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口琴會

王博士"星廣會"樂評之 口琴

口琴在70。80年代是年青人們最喜愛的一種樂器。

口琴普及

(圖)光明口琴會光明口琴會

口琴不僅可以作為獨奏樂器,還能與其他諸如手風琴小提琴鋼琴、管樂器等眾多樂器組成重奏、協奏或合奏。口琴熱在中國的興起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在此之前,是鋼琴和風琴的天下。有文獻記載:“(鋼琴於)中等以下之家庭,乃無法配置,而鋼琴演奏技藝之學習,也較風琴複雜”,可見,鋼琴是“貴族”,風琴是“平民”。最低廉的風琴在當時的售價是十八元,而即使是在舊貨店出售的二手鋼琴也要兩百元,經濟因素讓風琴的普及在與鋼琴的較量中占了上風。

口琴製造技術

當時風琴的出處有二:一是從日本進口,二是中國自產,而後者中最有名的就是1906年開業的“眾和風琴廠”。它的廠主王肇桓曾在英國學習音樂及風琴製造技術,之後以唯一製造風琴技術者的資格,在中國開製作風琴業之端。然而由於會彈奏風琴者甚少,所以在風琴銷路大暢不久,又陷入了低谷。據此,王肇桓立刻作出了開辦風琴速成學校的決定,這也是中國最早的風琴學習學校。此舉一出,即刻在社會上獲得了熱烈的凡響,求學者絡繹不絕。由於學校也教授一些樂理知識,一些學員在畢業後甚至擔任了各種學校的音樂教員。雖然“賣琴”是王肇桓的絕對目的,但是風琴學校的開辦多少也為中國新興的音樂事業造就了一些當時所需的音樂人材。

一如現今瞬息萬變的時尚風向,當時流行的樂器也在不可避免地更替著。因為價格上的優勢,風琴的普及勝過了鋼琴。然後幾乎由於相同的原因,風琴又黯然失色於“新一代平民天后”——口琴。

口琴從西方傳入亞洲

口琴從西方傳入亞洲,在日本首先俘獲眾多的追隨者——口琴的比賽演出相當活躍以外,由日本本土製造的各種高質量口琴也相繼誕生。1910年代末,日本口琴大量進入中國市場。此時的中國市場,由於風琴的耐用及購買人群的限制正使銷路受阻,而口琴的價格僅僅為兩至三元一隻,幾乎人人都具有購買力,加之其易學易懂,很快就形成了口琴音樂愛好者群體。到了三、四十年代,口琴音樂迅速發展,成為當時社會音樂生活的重要現象之一。1930年,第一個口琴會“中華口琴會”在上海成立。之後,以上海為中心陸續成立了大眾口琴會、江蘇吳平口琴會、光明口琴會等眾多團體,其中某些甚至在不同城市設立分會。至1934年,在全國範圍內設有口琴分會的省、市、地區約達二十多個。

當時口琴音樂的傳播的最主要途徑是出訪講學、旅行演出以及在廣播電台的演奏。幾乎全國各地的口琴會都聘請專業人士進行授課、指導及表演。除了在全國各地間的互相訪問,一些口琴會還曾出訪南洋,甚至在菲律賓成立了中華口琴會直屬菲律賓支會。自1930年口琴演奏首次參與電台播音開始,口琴音樂受到了更多市民的歡迎,因為與演奏會相比,廣播有著更為廣泛的固定支持群體。此外,在30年代的各種紀念性活動、抗戰爆發後的一些聯誼會活動以及賑災義演活動中,口琴音樂都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四十年代,上海又興起了各種口琴比賽,以“提倡口琴音樂增加學者興趣”為宗旨,邀請當時著名的作曲家丁善德陳歌辛等擔任評審,以發掘及培養音樂人才。

現在,口琴早已不止於“吹奏通俗簡易的小曲”的概念,口琴藝術在各國的發展也推動著世界各地的交流。被譽為天才口琴大師的法國演奏家加登,用口琴演奏錄製了帕格尼尼小提琴協奏曲和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華裔口琴家徐德明錄製了口琴協奏曲《梁祝》,以半音階代替小提琴的演奏,頗具特色。中國風格或是世界各國的不同風格融匯於迷你的口琴之中,熠熠生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f01e3010005tt.html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