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利馬內

克利馬內

莫三比克港市。在贊比西河口三角洲北緣,瀕莫三比克海峽。

基本信息

簡介

克利馬內(Quelimane)是莫三比克港市,人口192, 876人(2007),贊比西亞省(Zambezia)首府,也是該省最大城市。克利馬內在贊比西河口三角洲北緣,瀕莫三比克海峽。克利馬內是贊比西亞省首府和經濟中心,有榨油、紡織、木材加工工業,沿海漁業重要,港口輸出椰乾、植物油、菸葉、糖、茶葉等。短程鐵路通莫庫巴,有航空站。附近有面積2.68萬公頃的大型椰子種植園。 克利馬內港最大吃水為5.48米,水的載重密度為1000。潮差1.83米,盛行東南風。港口碼頭長122米,與鐵路相連,備用4輛起重能力為3噸的起重機。

歷史沿革

克利馬內是英國著名傳教士、探險家李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e,1813~1873)1856年從西向東穿越非
克利馬內
洲的終點站。 莫三比克曾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因此克利馬內的許多居民也是用葡萄牙語。克利馬內像贊比西亞省的其他地方一樣,很容易遭受雨季的洪水襲擊。克利馬內由伊斯蘭教徒所建,最初是斯瓦希里人(Swahili)的商業活動中心,後發展成為一個奴隸市場。克利馬內名字來源無法確切考證,其中一個說法與著名航海家瓦斯科 · 達 · 伽馬(Vasco da Gama,約1460~1524.12.24)有關。當達伽馬看見一些當地人正在田間勞作,就問他們當地叫什麼名字。當地居民錯以為達伽馬問他們在乾什麼,於是他們就回答“kuliamani”(當地語意思為耕作)。16世紀葡萄牙殖民者在這裡建立了貿易站。20世紀初,德國人在此經營劍麻種植園,城市開始迅速發展,吸引來自包括穆斯林印度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到此。貿易的發展使克利馬內成為了一個繁忙的港口。1970年,該城已有人口71,786 。1975年,莫三比克脫離葡萄牙獨立後,克利馬內的重要性已不如以前。克利馬內保留大量的醫院,兩所教堂,一座清真寺和一所公共大學。克利馬內氣候熱而潮濕且離海岸較遠,相比於該國其他城市並不太受遊客青睞。

發展狀況

作為一個首府和莫三比克第四大城市以及不斷完善的交通設施,克利馬內正吸引這越來越多的遊客。克利馬內還是許多非政府組織(NGO)的分組機構所在地,比如世界宣明會(World Vision International)、國際小母牛組織(Heifer International)、英國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 UK)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