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傳國璽詩》
體裁:
古詩
時代:
作者:
遼聖宗耶律隆緒
原文:
一時制美寶,乾載助興王。
中原既失守,此寶歸北方。
子孫皆宜守,世業當永昌。
作者簡介:
遼聖宗耶律隆緒(971年—1031年),遼國第六位皇帝(983年—1031年),契丹名文殊奴。是遼國在位最長的皇帝,在位49年。他即位前曾被封為梁王。遼景宗去世以後,他被立為太子,並於次年(983年)即位,改元統和。他即位時,年12歲,太后蕭綽執政。蕭太后執政期間,進行了改革,並且勵精圖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減少賦稅,整頓吏治,訓練軍隊,使遼國百姓富裕,國勢強盛。1009年聖宗親政後,遼國已進入鼎盛,基本上延續蕭太后執政時的遼國風貌,並且還反對嚴刑峻法,不給貪官可乘之機。在位其間四方征戰,進入遼國疆域的頂峰。晚年迷信佛教,窮途奢侈,遼國勢走向下坡路。遼聖宗死於遼太平十一年(1031年)六月,終年61歲,諡號為文武大孝宣皇帝。
相關內容:
“傳國玉璽”就材於“和氏璧”。為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嗣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二千餘年。然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輒令人扼腕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