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簡介
2011年高考發榜前夕,山東組織媒體高考座談會,重拳封殺高考狀元相關信息和炒作。並從2011年起,山東高考成績數據將由省里統一掌握,不再向市縣發布,確保高考信息只用於本人填報志願和錄取招生。
山東有關負責人還說,“社會過度關注高考狀元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背離。”
教育部發言人續梅之前表示,教育部一直要求各地教育部門不要對高考考生成績進行排名,不要公布高考狀元,也希望社會不要炒作高考狀元。2011年6月,除了山東、遼寧、廣東等省份開始“冷凍”狀元信息外,其他一些省份的高考狀元仍在被熱炒。
急壞高校
2011年6月24日下午,高考成績查詢渠道開通。當晚10點多,國內某名校山東招生組工作人員就致電記者,詢問是否掌握文理科高分生的情況。這種情況在以往從未出現過。
“與冷凍狀元信息有關,今年招考院不給我們提供高分生的詳細排名信息了。”該工作人員說,為此,該校山東招生組工作人員正在四處聯繫各地學校,根據掌握的情況一個一個對比考生成績分段表“補空當”。
清華大學山東招生組負責人李志華說,因為2011年清華文科在山東僅招收4人,所以考生填報的風險較大,“尤其呼籲文科高分考生跟我們聯繫。”在25日的諮詢會上,清華並沒有給出文科預估線。
同樣感到著急的,還有北大山東招生組負責人於年才,2011年北大的預估線同樣顯得謹慎。“今年不能光等了,我們還得去各地跑。”於年才說,北大招生組成員已經分赴各地,在28日填報一本志願之前的幾天非常關鍵。
北大清華都急於掌握高分生情況,並詳細記錄考生信息,以便儘快確定人選,狀元仍然是兩所高校爭搶的對象。“狀元是最優秀的中學生之一,他們要報考,我們當然歡迎。”這些名校均如此說。
相關背景
“冷凍”高考狀元,這個可以有。不得炒作高考狀元,是這幾年“紅頭檔案”明令禁止的。相當長時間以來,炒作高考狀元似乎成為後高考時期的“必考題”。媒體熱衷“炒”,因為有“看點”;學校希望“炒”,因為由此可以“出名”;家長默認“炒”,因為兒女的榮耀就是家庭的榮耀。禁令還是起到了一定的威懾力,至少媒體大張旗鼓地炒作高考狀元現象明顯減少了。山東“冷凍”高考狀元之舉,是禁止炒作高考狀元的“延續”。
針對高考狀元,一方面是“炒名”,另一方面是“炒錢”——一方面來自高考狀元家鄉的重獎;另一方面來自高校開出的“狀元獎”。高考與經濟“手拉手”,不僅派生出“高考經濟”,而且出現重獎狀元或知名大學錄取者的功利行為。中學以高考的成績為價碼廣收議價生或擇校生,搶生源大戰在一些地方硝煙瀰漫等,這些可謂是高考制度的附屬產品或附加功能。高校設立“狀元獎”,吸引狀元進校,以抬高自己的“身價”,鞏固或提升自己在“排行榜”上位置。
重獎高考狀元,將高考狀元價格化、金錢化。重獎高考狀元,就會產生重賞下的“考霸”。大家應該還記得叫張非的職業考生吧?他考取清華北大,如探囊取物,年年可以拿到來自有關方面的“重獎”。有人說:他既是高考制度的最大“受益者”——重賞下的“考霸”,又是高考制度的最可悲的“受害者”——成才路上走彎路。表面原因是受利益的驅動,深層次原因是高考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以及高考制度的附加功能,高考制度才是真正的“操手”。出現職業考生現象也是對高考制度的“戲弄”。
相關評論
1.社會現實土壤催生了狀元熱,談了多少年的素質教育,在各個方面群起的狀元熱面前,不過是一句掛在牆上葉公好龍般口號。一句簡單的封殺高考狀元信息和炒作,並不能改變狀元熱的現實土壤。
儘管此舉在堅硬現實面前,有些掩耳盜鈴,但這並不妨礙它的有限意義。首先可藉此反思我們的教育評價體系。評價教育質量,如果只有考試成績一個方面,必然催生高考狀元的畸形價值標準。
2010年,一份《2009年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出爐,介紹了部分優秀狀元職業狀況,並得出結論:“大部分高考狀元職業發展的實際情況與社會期望相差甚遠,大多數沒能成為各行業‘頂尖人才’”。還有什麼比這更能說明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間的巨大差異?
只有徹底改變惟分數論的應試教育,才能做到以能力標準來衡量學生質量的素質教育。高考狀元自然是學校一時的名片,但學生們日後在社會中的成績和發展才是學校真正的名片。封殺高考狀元信息希望能是一個起點,由此建立一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使學生的能力特點和發展意願得到充分尊重,也能讓學校可以按照自己的培養目標和標準來錄取學生,而不再是狀元概念之下的惟分數體系標準。
其次,不炒高考狀元,媒體和社會應該關注什麼。不炒作高考狀元,不等於不能關注那些高考中的優勝群體。高分學生的學生經驗,學習和生活之間、學習和德育之間如何共同協調共同發展,都是涉及素質教育的話題。而那些不適應應試教育但在某些方面頗具才華的學生,也應該是社會關注的內容,他們的出路和選擇,本身就是教育多元化評價體系的方向之一。
封殺高考狀元信息、杜絕炒作高考狀元,雖然不等於完全閉上了應試教育的通道,但它確實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雖然素質教育的理想仍將遭遇應試教育的骨感現實,但如果各地都能夠徹底杜絕高考狀元炒作,未必不是探討素質教育的一個良好契機。
2.“冷凍”高考狀元,更要“凍結”高考經濟。“狀元獎”,高考經濟的“怪胎”。有高考就會產生高考經濟,這符合市場經濟規律;有不健全的高考制度,就會“孕育”高考經濟的“怪胎”,這同樣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眼下,高考經濟已經“過旺”,並且已是“火燒連城”,有必要進行“凍結”。
實現高考經濟的健康發展,根本之策在於,健全與完善高考制度,也就是進行徹底的高考制度改革。高考制度的附加功能越來越強大,並反作用於高考制度,禁錮了高考制度的大膽、實質性改革。不改革,綁架在高考制度上的附加功能就會起作用,就會有不斷的“怪胎”產生。進行高考制度的改革以及人才培養多元化機制的建立健全迫在眉睫,由不得我們猶豫與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