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氣機械攪拌式浮選機
充氣攪拌式浮選機既裝機機械攪拌裝置,又利用外部特設的風機強制吹入空氣。機械攪拌裝置一般只起攪拌礦漿和分布氣流的作用,空氣主要靠外部風機壓入,礦漿充氣與攪拌是分開的。充氣機械攪拌式浮選機工作特性
充氣攪拌式浮選機的機械攪拌器(轉子-定子組)只起攪拌礦漿和分散、分布氣流的作用,空氣靠外部附設的低壓風機鼓入。由於機械攪拌器不起吸氣作用,葉輪(轉子)轉速比機械攪拌式浮選機低,因而轉子-定子組磨損較輕,使用壽命較長,處理單位礦量的電耗也較小;由於機械攪拌器的攪拌作用不甚強烈,浮選脆性礦物時不易產生泥化現象,同時礦液面亦較平穩,易於形成穩定的泡沫層,有利於提高浮選技術指標;由於充氣與攪拌分開,充氣量容易單獨調節,且可按生產生產工藝要求保持恆定等。充氣機械攪拌式浮選機工作原理
充氣攪拌式浮選機的工作原理是: 葉輪旋轉時,槽內礦漿從四周經槽底由葉輪下端吸入葉輪葉片間, 同時, 由鼓風機給入的低壓空氣經風道、空氣調節閥、空心主軸進入葉輪腔中, 礦漿與空氣在葉輪葉片間進行充分混合後, 由葉輪上半部周邊排出, 排出的礦流向斜上方運動, 由安裝在葉輪四周斜上方的定子穩定和定向後, 進入到整個槽子中。礦化氣泡上升到槽子表面形成泡沫, 泡沫流到泡沫槽中, 礦漿再返回葉輪區進行再循環, 另一部分則通過槽間壁上的流通孔進入下槽進行再選別。例如XHF(鑫海浮)機械攪拌式,不能自吸氣,可自吸礦漿。與自吸氣機械攪拌式浮選機通過葉輪旋轉攪拌礦漿形成負壓抽吸空氣來實現充氣不同, 充氣機械攪拌式浮選機浮選時所需的氣體主要是由外力(鼓風機)強制給入的, 其特點在於充氣量調節範圍大,大小精確可調, 特別適用於充氣量要求較大的礦物的浮選, 且隨著浮選機的大型化, 消耗的總功率較自吸氣的小, 易於最佳化設計、最佳化操作。這種充氣攪拌式浮選機的充氣作用不是靠旋轉葉輪產生的負壓區向槽中吸氣的,而是用鼓風機經中心筒向葉輪腔供氣。其充氣效率主要與充其量及通過葉輪循環礦漿量有關。充其量的大小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節,其最大充其量可達1.5-1.8m3/(m2·min)。正因為這種浮選機不需要產生負壓吸氣,所以其葉輪轉速較低。因此,電動功率可以較小,電耗降低,機械磨損減少。國內外所發展的大型浮選機很多屬充氣機械攪拌類型。
CHF-X14m3充氣攪拌式浮選機
CHF-X14m3充氣攪拌式浮選機是國內20世紀70年代後期研製成功的。主要由槽體、葉輪、蓋板、鐘形物、循環筒、主軸、中心筒及總氣筒等組成。它是由兩槽組成一個機組,每槽容積7m3,兩槽體背靠背連線,故稱為充氣機械攪拌式(雙機構)浮選機,其結構圖如下圖。葉輪上有8個輻射狀葉片。蓋板由4塊拼成,下有24個導向葉片。葉片輪與蓋板的軸向間隙為15-20mm,徑向間隙為20-40mm。中心筒上部的充氣管與總風管相連,中心筒下部與循環筒相連。鐘形物安裝在中心筒下端。蓋板與循環筒相連,循環筒與鐘形物之間的環形空間供循環礦漿用,鐘形物具有導流作用。
充氣攪拌式浮選機的特點
充氣攪拌式浮選機是運用礦漿通過循環筒從中間向槽底做大循環,並壓入足夠的低壓空氣來提高效率。它的主要特點:(1)設計為直流槽形式,礦漿通過能力大,浮選速度快;
(2)採用離心式鼓風機(壓力為0.245kg/cm2)供氣,充其量大小根據工藝要求在一定範圍內調節;
(3)占地面積小,單位體積重量輕;
(4)礦粒在槽內懸浮,減少了槽內粗顆粒的沉積和分層作用,可提高可浮粒級上限;
(5)葉輪只用於循環礦漿和彌散空氣,深槽浮選機的葉輪仍可在低轉速下工作,故備件磨損及能耗少,能耗低,礦液面亦比較平穩。有利於設備的大型化和提高生產能力;
(6)葉輪與蓋板間的軸向和徑向間隙都比A型浮選機大,且易於安裝和調整;
(7)藥劑和能耗明顯降低,選別指標有所提高。
這種浮選機的缺點是泡沫(中礦)不能自返,尚需配置泡沫泵(也可設定吸入槽來解決)。並且在配置上不能在同一平面,需要階梯式的配置。該機適用於大、中型浮選廠的粗、掃選作業。
圖書信息
充氣攪拌式浮選機定 價:¥10.00庫 存:有貨,可送至全國作 者:本社 編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7-1
開 本:大16開
I S B N:151119743
內容簡介
本標準代替JB/T 9038--1999《充氣攪拌式浮選機》。本標準與JB/T9038—1999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明確了浮選機的預定使用範圍;
——增加了產品規格;
——增加了浮選機的環境適應性要求:
——增加了對軸承部位溫升和最高溫度、工作噪聲的要求:
——補充了外觀質量要求;
——完善了浮選機的貯存要求,補充了貯存期的養護要求。
本標準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礦山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丁C88)歸口。
圖書目錄
1 範圍2 規範性引用檔案
3 型式與基本參數
3.1 型式
3.2 型號
3.3 基本參數
4 技術要求
5 試驗方法
6 檢驗規則
6.1 檢驗分類
6.2 出廠檢驗
6.3 型式檢驗
7 標誌、標籤和使用說明書
8 包裝、運輸和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