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集體備課制度的規範化建設。
通過各種有效可行的集體備課模式,幫助教師實現從職初教師、經驗教師、專家教師的跨越式發展,學校給予必要的支持以及制度上的激勵和保障。我們認為,在校本教研中,制度建設是關鍵,教師反思是起點,行動研究是途徑,教師發展是根本,共同發展是目標。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要完善系列制度文檔,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規範化建設。
2.研究和完善“集體備課—個別授課—主題研討—自主反思”常規集體備課模式。
通過研究和完善“集體備課—個別授課—主題研討—自主反思”常規集體備課模式,使常規集體備課規範化、標準化、科學化。
3.形成常規教研和課題研究於一體的教師發展模式。
通過本課題研究,建立校本教研平台,促進和改革常規教研工作,改革傳統的教師培訓和學習方式,提供更多層面上的教學支援、同伴互助、師生研討和專業引領,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需求,幫助教師更新觀念、自我反省和自主學習,主動追求進步。利用結對幫扶、案例剖析和問題會診等,發揮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積極作用,促進同伴互助。為教師搭建課案設計展示平台、教研交流平台和教學反思交流平台,培植一支教學能力強、科研能力強的教師隊伍。
通過課題研究的深入持久開展,集體備課規範有序的發展。建立教師發展學校,利用各種主題活動和教師培訓,建設高素養的教師隊伍。把常規教研與課題研究結合起來,形成多元化、立體的、相濟並蓄的校本教研體系,把學校的各種教學研究機構建設為具有較強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學習型組織,從而促進教師能力發展和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4.探討有效的新型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
以“課題促進研究,評價促進教學”為指導,通過開展有效的教學研究實驗,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從而形成學校的特色、教師的特色,發展學生特長。
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理念下,改變“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走出課堂、走向生活,讓學生在歡快中學習;改變單純“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問題情境,獲得充分的過程體驗;改變“以教材為中心”的課程體系,擴展學習資源,拓寬學生能力發展的空間。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幫助教師改變教學觀念,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變被動學習為探究學習,變個體學習為合作學習。
5. 探討新課改理念下各學科集體備課。
以“集體備課—個別授課—主題研討—自主反思”課題研究為載體,以解決教與學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為出發點,通過常規教研和課題研究相結合,促使教師、學生、研究人員及其他人員多方合作參與,有效構建具有各學科特色的教研實踐模式。建立教案、學案、教學實錄、教學故事、教學敘事、教學反思和教學設計等,形成以案例為載體的教師研討和教師學習活動。探討學科整體發展的課堂套用模式。
相關詞條
-
基於WIKI的網路集體備課模式探究
的概念、特點及其教育套用進行闡述,比較分析基於幾種社會性軟體的備課模式的優勢...的教育套用功能,探索基於Wiki的網路集體備課模式,將有助於提高教師...;網路集體備課;模式探究;知識管理 一、前言 信息技術的發展...
-
如何備課
《如何備課》是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才欣 、韓艷梅。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後記 序言 -
有效集體備課模式
集體備課為教師的交流、互動、共同提高、共同發展提供了舞台。教師在集體備課中,可以憑藉自己的經驗和各自獨特的表現形式,通過心靈的對接、意見的交換、思想的碰...
-
備課指南
《備課指南》是2011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希爾伯特·邁爾。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
有效備課
《 有效備課》是 2008-5出版的圖書,《有效備課:備課問題診斷與解決》科學性與時代性相結合。強調內容的科學性,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知識闡釋備課中...
-
備課教案
備課教案,《在Internet上交流信息》 適合學段:高一年級第二學期 知道Internet可以很方便的進行信息交流; 理解各種交流工具的使用方法; 會...
基本情況 開場 教學目標 學習內容分析 理念模式方法 -
備課集體
備課集體,指的是圍繞共同的備課任務而耦合一體的教師團隊。將參與一起備課的教師組成一個有機的集體,像作戰那樣將戰友們磨合成榮辱與共不分彼此的一體化陣線。
-
系統型培訓模式
系統型培訓模式是一種管理學的系統型培訓模式起源於美國陸軍教學訓練,是目前國外企業採用較多的一種培訓模式,系統型模式是指通過一系列符合邏輯的步驟,有計畫的實施培訓。
基本概念 主要特點 主要內容 價值剖析 相關詞條