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國際世界宣明會(World Vision International,台灣譯“世界展望會”)是一個國際性救援及發展機構,由當時的年輕牧師,美國人卜皮爾(Dr.RobertPierce)於1950年,為援助韓戰的孤兒而創立。而今作為一個全球性的處理以兒童為重點的緊急性援助和持續性的社區發展組織,它在北美、歐洲、遠東12個國家設有籌資機構,以支持其在約100個國家進行著的四千五百多個活動項目。目前其全球總部設在美國加州蒙諾維亞(Monrovia,California),國際聯絡處設在瑞士日內瓦。
世界宣明會的具體工作內容主要有兩方面:1、長期持續性的社區發展項目,諸如清潔水質、教育、醫療,農業發展和公眾衛生等方面。2、短期性的緊急援助,諸如為自然或人為災難的受害者提供食物、避難所及醫療服務,大部分的救援性項目被設計為最終能順利的轉變或發展性項目。
機構定位於面向基金需求者、基金提供者、研究人員、政策決策人員、宣傳媒介及公立的非營利型基金會的服務性機構。
抱負:願每一個孩子,活出豐盛;求每一顆心靈,矢志達成(Our vision for every child, life in all its fullness; our prayer for every heart, the will to make it so.)。
起源
1947年,世界宣明會的創始人卜皮爾博士(Dr.RobertPierce)來到中國廈門市,並在一次在學校的演講之後,萌發了創立世界宣明會的念頭。
那次演講的第二天,卜皮爾將要回國,他來到學校向孩子們告別。就在那時,他發現了一個被校長忽視的小女孩,因為那群孩子當中,只有她沒有從校長那裡得到分發的食物。於是他便掏出身上僅有的五美元,作為資助白玉飲食之用,並承諾以後按月寄五美元,資助這個被父母拋棄的孩子。
1950年,他有感於平民特別是戰爭孤兒的遭遇,創建救援組織——世界宣明會。開始於韓國,再推廣到整個亞洲,並且於1962年服務大中華區,並在九龍西區成立分部。今天,世界宣明會已發展至衣索比亞,加納,阿富汗,印度,羅馬尼亞,奧地利,玻利維亞,薩爾瓦多,墨西哥,以色列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等等約100個國家。現在致力于于社區發展和賑災工作,幫助貧困兒童及其家庭,建設可持續的未來。
從一個孩子到現在全球數百萬的兒童資助,宣明會逐漸成長起來。自成立以來,世界宣明會的工作不僅僅局限於兒童資助,更是以兒童的生存環境作為著重點,關顧兒童的教育、營養、健康的基本需要,同時涉及到整個貧困社區的發展,山區生態環保、農田水利、災難回應,到教育衛生、特殊兒童/人士服務,特別在教育方面,宣明會看重教育是擺脫貧窮的關鍵和根本力量,也是締造右持續性發展的基礎。
核心信念
我們效法耶穌基督的榜樣,本著他的愛和熱誠,認同貧窮,受欺壓,受歧視的人,呼籲人與人之間沒有歧視和無條件的愛。希望通過我們的工作讓我們服務的對象感受到尊重和溫暖。
我們委身於窮人,希望和他們一起面對貧窮和災難,感受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需要和社區的民眾工作、生活在一起。
我們重視人的價值,堅信無論貧窮還是富有,成人還是孩童,疾病還是健康,殘疾還是健全,也無論文化的高低,民族的類別,地區的差異,性別的不同,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享有公平的發展機會。
我們是合作夥伴,結合政府、機構、組織特別是民眾的力量,共同合作執行項目,將有限的資源更大程度的發揮出來,我們擁有共同的目標,彼此認識,了解和互助。
我們是管家,資源的有限,要求我們善於運用及管理資源,更好服務我們的對象,同時我們言行誠實。無論是捐獻者、社區發展計畫中的社群、政府可公眾,我們均以開放及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人們努力向公眾傳遞一個與事實相符的形象,我們務求言行一致。
我們迅速回應,當災難發生的時候,時間就是生命,以最快的速度有智慧的回應當地的需要,解決困難,挽救生命。不但針對災難,面對困難、問題、事件。我們同樣迅速回應。
中國
1962年,颱風溫黛吹襲香港,世界宣明會隨即在香港派發賑災物資,並正式設立辦事處。
