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樓鎮

僧樓鎮位於河津市,鄰稷山縣境,面積:75.2平方千米,西連樊村鎮,南接趙家莊鄉,北依呂梁山入鄉寧境內。轄24個行政村。僧樓鎮已逐步成為水泥、耐火材料、電石以及磚、瓦、石灰、石料等建材生產基地。

基本信息

東鄰稷山縣境,西連樊村鎮,南接趙家莊鄉,北依呂梁山入鄉寧境內。總面積75.2平方公里。境內農業條件優越,小麥玉米產量高,林業、牧業也較其它鄉鎮發達,盛產香椿、柿子。近年來已逐步成為水泥、耐火材料、電石以及磚、瓦、石灰、石料等建材生產基地。縣化肥廠建於境內。

簡介

僧樓鎮是2001年4月由原僧樓與張吳兩鄉合併組建的新鎮,2002年4月15日撤鄉設鎮。地處河津市東北部,北依呂梁與鄉寧縣接壤,西連209國道通達南北,東靠化峪與稷山縣毗鄰。下轄24個行政村,面積75.2平方公里,耕地6萬畝,人口6萬,是我市的第一大

地理優越

僧樓地理優越,資源豐富,八水平川,清洪兩灌;僧樓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店鋪集街,古蹟遍地,素有“方平樓底賽長安”之美稱;僧樓民情淳厚,社風古樸,地傑人靈,人才輩出;僧樓經濟發達,勢頭強勁。全鎮現有規模以上企業25家,其中產值10億元以上的企業2家(太興集團、宏達集團),5億元以上的企業5家(建康集團、發鑫集團、理成集團、永鑫集團、銀鑫集團),億元以上的企業12家,主要工業產品精鋁、生鐵、鋼材、焦炭、水泥、耐火材料產量均居全市第一,是河津的農業大鎮、企業大鎮、教育大鎮、文化大鎮、貢獻大鎮和經濟強鎮,在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經濟發展

二00一年以來,新一屆委、政府審時度勢,科學決策,提出了舉三個代表旗幟,“強東西聯合優勢,唱結構調整大戲,發科技創新之財,建富裕文明強鎮,壯第一大鎮雄風”的總體思路,圍繞“冠首富、爭百強”的宏偉目標,緊緊扭住上項目、修大路、蓋學校、搞綠化、保穩定"五件大事不放鬆,講真話,辦實事,破難題,促發展,夯基礎,增後勁,穩定了僧樓局勢,打開了工作局面,開創了僧樓新局面,促進了全鎮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成為河津冠首富,爭百強"的主力軍和排頭兵,是目前河津經濟實力最強、發展潛力最大、增長後勁最足的鄉鎮之一。

經濟建設

幾年來,全鎮民營企業共新上技改擴建項目40多個,完成投資25億元,可新增產值40億元,太興集團36萬噸煤焦油項目投產後,將成為山西省乃至全國最大的煤化工基地;完成了稷西路、東張路、僧樊路、鋁王大道、達康大道的拓寬改造,開通了張柴路,硬化了太興、建康、永鑫等五條工業園區路,基本形成了四縱五橫的交通網;全鎮新建教學樓25棟,建築面積達4萬餘平方米,徹底改變了全鎮辦學條件;投資1000餘萬元新建文化活動中心6棟、門診大樓2棟、商貿大樓2棟;投資200餘萬元解決了鎮政府駐地供水和貧水村的人畜吃水問題。連年綠化道路70餘公里,綠化校園25所,綠化企業15個,植樹80餘萬株,面積達8000餘畝,累計投資1600餘萬元,極大地改善了全鎮的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2006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7億元,民營企業總產值45億元,上繳國家稅金1.8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602元。

奮鬥目標

全鎮"十一五"的奮鬥目標是:經濟結構調整成效明顯,經濟總量快速膨脹,農村經濟總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大幅增加,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農村面貌明顯改善,農民素質明顯提升,鄉村治理機制明顯完善,構建和諧社會取得新進步。經濟和社會指標是:到2010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完成50億元,年均增長25%;民營企業總產值達120億元,年均增長30%;第三產業收入達到8億元,年均增長2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000元,年均增長10%;上繳國家稅金6億元,年均增長3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5%以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