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16年4月4日,浙江紹興市的10戶佳通據通過網路報名的方式,在紹興市殯儀館一間告別大廳內模擬“親人告別儀式”,8戶家庭有人進行了“入棺體驗”,一名家人“入棺”。此次家庭模擬告別儀式的活動是由紹興市殯儀館與某教育機構聯合開展的,2016年3月初,該教育機構向其微信群內的2000餘戶家庭發出徵集,最後有10戶家庭報名。活動相關人員表示,受傳統文化影響,很多人對死亡、殯儀館等有忌諱,他們組織過100多場各類公益教育活動,以往任何一場的參與者沒有低於100戶的,這場活動是人數最少的。這也更加體現了生命教育的必要,這種生命教育可以培養人們對生命的認識,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得精彩。
體驗過程
2016年4月4日上午,10戶家庭共30餘人身著深色正裝來到紹興市殯儀館C號告別大廳,報名的家庭里不僅有一家三口,也有祖孫三代,還有母親瞞著丈夫帶女兒來的,參與者年齡最大的76歲,最小的7歲。
通過現場報名,5個人成為志願者先後“入棺”,體驗葬禮。
第一個體驗的是76歲的田大伯,隨他一同而來的有他的子女、讀高一的外孫和讀初一的孫女。田大伯躺進黑布蓋著的棺材,從後台被推出來,大廳里播放哀樂,大家一起瞻仰“遺容”,默哀,然後蓋上棺材。儀式結束後,棺材又被推到後台。現場,不少人失聲痛哭。田大伯從棺材裡起來後,他和親人互相擁抱,淚流滿面。孫女哭著說,以後一定要多花時間陪陪爺爺。“當我躺在棺材裡的時候,真是百感交集。爬出來被兩個孩子擁抱時,我感受到無法用言語表達的親情,這是一堂多么生動的生命教育、親情教育。”田大伯說。
其中讓人印象最深的是一對母女,母親入棺體驗時15歲的女兒突然跪倒,放聲大哭。母親的“告別會”結束後,在場的人將她扶起,母女倆又抱頭痛哭。後來了才解到,女孩的父母早年離婚,由母親帶大,母女間感情很深。
30歲的余女士也參加了此次活動,余女士表示躺入棺木的那一刻,她覺得一顆心放下了,自己應該安詳、面帶微笑地與這個世界告別。她說,這次體驗使她對人生的終極目標有了新的思考,人在世時應該充滿大愛,樂觀對待每一天。
活動背景
活動發起人之一崔柳是一名女心理諮詢師,主要從事親職教育等方面的公益講課。每次講完課,總會有不少家長圍著她訴苦,說孩子如何不聽話,抱怨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崔柳就想,能不能讓孩子和家長有一次直面死亡的體驗,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義。
國外的孩子在國小三年級之前就完成了生命教育,比如讓孩子養小動物,動物死了,再給它舉辦葬禮。因為國人對死亡的忌諱,這方面的教育我們還很缺乏。崔柳在她的幾個微信群里發起“體驗葬禮”的徵集,讓她有些意外的是,上千人的微信群,只有十戶家庭報名參加。她表示,這也說明我們對待死亡,還是很忌諱的。這也讓她下了決心,把體驗的日子選在了清明節,顯得更有意義。
活動效果
40歲的沈女士,是一名單親媽媽。她說,在參加這個活動前,自己辛苦十多年賺的160萬元被人騙走,心情沮喪到極點。加上離了婚,很多時候,她生活在憤怒和痛苦裡。所以,她帶著女兒參加了這次體驗。當她從棺木里出來時,女兒突然跪下了,哭著說:“媽媽,如果沒有了你,我什麼都沒了。”沈女士說,這次體驗以後,她把痛苦和憤怒放下了,“有時我們對困難看得太重,對名利看得太重,其實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讓自己的心靈得到釋放,而不是被名利牽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