1982年,香港世界宣明會轄下中國事工部參與中國青海水災的救援工作;在中央及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逐漸紮根中國。
1980年代,宣明會在廣東省開展健康教育的項目,並在山東沂水縣開展在中國首個的農村社區發展項目。
1993年,中國事工部正式成為獨立辦事處(辦公室設在香港),並易名為世界宣明會-中國,繼續在中國拓展各項扶貧及社區發展工作。
1990年代,宣明會開始大規模拓展在中國救災及災後重建的工作,並開設孤兒及有特殊需要兒童的關愛服務,推動各項扶貧及發展建設工作。此外,自1997年起,宣明會與中華慈善總會合作,開設“兒童為本區域發展”項目。
宣明會多年來在中國扶貧及發展的工作成果,得到中央及各級政府肯定;在2001年10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所發表的《中國的農村扶貧開發》白皮書當中提到國際機構過去在中國扶貧領域的貢獻,世界宣明會亦是其中之一。
2005年11月,世界宣明會廣西扶貧項目奪得“中華慈善獎”,獎項由民政部和中華慈善總會共同頒發。2006年9月,陝西扶貧辦獲陝西省民政廳和陝西省慈善協會共同頒發“三秦慈善獎”;同年,商州項目辦亦於9月及12月分別獲當地慈善協會頒發“慈善先進單位”及“2006年度熱心慈善事業先進單位”的榮譽稱號。
2010年1月14日,宣明會廣西特殊兒童項目在“柳州市首屆十大慈善人物”評選活動中,榮獲柳州市慈善會和柳州晚報聯合頒發的“柳州市首屆慈善事業特別貢獻獎”。
活動內容
1、長期持續性的社區發展項目,諸如清潔水質、教育、醫療,農業發展和公眾衛生等方面。
2、短期性的緊急援助,諸如為自然或人為災難的受害者提供食物、避難所及醫療服務,大部分的救援性項目被設計為最終能順利的轉變或發展性項目。
3、透過休閒活動、專題講座、職業技能教育、愛滋病預防與教育、社區建造及個人關懷等服務,關顧珠江三角洲的工廠事工身心及職業發展的需要。與此同時,又透過義工計畫、同伴教育課程及社區領袖培訓,增強工廠事工的自信,培養社會責任感及開發潛力和夢想,最終擺脫貧困的命運;
4、宣明會與雲南省民政廳合作,在昆明市設立兩所本地非營利民間組織,分別是雲南省攜手困難群體創業服務中心及雲南省家馨社區兒童救助服務中心;
6、組織對基金會及其資助方向的研究;設有電子信息庫,其資料包括美國所有基金會情況;
7、宣明會致力改善兒童及其家庭和社區的健康和衛生情況,透過在全國13個省/自治區內進行的區域發展項目,以及與健康有關的特別項目,回響對生命構成威脅的問題,包括兒童營養不良、肺結核、愛滋病及禽流感。
項目類型
兒童
兒童的狀況往往是量度一個社區素質的最佳指標,因此改善兒童的狀況亦是推動貧困社區發展的重點。宣明會透過兒童為本區域發展項目,結合兒童資助計畫及社區綜合發展模式,為受助兒童提供教育、營養、醫療各方面的協助,並透過農業、教育、醫療及小型基建等項目活動推動受助兒童所屬社區得以全面發展。此外,宣明會亦積極鼓勵社區參與,並借著能力提升的活動,確保在宣明會項目結束後,社區有能力持續發展。目前,宣明會在甘肅、廣西、貴州、河北、江西、寧夏、陝西、新疆及雲南開設兒童為本區域發展項目,截至2009年9月30日,在宣明會項目下已登記的代表童數目約為79,000人。
救災及重建
“我們迅速回應”是宣明會的核心信念之一。當有災難發生時,宣明會的救援隊伍往往是第一批回應災情的國際救援組織。宣明會的救援隊伍會迅速前往災區,了解災情及災民的急切需要,並按實際情況向災民發放救援物資,計畫日後的重建工作。此外,為了減低災難所帶來的影響,宣明會亦非常重視防災及抗災的工作,包括荒山造林、種草治沙、建設溝渠、河堤及其它水利工程等。為了有效監督整個救災行動及確保受惠災民得到應有的幫助,宣明會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救災程式,由物資採購、運送、分發以及驗收的過程,均由宣明會的救援隊伍駐點執行。2005年度,宣明會投入救災及重建的經費達902萬元人民幣(110萬美元)為國內超過11萬名災民提供援助。
教育
