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1:80 TH≤1:160 A≤1:80 B≤1:80 C≤1:80
本試驗對傷寒副傷寒有輔助診斷意義。分析結果時,應注意以下諸點:(1)傷寒流行區的健康人血中可能有低效價凝集抗體存在,當“TO”的效價>1:80、“TH”>1:160時有診斷意義;(2)接種過傷寒疫苗者體內“TH”抗體可明顯升高,因此單獨出現“TH”效價增高無診斷意義;(3)無論傷寒或副傷寒甲或乙病人,血清中“TO”抗體效價均升高,故“TO”抗體效價增高時,只能擬診為傷寒類感染,而不能區別傷寒或副傷寒;(4)傷寒桿菌與副傷寒桿菌甲、乙、丙4種的“H”抗原各不相同,所產生的“H”抗體各異,因此,當某種“H”抗體增高超過參考範圍時,結合“TO”效價升高,則可診斷為傷寒或副傷寒中的某一種感染; (5)Widal反應必須動態觀察,每周檢查一次,如效價顯著遞升,診斷意義更大;(6)約有(0.10)10%的傷寒病人始終不出現Widal陽性反應,其中一部分是由於在發病早期已大量套用過氯酶素,有的是由於套用了免疫抑制劑(如腎上腺皮質激素),有的可能是輕型感染,個別人可能由於先天性體液免疫功能缺陷或老弱、嬰兒免疫功能低下所致。
相關詞條
-
傷寒、副傷寒血清凝集試驗(肥達氏試驗)
正常範圍:0<1:80 H<1:160 A、B、C均<1:80
-
肥達氏反應
肥達氏反應是用已知傷寒菌的H(鞭毛)和O(菌體)以及甲型(A)與乙型(B)副傷寒沙門氏菌的標準液與病人血清做凝集試驗,用於傷寒副傷寒的輔助診斷或用於流行...
簡介 臨床意義 -
肥達氏反應檢查
肥達氏反應是用已知傷寒菌的H(鞭毛)和O(菌體)以及甲型(A)與乙型(B)副傷寒沙門氏菌的標準液與病人血清做凝集試驗,用於傷寒副傷寒的輔助診斷或用於流行...
正常值 臨床意義 注意事項 檢查過程 相關疾病 -
傷寒
傷寒(Typhoid Fever),清末時譯為腸熱症,後受日本影響,音譯為腸窒扶斯,又稱為濕溫傷寒、腸傷寒、傷寒熱,沙門氏菌感染症的一種,是常見的傳染病...
概述 歷史 病名來源 病因 流行病學 -
外斐氏試驗陰性
外斐氏試驗用與立克次體有共同菌體抗原的變形桿菌OXl9、OX2、OXK進行非特異性凝集反應,檢測病人血清中有無立克次體抗體。外斐氏試驗亦稱變形桿菌凝集試...
原因 檢查 鑑別診斷 緩解方法 -
布氏菌肺炎
布氏菌肺炎(pneumonia due to brucella species)是由布氏菌屬(Brucella)細菌所引起的肺部急性或慢性感染,屬自然疫...
流行病學 病因 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診斷 -
布氏菌病
布氏菌病英文名:brucellosis 別名:布魯菌病;布魯氏菌病;波狀熱;波型熱;布魯桿菌病;地中海弛張熱;馬爾他熱;馬爾他熱;馬爾他布魯桿菌病;布魯...
簡介 概述 含義 臨床特徵 發病原因 -
凝集試驗
顆粒性抗原與相應抗體結合後發生凝集的血清學試驗。抗原與抗體複合物在電解質作用下,經過一定時間,形成肉眼可見的凝集團塊。試驗可在玻板上進行,稱為玻板凝集試...
原理 特性 實現 套用 -
斑疹傷寒病毒
中,任一種標本分離到傷寒桿菌。(2)血清特異性抗體陽性,肥達氏反應“O...(肥達反應)以輔助臨床診斷,亦可用以製做傷寒菌苗供預防接種。“Vi”抗原...傷寒的診斷傷寒可依據流行病學資料,臨床經過及免疫學檢查結果作出臨床診斷...
傷寒的診斷 傷寒的治療措施 傷寒的病原學 傷寒的發病機理 傷寒的病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