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冷凍

產生歷史

光量子-內部結構模型圖光量子-內部結構模型圖

1900年12月,普朗克假設(1900年12月)物體在輻射或吸收能量時,是一份一份進行,而非連續的。每份能量ε和頻率ν成正比:ε = hν_,其中h為普朗克常數。
愛因斯坦發展了普朗克的量子假說。1905年,他大膽地提出了光量子的假說:光和原子電子一樣也具有粒子性,光就是以光速C運動著的粒子流,他把這種粒子叫做光量子。同普朗克的能量子一樣,每個光量子的能量也是E=hν,再根據相對論的質能關係式,每個光量子的動量為p=E/c=h/λ。
1909年9月21日愛因斯坦應邀參加了在薩爾斯堡(Salzburg)舉行的德國自然科學家協會的第81 次大會,作了題為“論我們關於輻射的本質和組成的觀點的發展”的報告,首次提出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似波,又似粒子,那么,光到底是什麼?面對這個奇妙問題,愛因斯坦開始了慢長的探索。1951年,他在總吉他對光量子的探索工作時說:“整整50年有意識的思考還沒有使我更接近光量子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1]

遇到的阻礙

是什麼阻礙了天才的愛因斯坦對光量子的思考達五十年之久而不見答案?是光量子小看不見么?不是的,光量子小固然增加了愛因斯坦對光量子思考的難度,但這不是本質的。本質的是愛因斯坦用於思考光量子的思維方式是實的,即它把光量子當成了實物粒子在思考。
愛因斯坦的思維方式是實的這一點確信無疑。愛因斯坦的名言“上帝不扔骰子”就是最好的證明。在這個名言中人們可以看出愛因斯坦是不相信有虛物質存在的,正因為如此,他必然會把光量子想像成一個實體。在光量子有了一個實體名份以後,自然對光量子的思考就囿於實體了,因此,愛因斯坦得不到答案也就不足為奇了。其實光量子本身不是一個實體,這是本文要揭開的秘密。既然愛因斯坦光量子是一個實體,後人去測量光量子的靜止質量也就不足為奇了。測量結果是:單個光量子的質量為6.8668784×10-38千克。[2]
可見,要想正確回答光量子是什麼的問題,關鍵是要在思維方式上有大的突破。即在現有實的思維方式基礎上,引入虛的思維方式,再用實虛對立統一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光量子。只有這樣,才能得出光量子就是光波這樣的結論。用這個結論筆者不僅可以解釋機率波,解釋互補原理,解釋光量子躍遷現象,且光子的反物質仍是光子的結論也有了合理的數學背景,而且真空生出光的結論讓筆者提出了物質形成的猜想。所有這一切都源自水波的啟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