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長葛

“全域長葛”是長葛更好地融入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客觀要求。 通過“全域長葛”的規劃、實施,長葛市作為整體進行全面規劃、建設,將能有效地實現這一目標。 長葛新農村社區城鄉面貌的大為改觀,為“全域長葛”奠定了堅實基礎。

名稱起源:

這一概念的提出,源自2011年5月5日召開的許昌市城鎮化工作匯報會。 許昌市委、市政府在聽取了長葛市委、市政府的城鎮化工作匯報後,對長葛市推進城鎮化的基礎和思路給予了充分肯定,進而對長葛提出了實施“全域”規劃、打造“全域長葛”的新課題。

名稱解釋:

何謂“全域”?翻開區域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到:“全域”是近年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創新思維,目前已經在成都市、昆明市、大連市等地步入規劃實施階段。其主要內容是指,在一個行政區域內,將該區域作為一個整體綜合統籌考慮,打破城鄉、區域等限制,實現規劃“全域覆蓋”、交通“全域暢通”、社會公共服務“全域均衡”、資源“全域共享”,推動區域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一體發展。 在區域發展中,一個新的理念如同一道亮光,吸引著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目光;一個新的理念如同一扇窗,昭示著“屋內人”向外眺望的夢想。 有一個科學的謀劃、長遠的規劃,並在規劃的引領下加強統籌、推進統籌、落實統籌,從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綜合考慮了機遇與挑戰、基礎與瓶頸、現狀與未來等多方面因素後,“全域長葛”理念被正式提出並被確定為長葛的發展規劃。

歷史意義:

“全域長葛”是長葛更好地融入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客觀要求。目前,中原經濟區戰略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戰略。作為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區,許昌市委提出了“立足核心區、融入核心區、借力核心區、助推核心區”的戰略指導思想。作為許昌與鄭州之間的重要節點城市,長葛市不僅迎來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也承擔著重要的職責。要想抓住這一機遇,實現在中原經濟區率先崛起,打造中原經濟區區域性中心強市,長葛必須有一個通盤的考慮、全面的規劃。在這樣的形勢下,統籌城鄉發展、規劃“全域長葛”至關重要。 “全域長葛”是長葛實現“三化”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近年來,長葛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雖然有了較快發展,但一產穩而不優、二產大而不強、三產更是“短板”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重道遠。以新型城鎮化引領“三化”協調發展是解決這些矛盾的必由之路。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社會工程,新型城鎮化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需要全面謀劃。這就要求長葛必須立足全局、放眼長遠、超前謀劃,使各類資源得到整合併最佳化配置,使各種優勢得到強化並充分發揮,努力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可持續性。“全域長葛”理念將有效地破解這些難題,實現資源全方位、全領域的最佳化配置。 “全域長葛”是破除長葛現有規劃弊端的有效途徑。但從規劃來講,長葛原有的各項規劃,特別是鄉鎮的規劃,受歷史條件制約,普遍存在各自為政的問題,缺乏統籌,缺乏銜接。雖然近年來許多規劃按照“五規合一、五規同向、五規同步”的要求進行了調整和修訂,但調整還不夠到位,規劃的基礎性和引領性作用還不夠強。在這種情況下,做好“全域長葛”規劃,對加強各種規劃間的銜接,對完善全市一盤棋的規劃體系,都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全域長葛”是人民民眾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迫切需要。經過近些年來的不斷發展,長葛市人民民眾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但無論是老城區較為破舊、狹小的空間,還是農村並不完善的基礎設施、生活條件,都給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不便。要想徹底打破這種城鄉壁壘,真正實現城鄉統籌發展,改善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就必須對城鄉布局、基礎設施等進行全面的規劃、建設。通過“全域長葛”的規劃、實施,長葛市作為整體進行全面規劃、建設,將能有效地實現這一目標。

發展實例:

