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
傷寒腸穿孔
疾病分類
普通外科
疾病概述
傷寒是傷寒桿菌引起的。主要的病理特徵是全身網狀內皮系統的增生反應,以迴腸下段淋巴組織的病變最為顯著。副傷寒,分別由副傷寒甲,乙,丙桿菌引起。它的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和預防與傷寒相同。
疾病描述
腸穿孔是傷寒病的嚴重併發症之一,死亡率較高。腸傷寒病變最顯著處是在迴腸末段,病變的淋巴集結髮生壞死,黏膜脫落形成潰瘍多在病程的第2~3周,所以,並發腸穿孔也多在此期間。80%的穿孔發生在距回盲瓣50cm以內,多為單發,多發穿孔約占10%一20%。
體徵
已經確診為傷寒病的病人,突然發生右下腹痛,短時間內擴散至全腹,並伴有明顯腹部壓痛、腸鳴音消失等腹膜炎徵象,X線腹部透視或拍片發現氣腹,診斷多不困難。全身反應常表現為體溫初降後升和脈率增快,白細胞計數在原來的基礎上有升高,這就不同於一般沒有併發症的傷寒病人。由於傷寒病人常有體弱、腹脹.所以腹肌緊張往往不明顯,對腹部叩診肝濁音界縮小和消失也不易正確評價,因此易造成誤診。部分病人在穿孔發生前可先有腹瀉、腹脹、腸出血等表現,或有飲食不調和誤用瀉劑等誘因。
疾病病因
腸穿孔是傷寒病的嚴重併發症之一,死亡率較高。腸傷寒病變最顯著處是在迴腸末段,病變的淋巴集結髮生壞死,黏膜脫落形成潰瘍多在病程的第2~3周,所以,並發腸穿孔也多在此期間。80%的穿孔發生在距回盲瓣50cm以內,多為單發,多發穿孔約占10%一20%。
病理生理
腸穿孔是傷寒病的嚴重併發症之一,死亡率較高。腸傷寒病變最顯著處是在迴腸末段,病變的淋巴集結髮生壞死,黏膜脫落形成潰瘍多在病程的第2~3周,所以,並發腸穿孔也多在此期間。80%的穿孔發生在距回盲瓣50cm以內,多為單發,多發穿孔約占10%一20%。
診斷檢查
已經確診為傷寒病的病人,突然發生右下腹痛
,短時間內擴散至全腹,並伴有明顯腹部壓痛、腸鳴音消失等腹膜炎徵象,X線腹部透視或拍片發現氣腹,診斷多不困難。全身反應常表現為體溫初降後升和脈率增快,白細胞計數在原來的基礎上有升高,這就不同於一般沒有併發症的傷寒病人。由於傷寒病人常有體弱、腹脹. 所以腹肌緊張往往不明顯,對腹部叩診肝濁音界縮小和消失也不易正確評價,因此易造成誤診。部分病人在穿孔發生前可先有腹瀉、腹脹、腸出血等表現,或有飲食不調和誤用瀉劑等誘因。有兩種情況要特別引起註:1.對病情嚴重,神志不清的病人,由於不能獲得正確的主訴,要認真觀察,反覆檢查比較腹部體徵.如腹膜刺激體徵發展,聽診腸鳴音消失,白細胞計數上升,有助於診斷。
2.對於傷寒病症狀輕微和不典型的病人,則應結合季節和傷寒流行的動態,並詳細詢問腹痛發生前有否低熱、頭痛不適、四肢酸痛、食欲不振等表現,以便和急性闌尾炎等急腹症鑑別。手術時應取腹腔滲液作傷寒桿菌培養。另外,取血作傷寒桿菌培養和肥達反應試,可進一步明確診斷。
治療方案
傷寒腸穿孔確診後應及時手術治療。一般採用右下腹部切口,原則是施行穿孔縫合術。如穿孔過大,其周圍腸壁水腫嚴重,可作近端迴腸插管造口,以保證穿孔縫合處癒合。但,對術中發現腸壁很薄接近穿孔的其他病變處,也應作漿肌層縫合,以防術後發生新的穿孔。腹腔內應置放菸捲引流。傷寒腸穿孔病人一般都很虛弱.難以耐受大手術打擊,故一般不應作腸切除術,除非腸穿孔過多,以及並發不易控制的大量腸道出血,而病人全身狀況尚許,在這種情況下,才考慮採用。術後對傷寒病和腹膜炎應採用抗菌藥物及加強支持療法等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