寫下《全義縣復北門記》一文。文辭簡潔,意境雋永,至今傳誦不衰。

《全義縣復北門記》正文

賢者之興,而愚者之廢。廢而復之為是,循而習之為非。桓人猶且知之,不足乎列也。然而復其事必由乎賢者,推是類內以從於政,其事可少哉。賢莫大於成功,愚莫大於吝且誣。桂之中嶺而邑者,曰全義,衛公城之。南越以平,盧遵為全義。視其城、塞北門,鑿他雉以出。問之,其門人曰“余百年矣!或曰,巫言是不利於令,故塞之;或曰以賓旅之多,有懼竭其餼饋者,欲迴其途,故塞之。”遵曰:“是非吝且誣歟!賢者之作,思利乎人。反是,罪也。余其復之。詢於群吏,吏葉厥謀,上於大府,撳大府以俞。邑人便焉,歡舞里閭。居者思止其家,行者樂出其途。由道廢邪,用賢棄愚,宜民之蘇。若是而不列,殆非孔子之徒也。為之記雲。

《全義縣復北門記》創作背景

當時的全義縣令盧遵由於勤政為民,政績卓著,不久遷為桂州長史,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柳宗元獲詔被赦,盧遵亦被召回京師,任戶部侍郎。著有《盧宏禮集》,已佚 。盧遵,涿(今河北涿郡)人,柳宗元內弟。柳宗元貶謫後,盧遵南下永州,陪伴柳宗元五年。元和四年,盧遵南遊桂州,柳宗元作《送內弟盧遵游桂州序》,為其送行;又作《上桂州李中丞薦盧遵啟》,向李中丞推薦盧遵,稱“盧遵,其行類諸父,靜專溫雅,好禮而信,飾以文墨,達於政事。”盧遵後任桂管屬縣全義令,復開全義縣北門,柳宗元為作《全義縣復北門記》,記載盧遵的政績。柳宗元去世後,其後事、家事,都由盧遵操持。

《全義縣復北門記》作者

柳宗元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為“韓柳”。劉禹錫與之並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物與之並稱“王孟韋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祖籍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漢族。唐代宗大曆八年(773)出生於京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柳宗元出身於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貶永州司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在此期間,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姆潭記》、《鈷姆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師,又出為柳州刺史(所以稱柳柳州),政績卓著。憲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於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劉禹錫、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富於戰鬥性,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哲學著作有《天說》、《天時》、《封建論》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劉禹錫保存下來,並編成集。有《柳河東集》。《全義縣復北門記》該文現存於《柳河東集》第二十六卷。

《全義縣復北門記》石刻

柳宗元改任柳州刺史。赴任途中路過全義,盧遵留他小住一日。他見全義縣城北門恢復之後,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一派欣欣向榮景象,不禁有感而發,當即揮筆寫下《全義縣復北門記》一文。後來有人將這篇文章刻成石碑,立於全義縣城北門附近,留作紀念。由於年代久遠,至今石碑已無從查考。柳宗元曾到過靈渠,南渠順流穿過興安縣城,兩岸的形成水街,長約1公里。圍繞整個靈渠展開的景區由秦漢建築文化、古橋文化、古雕塑文化、靈渠歷史文化、嶺南市井風俗文化五大部分組成。為紀念柳宗元,靈渠之畔聳立《全義縣復北門記》的巨大碑刻,全文共235字,加落款18字,總計253字,字如海碗大,蒼勁流暢,古樸秀麗,頗有秦漢之風。碑文之後,加制‘大明皇帝之寶’、‘康熙御覽’兩方歷代皇帝玉璽,更襯托出此碑的歷史感。應桂林興安縣政府邀請,由清華大學教授胡擎元先生操刀製作碑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