教育是協助脫貧的最住方法。宣明會深明此理,積極推動教育工作。透過獎、助學金,幫助無法負擔書雜費的學生上學,並嘉許成績優異者。在2005年度,宣明會在國內興建或重修了共145間學校,為超過19,000名學童提供較佳的學習環境。宣明會亦積極改善校內設施,舉辦課餘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同時為教師提供培訓及考察交流機會,提升教學素質。此外,為了協助偏遠農村的兒童拉近資訊科技的差距及提升農村學校的行政效率,宣明會在一些農村的中、國小增設計算機及推廣網際網路(網際網路)。並按照當地實際的需要,為農村教師提供計算機培訓,以確保項目的成效。宣明會更為偏遠貧困地區的女童、少數民族及殘障兒童提供教育的機會,並舉辦成人教育班,提升他們的技能。
醫療衛生
在中國偏遠貧困地區,醫療設施落後。為了提升貧困地區的醫療水平,加強當地人民預防及對抗疾病的能力,宣明會向當地的醫護人員及人民提供醫療培訓及健康教育。此外,宣明會更開展了愛滋病教育項目及肺結核病防治能力提升項目,加強人民對疾病的關注及認識。宣明會亦為貧困地區的兒童提供防疫注射及緊急醫療援助,開設改善兒童營養狀況的項目及改善貧困地區的醫療設施。
農林環保、小型基建
宣明會關注貧困山區的生態環境,因地制宜,鼓勵農民使用一些與生態息息相關的農林技術,例如:混農林技術、果園種植和荒山造林等,在保護環境之餘也可改善生活質素。在貧困的農村及乾旱的地區,宣明會協助興建水窖及沼氣池,改善當地環境及水利系統;並透過小型基建項目,包括修建道路、橋樑及通電等工程,協助貧困地區的人民改善生活。
孤兒
宣明會非常關注孤兒和有特殊需要兒童的成長。自1996年起先後在廣西、吉林、寧夏及甘肅等地分別開展助孤項目或特殊兒童服務計畫,為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提供全人的關顧,並在教育、醫療及生活設施等各方面給予所需的援助,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在廣西,宣明會為南寧市福利院設立了引導式教育中心,讓有特殊需要的兒童獲得更全面的復康服務。此外,宣明會為吉林孤童可兒學校增設電腦室,讓學以有機會學習計算機。
城市事工
隨著中國的經濟迅速發展,城市的貧窮問題開始廣受關注。1999年,宣明會在東莞開展首個工廠事工項目,提升廠內工作的民工的工作技能及社交能力,建立他們的自信去幫助自己,甚至自己成長的農村,最終擺脫貧困的命運。2002年,宣明會更推出微型企業發展項目,為城市內有需要的人士提供自雇及發展機會。此外,宣明會亦先後開展了困境兒童助學項目、社區義工計畫及社區兒童救助服務中心,回應城市裡的貧困學生及街童的需要。
由宣明會支持永勝社區在雲南旅遊點麗江古城開設的一間名為“永勝之窗”的店鋪,更是別具意義。其目的是把永勝縣這個偏遠的農村地區,與外界的市場連繫起來。這店鋪是農民放眼世界的視窗,農民可以在這裡測試他們的農產品及手工藝品的潛力,藉此加強他們對市場的認識,提升他們的收入及技能,改善農民的生活。
項目特徵
合作夥伴
宣明會採取“合作夥伴”的工作模式,與政府、團體、學術單位及項目點的人民共同努力,邁向脫貧及持續發展的目標。經過20多年的努力,宣明會不僅得到尊重,而且與中國政府及民間組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深得各級政府部門及社群的信任。
歷年來曾經合作的夥伴包括中國民政部、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前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省級及縣級的政府單位;曾經合作的非政府機構及大學學術單位,包括中華慈善總會、各地慈善總會、宋慶齡基金會、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及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等。
駐點監督
為了確保項目的質素及善款的運用,所有項目均由宣明會的工作人員駐點統籌、執行及監督。宣明會擁有優秀及廉潔的人力資源亦是項目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社區參與、持續發展
宣明會亦積極鼓勵社區居民參與項目設計、執行、監督及評估工作,建立社區組織、管理及領導能力,以確保項目結束後,社區仍然有能力繼續發展。透過鼓勵社區參與宣明會的項目,促進社區民眾能力提升,減少對外的依賴,最終達到自力更生,持續發展,持久地改善區內生活質素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