長葛新農村社區

城鄉面貌的大為改觀,為“全域長葛”奠定了堅實基礎。按照中等城市的標準,長葛市修編了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完成了11箇中心鎮、82個新型農村社區規劃,中心城區規劃面積拉大到80平方公里,比2005年翻了近兩番;“十一五”時期,累計投資47億元,完成了八七路西延、建設路南延、黃河路立交橋、107國道拓寬、城區至大周和佛耳崗水庫的“兩路一橋”等100多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開通了天然氣,啟動了集中供熱工程,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品位顯著提升。 2007年,長葛開始了新一輪的規劃編制。目前,“十二五”規劃已經確定並正在逐步實施,城區編制了戰略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在此基礎上,又編制了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重點街區規劃;產業集聚區“三規一評”工作基本完成,大周的副中心城市地位已經確立;全市村鎮體系規劃、12個鄉鎮總體規劃已全部完成,66箇中心村規劃已完成過半,16個農村集中社區規劃正在編制。目前,在長葛市域內,城區有城市總體規劃、控規、修規、城中村改造規劃、集中社區規劃,鄉鎮有村鎮體系規劃、鄉鎮總規、遷村並點中心村規劃,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城鄉規劃體系,編制“全域”規劃的條件基本具備。 坡胡孟排新農村社區 孟排社區平面圖
長葛孟排社區鳥瞰圖
大周小謝莊社區 大周小謝莊社區
和尚橋鎮木杴劉新型社區 7月26日上午,和尚橋鎮木杴劉新型集中居住社區建設開工奠基儀式隆重舉行。 該項目涉及地塊總面積190畝,小區建成後可安置居民8000-10000口人。小區同時配套建設社區醫療設施、公共衛生間、垃圾中轉站、幼稚園、社區水電用房、治安室、文化活動中心、車庫等公共設施。小區建成後,將是一個設施完善、配套齊全的花園式住宅小區 後河新型社區 後河鎮共轄28個行政村,結合地形地貌、民風民俗和發展實際,廣泛徵求各村意見,經河南大學規劃設計院設計規劃,共規劃為一個社區、五個中心村,即後河社區、王買中心村、趙東中心村、窪李中心村、閆樓中心村和白寨中心村。 後河社區作為試點社區先行建設,共涉及後河村、榆林村、徐莊村、小辛莊村、劉士華村、范莊村等6個行政村,總戶數3578戶,總人口14901人,總面積13914554平方米(折合20861畝),其中居住面積1180畝,耕地17881畝。後河社區前期建設以後河村為主,選址確定為行政街西段(原煙站)南側、後榆路東側、糧泉路北側、亞豐電瓷電器與後河第二水廠連線邊線以西,總面積100畝,分三期建設,共建居民住房860套,一期占地35畝,擬建居民住房188套。

工業經濟發展

經濟實力快速提升,為“全域長葛”提供了強力支撐。2010年,長葛市GDP達到259.8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6億元,均保持了高速增長。工業在結構調整中進一步壯大,限額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294家,產業集聚區進入全省十強行列;中國中部衛浴產業基地、中國蜂產品生產基地、中國小型建築機械產業基地、國家級城市礦產示範基地等國字號牌子相繼落戶長葛,工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80%。長葛市農業生產穩定增長,2007年糧食總產首次突破50萬噸,跨入全省產糧大縣行列,連年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以商貿物流、房地產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發展迅猛,城鄉市場繁榮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7.3億元。縣域綜合經濟實力在全省排名由2005年的16位躍居2008年的11位。 2008年以來,按照產業集聚發展、企業集群發展的要求,長葛市先後規劃建設了省級產業集聚區、大周產業集聚區和後河鎮電力裝備、石固鎮人造板材、坡胡鎮汽車零部件、董村鎮膠印版材增福廟鄉建築機械、建設辦衛生陶瓷等8個鄉鎮專業園區,其中5個園區規劃通過了許昌審批、省發改委備案,其餘3個年內有望全部獲得批准。目前,“2+8”的產業空間布局已初步形成。同時,東部3個農業鄉鎮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規劃已基本到位,全市旅遊產業總體規劃等專業規劃已編制完成,編制全域規劃的產業布局已到位,條件已成熟。

發展目標:

2015年,全市城鎮化率達到55%,城鎮人口達到40萬,其中市區人口規模達到30萬,使帶狀城市打開框架,中心城區全面提升,城鄉面貌明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的提高。

全域長葛規劃編制:

全域長葛規劃圖
“全域長葛”的“一帶四區”總體規劃思路已經浮出水面:“一帶”,即一個城市帶(範圍為北至新鄭、南至許昌新區、東至忠武大道、西至安信公路);“四區”,即現代農業示範區、現代產業集聚區、現代休閒旅遊區、大周副中心城區。在“一帶四區”總體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規劃出了長葛市“一帶兩區四主八特八園”的產業布局和“一主一副兩翼六鎮六十六社區”的城鄉體系。
全域長葛規劃圖2
“一帶兩區四主八特八園”的產業布局:“一帶”,即接許連鄭產業帶;“兩區”,即長葛市產業集聚區和大周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區;“四主”,即再生金屬及其加工、超硬材料及其製品、車輛及機械製造、食品及其加工四大主導產業;“八特”,即膠印版材、人造板材、衛浴陶瓷、電瓷電器、建築機械、現代物流、葛天文化旅遊、農用車輛八大特色產業;“八園”,即鑽石園、PS版園、人造板園、蜂產品園、衛浴園、電瓷電器園、汽車配件園、建築機械園八大特色專業園區。 “一主一副兩翼六鎮六十六社區”的城鄉體系規劃:“一主”,即主城區;“一副”,即大周副中心城區;“兩翼”,即後河鎮和董村鎮兩個重點中心鎮;“六鎮”即坡胡、石固、官亭、石象、古橋、南席;“六十六社區”,即把359個行政村遷村並點為66箇中心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