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債券通”是指境內外投資者通過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機構連線,買賣兩個市場交易流通債券的機制安排。初期先開通“北向通”,即香港及其他國家與地區的境外投資者經由香港與內地基礎設施機構之間在交易、託管、結算等方面互聯互通的機制安排,投資於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未來將適時研究擴展至“南向通”,即境內投資者經由兩地基礎設施機構之間的互聯互通機制安排,投資於香港債券市場。
發展歷史
債券通的概念是在2016年1月被提出來。港交所將債券通納入到了2016~2018年的戰略規劃,並將其作為未來互聯互通策略的重要一環。
2017年1月29日,李小加在介紹2017年工作計畫時表示,正探討債券通模式,主要是機構債券市場的場外交易模式,旨在連通內地主要在岸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提供跨境現貨債券交易及結算。近來,一些官員與交易所人士也多次提及推出“債券通”的事項。
2017年3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見採訪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準備今年首次在香港和內地開展“債券通”;隨後,香港交易所在其網站發布新聞稿表示全面準備“債券通”,同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在官方微博發布訊息稱,正在與香港有關方面研究試行“債券通” 。
2017年4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見新晉香港特區長官林鄭月娥時表示,今年,中央政府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將推出內地和香港之間的“債券通”,目的就是進一步密切內地與香港的交流合作,繼續為香港發展注入新動能。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就“債券通”問題回答媒體提問時也表示,目前“債券通”的籌備工作進展順利,但暫未掌握具體的推出時間表,強調監管機構仍需要時間研究交易及清算模式等,如果準備好就會適時公布細節。稍早的4月10日,“中國財政部5年期國債期貨契約”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交易,這被業界視為是“債券通”的前奏。
2017年5月12日,央行發布《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將穩步推動債券市場雙向開放,給境外發行人和投資人創造更加友好、便利的制度環境。16日,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與香港金管局發布聯合公告,決定同意開展香港與內地“債券通”,初期先開通“北向通”,未來將適時研究擴展至“南向通”。31日,中國人民銀行網站發布了《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管理暫行辦法(公開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眾徵求意見 。
2017年6月12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發布了《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債券通”交易規則(試行)》(公開徵求意見稿)。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管理暫行辦法》,《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26日,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發布《“債券通”北向通登記託管結算業務規則》,規範“債券通”的登記託管結算業務。28日,上海清算所發布《銀行間市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債券通”北向通業務指南(試行)》,進一步明確登記託管、清算結算業務操作流程 。
2017年7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發布公告,決定批准香港與內地“債券通”上線。其中,“北向通”將於2017年7月3日上線試運行 。
2018年3月,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2018年度第一期“債券通”中期票據成功發行,成為湖北省首單“債券通”產品,發行規模15億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5.94%,為同類發債企業中當期最低價格。
2018年6月,債券通日均成交量達65.5億元,較今年首季大增一倍,總成交量達1309.2億元,也比5月大增一倍。
北向通
根據安排,“債券通”初期先開展“北向通”,未來兩地監管當局將結合各方面情況,適時擴展至“南向通”,將其作為境內機構“走出去”投資境外債券市場的可選通道。
對於為何先開展“北向通”,央行方面的回應是,一方面是為了滿足現階段國際投資者投資內地債券市場的需求。近年來,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債券市場發展成效顯著,人民幣債券資產的吸引力不斷上升。彭博、花旗等國際債券指數提供商先後宣布將把中國債券市場納入其旗下債券指數,表明國際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投資內地債券市場的需求不斷增強。
另一方面先開展“北向通”也符合分步實施、穩妥推進的原則。“債券通”是內地與香港兩個債券市場兩種交易結算制度的對接,涉及到兩地交易、結算等多家金融基礎設施平台,在技術和實施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複雜性和挑戰。本著分步實施、穩妥推進的原則,紮實做好“北向通”,可以為未來“雙向通”積累經驗。
此外,不少外匯方面的專家此前也表示,今年我國資本項目開放仍會以促進資本流入為主,因此,“債券通”初期先開通“北向通”也是利於促進資本流入的一項舉措。
建設意義
“北向通”,即境外投資者通過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投資於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機制安排。“北向通”境外投資者的投資標的債券為可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流通的所有券種,投資方式既可以通過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認購方式,也可以通過二級市場買賣方式。
中國債券市場開放有其特殊意義和變化軌跡。近年來內地金融改革不斷推進,債券市場作為多層次市場化配置金融資源的平台的重要性凸顯。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由於債券通交易將會通過香港的結算賬戶進行,因此將更便於投資者實現跨境投資資金流動。債券通計畫的交易和結算通過香港金管局的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entralMoneymarketsUnit,CMU)進行,“債券通”將大大有利於香港市場,並促進內地資本項目的開放和全球配置風險偏好。
近年來,隨著QFII(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和銀行間債券市場合資格機構計畫等渠道的準入範疇和額度不斷放開,流入中國在岸債券市場的國際資本一直在上升,人民幣獲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意味著人民幣獲正式認可為國際金融體系的一部分。作為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之一,“債券通”的推出無疑將促進資本流入、提升貨幣職能和改善信用環境。
具體投資機制
當“債券通”的政策目標確立後,具體的投資機製成為外界關注焦點。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場外市場和場內市場的差異,是推出“債券通”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針對這一問題,央行方面相關負責人稱,從其它國家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經驗看,境外投資者既可以採取逐家到境內開戶模式入市,也可以通過基礎設施連通的模式投資於該國債券市場。其中,前一種模式下,對境外投資者要求較高,需要對該國債券市場相關法規制度和市場環境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後一種模式下,境外投資者可以依靠基礎設施互聯和多級託管來便捷地“一點接入”全球債券市場,成為了國際主流做法。“債券通”屬於後一種模式,其通過兩地債券市場基礎設施連線,使國際投資者能夠在不改變業務習慣、同時有效遵從內地市場法規制度的前提下,便捷地參與內地債券市場。
風險應對
客觀上看,實施“債券通”可能在跨境資金流動、投資者保護與市場透明度、基礎設施互聯、跨境監管執法等方面面臨一定風險與挑戰。對此,央行方面表示將採取以下措施:
一是分步實施。現階段實施“北向通”,未來根據兩地金融合作總體安排適時開通“南向通”。特別是,央行始終注重引入以資產配置需求為主的央行類機構和中長期投資者,“債券通”引入的境外投資者與已有可直接入市的投資者範圍相同,資金大進大出的風險相對較低。
二是完善相關制度安排。初期擬採用成熟市場普遍採用的做市機構交易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境外投資者的交易對手方風險,在市場發生波動時亦可較好地吸收流動性衝擊、穩定市場。同時加強基礎設施管理,制定穩健合理的系統連線安排,確保業務系統在軟硬體架構設計、人員保障、監控管理等方面的可靠性。
三是深化監管與執法合作。央行一直與香港金管局等監管部門保持緊密溝通。下一步擬簽署監管合作備忘錄,“債券通”實施後兩地監管當局將在信息共享、聯合執法等方面進一步密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